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了《相似形》一章后,我们可以借助比例来证明很多类型的几何题.一、证明两线段相等例1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CM于E,BM交CN于F.求证:CE=CF.证明 由已知易得二、证明两角相等例2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证明  延长BA、CD交于点E(如图2).三、证明线段不等例3 在△ABC中,AB=AC,D是BC延长线上一点,E是AB上一点,DE交AC于点F.求证:AE<AF.证明  过B作BG∥EF交AC延长线于G(如图3),则AG>AC=AB.四、证明线段和…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题目用不同的思想方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寻找多种解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对他们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DC=ABAC.证法一:如图1,过D作DE∥AB,交AC于E,则BDDC=AEEC.由∠1=∠2,∠1=∠3,得∠2=∠3,∴AE=DE,故AEEC=DEEC,又DEEC=ABAC,∴BDDC=ABAC.证法二:如图2,过D作DE∥AC,交AB于E,则BDDC=BEAE.由∠1=∠2,∠2=∠3,得∠1=∠3,∴DE=AE,故BEAE=BEDE,又BEDE=ABAC,∴BDDC=ABAC.证法三:如图3,过C点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则BDDC=ABAE.由∠1=∠2,∠2=∠3,∠1=∠E,得∠3=∠E,故AE=AC,∴BDDC=ABAC.证法四:如图4,过B点作BE∥AD,交CA的延长线于E,则BDDC=AEAC.由∠1=∠2,∠1=∠3,∠2=∠E,得∠3=∠E,故AE=AB,∴BDDC=ABAC.证法五:如图5,过B点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E,则BDDC=BEAC...  相似文献   

3.
题目如图1,在ABC中,M是AC边中点,E是AB上一点,且AE,连结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D.求证:BC=2CD.(1994年吉林省中考题)一、过C点作平行线证1如图1,过C点作CF//AB交ED于F,则易知AMEF.所以证2如图2,过C点作CF斤DE交AB于F.故BC=2CD.二、过E点作平行经证3如图3,过E点作EF//BD交AC证4如图4,过E点作EF//AC交BD由(1)、(2),得BC—ZCD.三、过A点作平行线证5如图5,过A点作AF//ED交BD_,,。,、___。BDBE延长线于F,则于子一三千一3.——””——““’”“DFEA””证6如图6,…  相似文献   

4.
题目:如图1,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过P分别作BC,AC,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BM为∠ABC的平分线,MP的延长线交AB于点N.如果PD=PE+PF,求证:CN是∠ACB的平分线.证法1:过N作NQ⊥AC于Q,NH⊥BC于H,过M作ML⊥AB于L,MR⊥BC于R,连NR交PD于G.因为BM平分∠ABC,所以ML=MR.又PF∥ML,PG∥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对一道条件互不相容的错题进行深入分析,以阐述试题命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一、原题呈现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弦,过O点作OF⊥AB交⊙O于点D,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点G是EF的中点,连结CG.  相似文献   

6.
中考题材中有关证明“成比例线段”的问题很多,本文就1994年湖北省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证法作一介绍,这是一道一题多证的好题。 题 从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一点C引CD⊥AB,垂足为D,在AB上取一点E,从D引CE的垂线和BC相交于F。 求证:AD/DE=CF/FB . 证法1 如图,过 C作CP∥FD交BA延长线于P,CF/FB=PD/DB.连AC,∵AB  相似文献   

7.
每期一题     
题如图1,在△ABC中,AB=3AC艺A的平分线交BC于D,过B作BE工AD,垂足为E,求证AD=DE。(广西刁柳洲地区教育局陈有光) 即AD+ZDE=3AD,.’.AD== DE。 又法,延长AC、BE交于F(图5),再作CG上BF于G,则从△CGF“△AEF也 证法一,(利用全等三角形)如图2,延长BE、AC交于F,则AF二AB,CF=2月C,取BC的中点H,连结EH,则EH生士CF,于是可证得A刀二DE。 证法三(利用平行截线)延长AC,BE交于F (如图6),则AF=月B,且E为BF的中点,过E作,石万,DC交A尸于H,才 F 八 /、叔 图6\则CH二HF,考虑到AF二AB=3Ac,故CH二AC,又刀CIEH,.’. A…  相似文献   

8.
《几何》第二册第263页第14题是:在△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高,AD的中点为M,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K。求证:AB=3AK。学生对原题提出证法后,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条思路: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与CK延长线相交;2.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与CK相交;3.过点D作CK的平行线与AB相交;4.过点M作AB的平行线与BC相交;5.过点K作AD的平行线与BC相交;6.过点K作BC的平行线与AD相交;7.过点C与AB的平行线与AD的延长线相交;8.过点B作AD的平行线与CK的延长线相交;9.过点B作CK的平行…  相似文献   

9.
这是△ABC中较为常见的一个不等式,证法较多,本文给出它的平几证法: 如图,在△ABC中,设BC=a,AC=b,AB=c,作∠BAC的干分线AF,则∠CAF=∠BAF=譬,过B,C两点作AF的垂线,交AF和AF的延长线于D,E两点,(当且仅当b=c时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数学实验题是指通过做数学实验,如测量、作图(象)等获得数学结论型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理猜想和验证,不但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养成实验探索的习惯.本文以2002年中考试题为例,就这类问题加以剖析,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一、测量实验型例1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AB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设切点为C.(1)当点P在AB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连结AC,作∠AP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请你测量∠CDP的度数;(2)当点P在AB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2…  相似文献   

