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代的小说在心理描写,尤其在女性的心理描写方面是出色的.哈代能够“深刻地洞察人性的秘密深处.他的主人公们是具有复杂的内部生活的人,哈代极端了解他们的精神活动,并把这种内部生活展开在我们面前.”哈代对苔丝的心理描写就是极其出色的.他深刻地洞察并揭示了苔丝“复杂的内部生活”,真实而令人信服地描写了苔丝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用自己的故乡多塞特郡为题材,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威塞克斯”.而这个概念蕴含着对自然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再现,构建出一个具有英格兰独特文化风格的乡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哈代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亲切,和现代化所带来变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分析哈代时,往往把他界定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多产的诗人。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态批评理论来分析他的作品。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蕴涵在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是哈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除了关心自然生态,哈代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脸型     
开完王科长的追悼会,接着向遗体告别。人们低着头环绕遗体缓缓而行,最后一次瞻仰他的遗容。只见他安详地仰卧在鲜花丛中,像演出了一场活报剧之后,十分疲惫地进入了梦乡。回来的时候,我和处长同坐一辆小吉普。“不知整容师怎么搞的?把王科长的面目都整得变样了。很不像他!”我感慨地说。“是啊!我看也变样了,”处长点了一支烟,猛地吸了一口,然后问我,“小张,你看哪儿不像?”“他是个长脸型,平时给我们开会、说话,总是绷着脸,听说他老婆曾跟他开过玩笑,说他是阎王殿前拴的那头老驴托生来的!”“小张,你说错了。”处长慢悠悠地反驳道,“其实,他…  相似文献   

5.
很多年前,有一个英国人捉到一只野兔。这位英国绅士决定把兔子当礼物,送给他在伦敦的朋友。他把兔子放入一只口袋,叫来他的爱尔兰仆人。他说:“把这个口袋带到我在伦敦的朋友那儿去,你知道他住哪儿的,袋子里是只活野兔。”爱尔兰人背起口袋出发了。途中他在一家小旅店停留休息,  相似文献   

6.
“那辆大巴上有他流的血”——此前写“男孩”“是那么完美”,此后惋惜“在这个年纪……离开”,不止因他“完美”而惋惜,还因他“这个年纪”而惋惜。文中用“搂着他的遗体看了一夜的电视”“把两千块钱放在他的口袋里,火化时把电视机随身听烧给他”等凸显“惋惜”之情——很实在,很真实,很有个性。  相似文献   

7.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哈代,一生创作勤奋,并尝试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均有所涉及。据考证,在他故乡威塞克斯郡的哈代艺术馆里还保存着他早年所写的未能发表的两部戏剧片断的手稿。当然,哈代小说成就最大。从其《自传》中了解到,哈代在晚  相似文献   

8.
查尔斯王储和已故戴安娜王妃的长子,英国王位的第二顺序继承人威廉王子,去年已满18岁。 威廉王子成人后,做了一个既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破除光环,贴近百姓。效仿已故母亲戴安娜王妃,树立平民风格,改变英国王室在人们心目中的古板形象。这是他在出席2月7日伦敦各界显要人物宴会的前夜正式宣布的。这次宴会是他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公开露面,因为他是和父亲20多年的老情人卡米拉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的。他已于2月7日表示,希望人们以后亲切地管他叫“威廉”,而不要再拗口绕舌地称他为“尊贵的威廉·亚瑟·菲利普·路易斯殿下”。白金汉宫还宣布:威廉已经决定在18岁那年不再使用他的王室称谓,并要求人民不要称他“阁下”,见到他时也不要弯腰致敬。  相似文献   

