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木鸣 《云南教育》2007,(7X):38-38
一年一度的高招渐露分晓。与往年一样,香港高校赴内地招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的人们发现,一些省区市的“状元”舍内地名校选香港高校的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与此同时,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产生的“鲶鱼效应”,也已经慢慢显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香港高校缺乏"全人发展"教育的原因,进而论述了通识教育与"全人发展"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了香港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应对缺失的"全人发展"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2006,(8):11-11
近年来在内地行情看涨的香港高校再成热议话题。面对香港高校报名人数持续上升、高分考生青睐有加的事实,有人惊呼:香港高校魅力超北大、清华;有人忧心,香港高校“掐尖”,北大清华削弱竞争力;有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大学,远赴香港科技大学学习,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高考结束后,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香港高校在内地的火爆招生阵势和“掐尖”做法以及“鲇鱼效应”,引起部分教育界权威、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旅美学者薛涌接连在博客中抛出《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偏爱穷人》等文章加以回应,声称如果北大、清华不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为学生服务,那么香港高校取代北大、清华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势头将难以阻挡。“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论”引起了轩然大波。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都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无休止,然而事实是。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香港大学等八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生1300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三万,录取比例大约为1:23。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考生。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给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多年来内地沿袭已久的高考招生格局为之一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SCI、SSCI、A&HCI数据集,以"双一流"中42所"一流大学"与香港10所高校2009-2018年的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两地科技合作的趋势、集中度、影响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地高校科技合作呈上升趋势,产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18%;科技合作的机构集中度较高,资助基金集中于内地基金,聚焦电气与电子工程、材料科学及交叉科学等领域合作;香港主要高校的合著论文数、总被引次数和h指数明显高于排名前列的"一流大学",而这些"一流大学"的篇均被引次数(CPP)和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整体上高于香港主要高校。研究还发现:通过合作,两地高校的论文质量均得到提升,"一流大学"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褚蔚然 《考试周刊》2012,(39):168-169
“港校热”是指内地优秀学生踊跃报考香港高校的现象。本文由此现象出发,追溯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了产生“港校热”现象的原因,并进行了一定的评析,最后进行总结.这对于内地高等学校积极应对“港校热”与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期给予学生家长一定的理性导向。  相似文献   

7.
香港浸会大学谭载喜教授结合西方和香港某些高校所倡导的“全人”培养教育理念,提出了翻译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即“全人”翻译教育和“翻译教育金字塔”,并运用图表和阐释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这一教育方法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翻译教学中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8.
高校“两课”教学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两课”教学,高教师生中却较为普遍地存在一种看法,即认为它是“最重要但又最不受重视、最不受欢迎的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实效为突破口;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9.
香港高校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香港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香港高校安全工作的理念、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为内地高校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90后"进军各大高校,成为高校的主力军,高校在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对高校教育和"90后"异常行为,社会舆论也向一边倒,指责声、质疑声音不断.高校面对新生代主力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显得异常的艰巨和重要.高校应加紧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结合人文关怀教育,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相似文献   

11.
12月1日~7日,以江西师范大学校长眭依凡为团长的江西高校代表团一行19人,赴香港参加了由香港11所高校联合主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协办的香港第二届高校管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香港高校招生中的“校长推荐计划”包括学生申请、中学筛选、高校遴选并组织考评等一系列过程,其实施过程体现出了透明公开,成本低、效率高,操作性强的特点。该计划的适当实施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选拔合适人才,推行素质教育,并为高校建立生源基地提供保障,对我国内地的高考招生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效实现"三个代表""三进"工作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是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 ,高校“两课”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创造接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契机 ,将“两课”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促进“三个代表”“三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香港高校具有鲜明独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研究生教育选拔机制宽口灵活;培养方式多样且务实,注重教育国际化;行政管理高效,学术管理严格。香港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洗礼,其选拔机制、培养方式、管理体制等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许多方面值得内地高校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新疆、福建作为核心区,广东作为战略枢纽,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三省高校利用自身的地域、经济及人文优势积极开展了对中亚、东南亚各国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但三省高校也存在对外合作中学历教育发展不够、特色专业欠缺、种类偏少、孔子学院教材及师资本土适应性不强、“一带一路”教育研究薄弱、专门研究人才欠缺等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可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调,积极促进我国在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开展高等教育海外办学,研究和有效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开办特色孔子学院,从而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创业教育几乎与中国内地同时起步,其所积累的创业教育经验是在吸收了西方成功经验基础上而保留的更具适合东方人的创业教育经验。文章概括了香港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介绍了香港高校创业教育目前的改革动向,并总结了香港高校创业教育对中国内地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认识高校两课教育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三点搞好两课教育的主要对策,以期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胡恒丽 《文教资料》2010,(33):115-116
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低碳”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低碳的基础要求、长远意识、创新理念三个层次预设高校的低碳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应教育部邀请,香港高校校长国庆访京团于2013年9月28日至10月1日来京访问。访京团由现任香港大学校长会召集人、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担任团长,成员由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的19位正副校长组成。9月30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会见了香港高校校长国庆访京团一行。杜玉波积极评价了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交流合作情况,介绍了内地教育发展形势及高等教育改革举措,并对未来进一步深化香港与内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希望。香港高校校长们积极响应,对与内地高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本刊继独家专访了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后,又对香港公开大学副校长黄锡楠教授进行了采访。在访谈中,黄锡楠副校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香港公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与内地合作交流的情况、国际化办学的现状。他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坚信通过开放灵活、讲求实效、转型发展的办学路径,必定会将香港公开大学办成一所优秀卓越的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20.
学者平台     
《教育》2006,(2):12-13
杜绝高校“政绩工程”要先打破高校“官本位”;警惕高校中的非教育成本高消费;云南政协委员:“名校”“品牌学校”创办该停了;众商学院院长批评中国MBA教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