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4,(4):1
2013年,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及对有限受众资源争夺愈演愈烈的局势,电视台和节目制作方不断探寻变化力求优势。杜宇宸的《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对2013年中国电视市场的总量特征、受众变化及节目竞争格局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寻电视市场的走向。英语世界中的中国古典文学数字化传播体现了信息科技和文学遗产彼此结合的趋势。黄鸣奋的《从联机目录到大数据: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数字化传播》将其传播进程划分为以联机目录与索引、数据库与万维网、三网融合与全媒体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2.
金钰 《记者摇篮》2014,(9):26-27
电视专题节目,作为现阶段电视受众收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经了节目探索式播出、井喷式扩展、同质化不良竞争、节目受众萎缩与市场逐步细化等诸多发展阶段。虽然目前的电视专题节目播出量正在逐年下滑,但其收视比重却相对稳定并略有提升。依然是受众较为关注的节目类型。专题类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过程,要求其节目在创作技巧与手法上不断提升,以保证专题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对有限的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激烈争夺中,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并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下半年"限娱令"和"限广令"的重磅出击在为市场降温的同时也为来年预置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收视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4)
2011年,中国电视媒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并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陈晓洲、周欣欣的《2011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收视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2年的电视收视市场,既延续着电视市场特征的部分常态,又面临着新政策下的新变革.在“限娱令”“限广令”等政策的指引下,频道与节目市场的竞争态势在调整中持续发展与变革.本文基于2012年所有调查城市收视调查的数据,对变局中的中国电视市场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电视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周欣欣 《视听界》2012,(4):21-24
城市台作为我国电视市场多元竞争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历了四级办台、有线电视大发展、无线有线合并以及集团化等多个发展阶段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然而,在有限的受众注意力资源及广告资源不断被新媒体分流,在传统电视媒体的蛋糕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困于一方的城市电视台,深深感受到了多方压力。本文借助CSM媒介研究所有调查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从竞争环境、受众特征、节目竞争等角度,解读城市电视媒体之忧,探索媒介融合之下城市台的突破可能。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节目评估指标,成为衡量节目时段价值、决定广告投放、调整节目设置、反映受众需求的重要标准。但是,我国收视调查市场尚未成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行业监管缺位状况日渐突出,收视调查行业失范现象亦相当严重,业内外人士对收视调查的关注已经从技术层面转向行业体系层面,业界加强行业监管的呼声非常强烈。探索建立收视调查行业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9.
美国电视节目的编排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琳 《声屏世界》2002,(3):54-55
近年来,随着电视业的发展,电视频道的增多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加剧,节目编排逐渐成为影响节目收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电视从业人员的重视。美国电视经过战后几十年来的发展,在这方面已是十分成熟。尽管两国在制度或体制上存在着一些区别,但受众的收视习性还是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在节目编排上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比如电视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际操作以及反复多次的受众调查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一些受众收视共性,有些也为国内电视界所普遍认同:把节目安排在最合适的时间,以便争取最大可能的观众。也就是说要在观…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  相似文献   

11.
赵曙光 《传媒观察》2007,(10):32-34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新媒体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和需求重点的变化令电视人难以琢磨,导致栏目平均生命周期缩短,改版成为电视栏目的常态。电视媒体的节目形态创新与观众需求的变化互相激荡,推动收视热点不断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网络视频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视频网站影视剧网络版权费价格的不断攀升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进入2012年,比之于2011年的喧嚣,网络视频行业似乎沉寂了许多,但也不乏波澜,视频网站间的版权之争和合作探索并存。此时,静观网络视频行业的起伏变化,换一个视角对行业进行观察和思考应不无裨益。本文从微观的受众市场层面,以实证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网络视频对电视受众造成分流的表象下,网络视频受众和电视受众源于收视形态和收视内容的高度关联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实质关系并提出网络视频和传统电视殊途同归的媒介融合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析我国电视财经新闻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受众对财经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媒体对财经领域的报道量也逐步加大,发展电视财经节目成为必然。但电视与财经的联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受众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大餐”,电视财经节目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必须依据广泛、深入的市场及受众需求调查,努力办好节目,提高栏目收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视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日益激烈,创新则是争夺收视市场的法宝。自2013年湖南卫视成功推出《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以来,多家卫视相继推出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从置换嘉宾到置换环境,多档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造成了当前电视市场节目同质化的结果。节目置换式更新本为节目创新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果单纯的进行节目制作元素置换而缺乏深度思考,一味跟风,将很难延长创新节目的收视生命。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置换式更新,避免节目同质化现象是节目制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中国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这种激烈竞争中,电视台如果仅仅抱着传统的只靠节目内容和形式争取观众,提高市场地位,将很难在电视收视竞争中取得较好成绩。从2005年开始,中国部分电视台从自身的节目资源、频道定位和品牌特色出发,通过对电视受众收视习惯的考察,在节目编排上大力创新,提出并实行了“编播季”的节目编排策略,如中央电视二台(经济频道)、湖南卫视、安徽卫视、重庆电视台等。本文以重庆电视台为研究个案,来看看“编播季”的实行及其特点,以及在电视节目与传统节日结合、频道推广、品牌提升等方面提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过去激烈,随之而来的是频道与频道之间的角逐。  相似文献   

17.
据CSM2010年中国电视市场收视动态调查显示,和2009年一样,电视剧在2010年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中排名第一,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28%,观众收视时间的32%.而排名第二、第三的新闻/时事、综艺分别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10%、6%,观众收视时间的13%、10%.①由此可见,电视剧依然是电视台凝聚观众的最主要的节目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媒介干预、影响受众生活方式、行为态度、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宏杰 《视听界》2012,(6):36-38
近年来,国内电视的收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形势,城市台上下求索,苦觅良方。这几年,无锡本地电视收视份额一直稳定在45%以上,其重要法宝即是立足本土的节目创新。一批深耕本土、张扬个性、风格鲜明的节目出世,丰富了电视荧屏,满足了受众需求,稳住了收视阵脚。  相似文献   

19.
正夜间电视新闻是属于从时段角度进行界定的新闻节目形态。本文所指的夜间时段是指22:00至24:00的播出时段。我国最早的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是1981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的《晚间新闻》,后来各地夜间电视新闻不断兴起。但真正从打造夜间第二收视高峰(第一收视高峰时段为19:00至22:00)的战略高度出发,办好夜间电视新闻是近几年的事情。"长尾时代"的到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受众的分化成为推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电视时段市场开发的日益深化,夜间电视丰富的受众资源被高度重视起来,抢占夜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为优越的市场地位,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受众的需求角度进行节目的创新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认可。特别是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大量国外的优秀综艺节目的涌入,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