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彼得堡,只要提到这个名字就让人想起那些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作家以及作曲家:普希金、杜斯妥也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十九世纪对圣彼得堡的富有阶级来说是段黄金岁月。那是一个充满了芭蕾  相似文献   

2.
圣彼得堡,只要提到这个名字就让人想起那些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作家以及作曲家:普希金、杜斯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对圣彼得堡的富有阶级来说,19世纪是一段黄金岁月。那是一个充满了芭蕾舞和舞会、艺术和文学、茶和  相似文献   

3.
詹金斯发觉,除了对“不想更正死亡消息的误传”没讲出原因之外,他说自己在死亡消息传出的第二年把商行转卖给列宁格勒的大商行,这是个破绽。1911年列宁格勒叫圣彼得堡。  相似文献   

4.
希望的种子     
列宁格勒市中心有一个科学研究所.研究所里建有一个巨大的仓库,这里保存着各种粮食种子. 1942年,当德国人围住列宁格勒时,这个城市开始上演人间悲剧.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人们想方设法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5.
彭志翔 《读写月报》2022,(20):18-19
<正>1941年夏,德军包围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被困城中的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参加了消防队。9月,德军彻底封锁列宁格勒,苏联诗人吉洪诺夫这样描写被围的列宁格勒:“灯火管制下的座座大楼,犹如预示着不祥的噩梦。列宁格勒铁灰色的夜晚,到处是戒严带来的寂静。但寂静骤然被战斗代替,警报号召人们英勇上阵。”1941年12月,肖斯塔科维奇在隆隆炮火声中完成了《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提起晚清著名的爱国外交官,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和“待凭口舌巩河山”的曾纪泽,而很少想能到置身圣彼得堡、力拒沙俄侵占东三省野心的驻俄公使杨儒。“归咎一身事尚小,贻扰君国罪莫大”,这是杨儒当时同俄国人周旋时的信念。1902年2月19日,抱着病躯同俄国人周旋得身疲力竭的他,最终客死在严寒当中的俄都圣彼得堡。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Пётр Илъ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出生于维亚特卡省的沃特金斯克,1850年进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在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1861年考入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班,1862年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今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一生中创作了各类题材的作品,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8.
希望的种子     
列宁格勒市中心,有一个科学研究所。研究所里建有一个巨大的仓库,这里保存着各种粮食种子。1942年,当德国人围住列宁格勒时,这个城市开始上演人间悲剧。成千上万的人饿死了,人们想方设法寻找食物。有些市民不惜穿越德军的封锁线跑到了郊外,寻找树皮和已被冰封的湖面下的鱼虾。但他们常常有去无回,成为德国纳粹枪弹的牺牲品。普京在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每天都有人饿死,我的母亲在城中昏死过去。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奖的创立人阿弗雷得·诺贝尔(Alfred Nobel)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是瑞典姓氏,这个姓原本叫做“诺贝留斯”(Nobelius),是依该家族出身的教区名称而来,直到阿弗雷得·诺贝尔的祖父才将这拉丁语式的姓缩短为Nobel。诺贝尔4岁时,父亲因曼纽在故乡事业失败,远走芬兰,后又到俄国,从事军用机械制造工作。当诺贝尔9岁的1842年,因曼纽事业已有小成,便将家眷接到俄国圣彼得堡(St·Petersburg)。因为语言不通,注重孩子教育的因曼纽聘请了俄国与瑞典的杰出学者作为孩子们的家庭教师,所以诺贝尔在家中学习了俄…  相似文献   

10.
1774年在圣彼得堡创建的俄罗斯矿业学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为俄国的工厂输送矿业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的。这所学校在俄国教育史上被确认为第一所高等工程学校。从此,俄国开始了其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并且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英国 ,这个充满近代文明和闪耀着辉煌的国度 ,是它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回顾历史 ,这个名字多么令人神往 ,而今天的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也呈现出阳光明媚、蓝天碧水和亮丽清新的景象 ,使这个名字更显美丽。然而 ,在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英国城市的面貌又是怎样的呢 ?读过狄更斯小说的人可能会领略到“烟雾弥漫”的“风情”。这种“风情” ,对于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来讲 ,倒不如干脆说是一种痛苦。185 1年 ,英国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 ,达到总人口的 5 0 % ,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 1891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72 % ,190 0年…  相似文献   

