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邮相约     
要想集邮永存,就要有更多的人认识集邮,喜爱集邮.推广集邮,发展集邮。要我谈谈几十年集邮的收益,我说集邮的特殊功能有三:  相似文献   

2.
谢宇 《上海集邮》2002,(10):32-33
世界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国邮政部门和集邮团体纷纷开辟网站,一些新潮的集邮甚至建立起了个人集邮网站,或依托于商业网站建立个人集邮主页,开展网上集邮交流,与此同时,网上邮品拍卖也渐入佳境,集邮报刊和集邮网站联手推介网络集邮,如日本《邮趣》介绍集邮网站,集邮网站也为集邮报刊开辟电子版,更有如美国的《林氏邮票新闻》那样的报刊开办自己的网络媒体或电子版。不过,在“网络集邮”成为集邮界一个时尚话题的同时,网络给集邮带来的“东西”是喜还是忧,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从这期开始向集邮的朋友们介绍关于集邮展览方面的有关知识和认识。集邮展览又称邮票展览,简称邮展,集邮展览是指将收藏的各种邮品公开陈列,供参观、鉴赏和评比的一项集邮活动。邮展是集邮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的集中表现,它又是集邮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国家的集邮展览无疑是这个国家集邮研究水平的标志,也应是这个国家集邮事业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集邮是一项健康有益的化活动,在众多的集邮爱好中,不乏有一批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小学的学生,集邮爱好大有人在。培养好这支集邮大军,将是壮大中国集邮队伍的源泉,也是中国集邮事业的未来与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5.
经过10年动乱,中国集邮活动的复兴和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特别是1982年8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集邮事业的发展,各级集邮组织相继成立,集邮爱好和集邮协会会员迅速扩大。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1983年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中国成为国际集邮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经过20年,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和评价中国集邮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6.
集邮漫画可以增加集邮趣味、扩展集邮范围,发挥宣传、发展集邮的作用,成为集邮化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本刊发表张立《集邮献之连环画的收藏》一(参见060254),对所列的连环画冠以“集邮献之连环画”,本人不敢苟同。又,中开头所述“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的说法欠妥。笔专心收集集邮连环画已有3年余,更因撰写有关章而收到许多邮友来信,有交流集邮连环画的,也有赠我集邮连环画的,可以说带动了集邮连环画的收藏;此后,我又比较深入地阐述与介绍了集邮连环画,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上海邮政要努力改变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集邮低谷和扭曲的现状,推动上海集邮事业的持续发展,繁荣集邮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王观铝会长于2月9日下午在上海市集邮协会,上海钟笑炉集邮基金会联袂召开的集邮先进表彰会上的表态。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06,(6):6-6
本刊讯 南京市集邮协会、献集邮研究会,《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集邮博览》杂志社,《上海集邮》编辑部,《天津集邮》编辑部等七单位主办“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办法:在下列10种省级集邮报刊内,挑选5种(其中报纸型至少1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在下列30种其它集邮报刊内,挑选10种(其中报纸型至少2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  相似文献   

10.
徐胜 《集邮博览》2003,(1):12-12
随着因特网(Internet)日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空间有了’全新的变化,人们获取知识和乐趣的途径早已与过去育所不同:在网络环境下,集邮爱好的传统集邮观念和方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类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集邮爱好可以通过网络,丰富自身的集邮生活.改善集邮环境,提升集邮层次,收获更多的集邮之乐。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1,(1):7-7
上海,是中国集邮的发源地。十年动乱中,集邮活动一度处于低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化范畴的集邮活动也进一步发展。l981年1月l0日,全国第一个省区市级集邮组织——上海市集邮协会宣告成立,至今已有20个年头。为纪念这一值得庆贺的日子,本刊特将上海市集邮协会自成立之日起的上海集邮大事记陆续刊载,以飨读。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上海集邮节集邮展览于3月5日至10日在上海集邮大楼5楼举行。本次邮展为非竞赛性集邮展览,展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上海参加“2001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的8部获奖邮集的汇报展,一是60周岁以上的上海老年集邮30部邮集的选拔展,另有1部是90高龄的市委老领导、市邮协名誉会长陈沂的一框特邀展品《题词》。全部展品分为传统集邮、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集邮、航天集邮、专题集邮、极限集邮、印花(税票)等8个类别,共39部184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集邮界普遍呈现老龄化趋势,集邮事业正逐步走向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上海高校集邮工作研讨会于2002年8月10日在上海集邮大楼召开,旨在交流分析上海高校当前集邮状况,以寻求普及集邮知识、培养后继人才、扩大集邮队伍的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邮》2007,(4):2-3
贺信 尊敬的各位集邮同仁、各位来宾: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2007年上海集邮节隆重开幕,我代表上海市集邮协会、上海市邮政公司,向关心和支持上海集邮事业的领导和朋友们,向为上海集邮事业辛勤耕耘、积极奉献的集邮工作者、爱好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范大学集邮协会成立于1 983年5月23日(原名华东师大集邮协会教工分会)。图为成立纪念封。 华东师大邮协“集邮者之家”建成于1999年12月16日,收藏各种集邮图书、期刊、报纸供会员阅览。 华东师大集邮协会在校工 会领导下,紧密团结会员,不断 探索高校集邮活动方式,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 献。2002年荣获上海市“集邮先 进集体”光荣称号。 阅华东师大集邮协会已举办了16届集邮展览,让高雅集邮文化进人校园。图为市邮协领导在观看“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集邮展览”。 华东师大集邮协会从1 993年起开设公共选修课《集…  相似文献   

16.
集邮离不开集思广益,但也离不开集邮个人的悟性。在集邮研究中,悟性好,就容易获得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林氏邮票新闻》是名的集邮周报,除了每周用60页的篇幅报道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重要集邮新闻、发表集邮评论、公布集邮信息、刊登集邮广告外,主办还出版发行了许多优秀的集邮书籍。其中,按年度发行的《林氏美国邮票年鉴》(Linn’s U.S.Stamp Yearhook)(以下简称《年鉴》)受到资深集邮的普遍好评,成为美国邮票的永久性档案和研究美国邮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原地集邮的研究,经近20年的努力,已获得了公认的成果,其主要标志就是“原地封”已被作为集邮专用名词纳入经典性集邮献,确定邮票原地已成为当今集邮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新邮发行前,报道和探讨邮票原地的章普遍出现,更是一道靓丽的集邮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李理 《集邮博览》2001,(12):4-4
今年是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作为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会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平时经常向集邮界的朋友们和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同志们讲,我的《集邮博览》杂志从1982年创刊号至今是齐全的。这也说明了我作为一名集邮是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帮助和培养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饮水思源     
阎松如 《集邮博览》2001,(11):28-29
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1年10月,成立时会员只有七十余人。笔是第一批被批准入会的会员。市邮协自成立那天起,始终以建立集邮队伍,培养集邮人才,传播集邮知识,将邮协办成“集邮之家”,创建精神明为已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