9.
科长的脸型     
开完王科长的追悼会,接着向遗体告别。人们低着头环绕遗体缓缓而行,最后一次瞻仰他的遗容。只见他安详地仰卧在鲜花丛中,十分疲惫地进入了梦乡。回来的时候,我和社长坐同一辆小吉普。"不知整容师怎么搞的,把科长的面目都弄变样了。很不像他!"我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10.
Jokes and Humour     
茱莉在做睡前祷告。“上帝,求求你,”她说,“让伦敦成为法国的首都吧!”妈妈很奇怪:“茱莉,为什么求上帝让伦敦成为法国的首都呢?”茱莉回答道:“因为我在地理考卷上是这样写的。”一位好莱坞制片人决定送他母亲一份生日礼物。他听说有一只神奇的鸟会说12种语言,会唱10种著名歌剧,便立即买下这只鸟,寄给了母亲。这只鸟花了他5万美元。他母亲生日的第二天,他打电话给她。“妈妈,您觉得那只鸟怎么样啊?”他急切地问道。他母亲回答说“啊,味道好极了!”丹在一个大城市的某个俱乐部当守门人。每天都有数千人经过他的门口,而且许多人都会停下来问他“请问现在几点?”几个月后,丹想“我不想再回答这些蠢人提出的问题了,我要去买一只大钟,把它挂在这儿的墙上。”于是他买了一只钟,把它挂在了墙上。“现在人们就不会再停下来问我时间了。”他高兴地想。可是打那以后,每天仍有许多人停下来,看看钟,然后问丹“这钟准吗?”?区PrayJulie was saying her bedtim e prayer.“Dear G od”she said“Please m ake Londonthe capital of France.M ake London the ...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跨越并且连接两个时代,是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其作品充满浓厚的悲剧意识,以他为代表的作家把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图对哈代的悲剧意识根源,进行初成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善于把来自生活中的有趣的题材,有特殊风采的人物和多种偶然事件精心编织在一起,使情节曲折生动,让正常的事态向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哈代小说的偶然现象与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的“巧合”极其相似,在表现人物方面都各尽其妙;哈代虽然较多地运用了偶然现象,但并没有破坏作品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教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用了大量篇幅分析闰土形象,用较少笔墨分析杨二嫂,而把“我”只作为一个线索人物放在前二人之后略加评议。我认为这篇文章既然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写法,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塑造了“我”一个正在寻求新路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那么把他作为线索人物来看似乎有点不平“民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波兰音乐家肖邦在离开祖国时,随身携带了一瓶祖国的泥土.他在巴黎临终时,清楚地知道当时反动的波兰政府不会允许将他的遗体运回国去,于是嘱托亲友“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并且要求将伴随他多年的那瓶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木上,以表达对祖国至死不灭的眷恋之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领土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在驱逐荷兰殖民者后,当  相似文献   

15.
王艺婕 《文教资料》2013,(32):89-91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流露出鲜明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悲观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悲观之中透露出积极性。他否认自己是悲观主义作家,将自己的悲剧思想概括为“进化向善论”。本文试图从《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入手,找寻其中所显示的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从而揭示哈代悲观主义中蕴含的丰厚思想内涵,更好地了解哈代这位写悲剧但不悲观的作家。探寻哈代内心深处的战斗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16.
巴龙偕内弟怀特去非洲猎狮,不幸葬身狮口。他夫人得知消息,悲痛欲绝, 即电告弟弟:“惊闻噩耗,肝肠寸断, 望速将尸体运回故乡。”怀特即按电示办理,并复电姐姐:“巴龙遗体已运回。”不料他姐姐仅收到一头死狮,便又电告怀特:“弟误,要寄回巴龙尸,非狮尸。”怀特再回告姐姐:“寄件无误,巴龙尸在狮腹中。”  相似文献   

17.
死亡也是分等级的。身后能进入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安葬。是苏联和俄罗斯名流身份的象征。但是对于躺在这里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来说,葬在这里只能让他感到郁闷。当他把手枪对准心脏扣动扳机的那一刻,他只希望葬在母亲的墓旁——某个不出名的基地——这是他遗言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哈代的“悲观主义”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忧郁的形象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他就是被卢那察尔斯基称为“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和“十分独特的现实主义者”哈代。托玛斯·哈代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以狄更斯和萨克雷为代表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杰出继承人.他敏锐而深刻地观察了他所处的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和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地主英国的旧经济和旧道德的崩溃,撕破了维多利亚王朝外表体面繁荣的乐观面纱,揭露了资本主义毁灭农民的罪恶.哈代的作品具有一种历史文件的性质,它记录了英国南部残存的宗法制家长统治的农村毁灭的整过过程,也就是说,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19.
已故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奴隶制时代》一书,对先秦社会的研究多有精辟见解。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读了此书中“墨家节葬不非殉”一文,觉得有不妥之处;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请大家讨论指正。 墨家主张“节葬”而又“非殉”,这是我读了《墨子》和《奴隶制时代》后新的体会。郭沫若提出墨家“把物殉看得比较重,而把人殉却看得比较轻”;进而导出了他的“墨家  相似文献   

20.
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小说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悲剧而告终。作品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暴力、凶杀和死亡等,囿于当时英国传统道德观念,哈代对这些构成情节的主要成分都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隐喻、象征和借代等修辞手法把关涉上述因素的事件或场景巧妙地呈现出来,显示了他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