11.
线段比AB:BC(或AB:AC)有一个字用重叠的比叫重叠比,其中A、C叫做端点,B叫做分点。重叠型比例线段作辅助线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关键是选择点和第三条线段。1优先考虑成比例线段的交点且又是端点例1.在ΔABC的AB、AC边上分别取H、E两点使HB=EC,HE与BC的延长线交于F,则AB:AC=FE:FH。分析:因为过E(或H)均是原比例线段中AC与FH(AB与FH)的交点,所以优先考虑过E(或H)作辅助线,第三线段可以是AHB(或AEC),故有二种证法:证法1:如图1,过E作EM//AB,交BC于M,则ΔABCΔEMC,ΔFHBΔFEM.AB…  相似文献   

12.
第一题如图1,M、N分别为锐角△ABC(∠A〈∠B)的外接圆网Г上弧BC、AC的中点.过点C作PC//MN交圆Г于点P,I为△ABC的内心,联结P,并延长交圆Г于点T.求证:  相似文献   

13.
证法 5 :如图 5 ,作AC的延长线CE ,则点C处有一周角 ,即∠BCE+∠DCE+∠BCD =36 0° .∵∠BCE =∠ 1+∠B ,∠DCE=∠ 2 +∠D ,∴ (∠ 1+∠B) +(∠ 2 +∠D) +∠BCD =36 0° ,即 ∠BAD +∠B+∠BCD+∠D =36 0° .证法 6 :如图 6 ,若延长BA、CD相交于点E ,则有∠B +∠C =∠ 1+∠ 2 ,∴∠BAD+∠B +∠C+∠CDA=(180°-∠ 1) +∠B +∠C+(180°-∠ 2 )=36 0°- (∠ 1+∠ 2 ) +(∠B+∠C)=36 0°- (∠ 1+∠ 2 ) +(∠ 1+∠ 2 )=36 0° .证法 7:如图 7,若CD∥AB时 ,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则∠A =180° -∠ 1,∠B =∠ 2 ,∴…  相似文献   

14.
命题设锐角△ABC的外心是M,过A,B,M的圆交直线BC于P,交直线AC于Q,证明直线CM垂直于直线PQ(图1).这是第34届IMO土耳其国家最后选拔赛试题的第二题[1].事实上,该命题条件过强,若将题设中的“锐角△ABC”改为“任意凸ABC”;“过点A,B,M的圆”改为“过A,B任作一圆”.命题的结论仍然成立.推广设任意凸ABC的外心为M,过点A,B作任一圆交直线BC于点P,交直线AC于点Q,则CM上PQ(图2).证过C作QM的切线CT..”.ZAer2上ABC.”.’/ABC一ZCQP,.”.ZACT一LCQP,.“.Po//er,又”.“CM上C…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安徽省中学数学竞赛试题第二试第3题为:“过三角形的重心任作一直线,把这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证明这两部分面积之差不大于整个三角形面积的.如[1].在“三角形面积问题举例”一节中,介绍了这道试题的向量证法.如[2],在证不等关系一节中,在斜坐标系中介绍了这个试题的解析几何证明.本文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再给出这道试题的一种简单证明.证如图所示,过△ABC重心G的直线l分别交AB及AC于M及N.现在我们先证明为此,连AG并延长交BC于D,又过B及C分别作AD之平行线与直线l各交于E及F点.则DG是梯形BCFE的中位线.故有BE+CF=2…  相似文献   

16.
在平面几何题中,已知条件含有角乎分线、平行线或垂直关系的题很多,本文通过课本上的一道习题,归纳并探讨了这类题目的规律,利用等腰三角形给出了其巧妙证法,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有关概念、定理及定律,使知识更加系统.人教版初二几何课本第85页有这样一道题:创见已知:如图1,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求证:BD+EC=DE.分析此题是证明线段和差问题,一般采用将有关线段延长或截取的方法,这样便把证明线段和差问题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问题.观此图,看到DE被点F分成两线段DF…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试题呈现(南京中考第24题)如图1,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BD=CE.过A,D,E三点作☉O,连结AO并延长,交BC于点F.(1)求证AF⊥BC;(2)若AB=10,BC=12,BD=2,求☉O的半径长.  相似文献   

18.
命题 如图 1,I是△ABC的内心 .作AA1⊥AI交BC的延长线于A1,作BB1⊥BI交CA的延长线于B1,作CC1⊥CI交BA的延长线于C1.则A1、B1、C1三点共线 .图 1证明 :如图 1,作△ABC的内切圆切BC于A2 、切AC于B2 、切AB于C2 .延长A2 B2 交BA于C3,延长C2 B2 交BC于A3,延长A2 C2交CA于B3.易得AA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第二试的第二题如下所述:如图(1),在△ABC中,AB=AC,D是底边BC上一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BED=2∠CED=∠A.求证BD=2CD.试题的标准答案中对该题给出了两种证法.本文将给出另一种较为简捷的证法,并对该问题进行推广.证明:过点D作DF∥AC,交AC于F,易得FB=FD.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试题呈现(2021舟山中考第24题) 小王在学习浙教版九上课本第72页例2后,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将一个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矩形AB′C′D′,连结BD.探究1 如图1,当α=90°时,点C′恰好在DB延长线上.若AB=1,求BC的长.探究2 如图2,连结AC′,过点D′作D′M//AC′交BD于点M.线段D′M与DM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