12.
300年前,一个新的城市在涅瓦河口兴起。300年过去了,这座城市经历了兴盛、战火、革命,风雨沧桑,成熟过,衰老过,劫后余生过。圣彼得堡,一个值得记住的城市。2003年5月27日,它迎来了辉煌的300周年盛典。300年的沧桑留给这个城市的,不是苍老而是光荣。从彼得大帝1703年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彼得保罗要塞,并于1712年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圣彼得堡在随后的200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300年来,圣彼得堡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次300周年建市庆典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俄举国上下关注的大事,而且在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5月30日至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等45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同圣彼得堡市500多万居民一道将关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4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  相似文献   

14.
希望的种子     
列宁格勒市中心,有一座科学研究所。研究所里建有一座巨大的仓库,这里保存着各种粮食种子。1942年,当德国人围住列宁格勒时,这个城市开始上演人间悲剧。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人们想方设法寻找食物。有些市民不惜穿越德军的封锁线,深入到列宁格勒的郊区,寻找树皮和已被冰封在河底的鱼虾。但他们常常有去无回,成为德军的牺牲品。普京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每天都有人饿死,他的母亲在城中被饿得昏死过去。那时,父亲在前线负伤后刚从医院出来,当父亲回家的时候,收尸队正从家里往外抬他的母亲。普京的父亲挥舞着拐杖扑向收尸队……他们告诉他,说他…  相似文献   

15.
走近普京     
柔道健将甘当间谍 普京出生于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其父是一名模范工人,纯朴而受人尊敬.他在培养儿子方面非常严格,特别注意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上述原因,普京自幼善于思辩,还在小学时代就说为了祖国利益甘愿充当间谍.  相似文献   

16.
楞次(Ленц,ЭмилийХристианович) (1 80 4~1 865 ) ,俄国物理学家.1 80 4年2月2 4日诞生于爱沙尼亚.1 80 4年2月2 4日生于德尔帕特(今爱沙尼亚共椤次(1 80 4~1 865 )和国的塔尔都) .1 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家乡的德尔帕特大学.1 82 8年被挑选为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 83 0年被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 83 4年选为院士.1 83 6~1 865年任彼得堡大学教授,长期担任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主任,1 863年由教授会选为第一任校长.一、环球科学考察旅行楞次在中学时期就酷爱物理学,成绩突出,是学生中的“物理…  相似文献   

17.
苏淳 《中等数学》2005,(2):34-38
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原称列宁格勒数学奥林匹克,起始于1933年,1992年起改称现名.它是第一个把数学竞赛称为数学奥林匹克的竞赛活动,也是颇具特色的竞赛活动,在俄罗斯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每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俄罗斯代表队中,通常都有来自圣彼得堡的队员,并且,他们往往是代表队中的主力队员.俄罗斯的学制为十一年,其中六至八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按年级进行,其中第一轮和第二轮竞赛在中学的所有六个年级进行,而对高中生则还有一轮选拔赛,其目的是选拔参加全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选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不定期地向读介绍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自1992年以来的六至八年级的试题及解答。  相似文献   

18.
谢亚楠,1986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无线通信系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期间成绩优秀并担任校研究生会副主席,之后被国家公派赴前苏联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初他来到国立圣彼得堡电信大学(原列宁格勒电讯学院)无线通信、广播和电视系学习。在读期间,他不仅学习刻苦、工作努力,还争取到了去丹麦、芬兰高校的校际交流机会,为完成博士论文打下了良好基础。1999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期间还担任了中国留学生联谊会圣彼得堡分会副主席。由于表现突出,学校校长和工会主席联名为他颁发了“杰出论文和科研工作奖”。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使馆教育处和中国留学服务中…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光芒     
听过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让我经久难忘。这首曲子另有个名字叫《列宁格勒交响曲》,那是作曲家在1941年题献给当时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城的。  相似文献   

20.
苏联《高校通报》杂志1987年11期公布了本国高等学校的一些最新数据和其他资料,摘要如下: △1914年,俄国有105所高等学校,学生12.7万人。这些学校都集中在俄国欧洲部分的21个城市里。目前,苏联有高校897所,遍布全国443个城市。1987年招生110万人,1986年毕业83.95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