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人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借助于西方的现代主义哲学理论来批判中国传统的人学观念,提出了现代主义的人学观念和文学观念,完成了人的第二次发现,确立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人的自然欲望的合法化、对野性的张扬和对超人意识的倡导来完善中国人已残缺的人性,为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学的转型提供了现代化的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人学思想、主要是生命哲学,主张视生命为人生的首要价值,强调不断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超然物外,达到一种无往而适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学的神性书写,中国基督教文学始终把对人的存在的终极性追问和个体生命的形而上体验作为话语言说的重要内容。它在人与神的对话之中,发出了对性爱、死亡、自然的永恒之问。这对于中国文学的人学表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人学视野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人学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须依据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前提,也为我们理解作为"人"的教师及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人学视野中,需要、生命、超越、主体、价值等反映了人类对人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现代特性认识的升华,通过人学视野来观照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人学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据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前提,为我们理解作为"人"的教师及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人学视野中,需要、生命、超越、主体、价值等反映了人类对人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现代特性认识的升华,通过人学视野来观照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自高尔基以来不时地为人们所提起,虽然过去偶有几位学者作过一些论说,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学界对此所引起的注意力还远为不够。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到底人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文学与人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意蕴是什么,其对于认识“文学”之现象与本质可提供什么样的启示,等等,显然都是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学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7.
文学转型与大学文学教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转型对大学文学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大学文学教育存在过度技术化和客观的倾向,忽视对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意义的尊重和思考。当前,应在文学教育过程中确立新的文学教育观念,改进文学教育的方式和改善文学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灵因素,真正体现文学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启蒙价值。第一,文学转型对文学教育意义的影响一个美好和谐世界的建立,大学责无旁贷。大学存在的意义,是让人更理性地看待世界,但人类的理性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整个人生。在人的理性的后面,还存在着心灵的世界,它所关注的是生命与意义的世界。因此,…  相似文献   

8.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却忽视了文学教育这个重  相似文献   

9.
王啸 《江苏教育》2009,(5):24-26
人学在中国的诞生表明了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精神关怀和重大主题。教育人学是人学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人是目的”是教育人学的基本出发点,捍卫人的权利和尊严是教育人学的基本主旨,培养现代公民是教育人学的基本追求。教育人学揭示了教育的领域是自由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张香兰 《江苏高教》2008,(3):113-115
当前大学德育的人学观是"实体"人学观,它表现为人的精神与身体相分离、"人是单子式存在"和"人是物"的物性人学观。精神与身体分离的预设使大学德育忽视了环境的道德教育意义,促成主—客形式的关系结构,使大学德育走向学科化和知识化,大学德育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相互分离;单子式存在的人学观致使大学德育走向灌输、边缘化和相对主义;物性人学观中的大学德育埋没了人性,遮蔽了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却忽视了文学教育这个重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上)》2008,(7):F0002-F0002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却忽视了文学教育这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人学在中国已沐30余年风雨,人学理论范式由“实践论”向“系统论”转换呼声渐起。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造诣颇深的高清海和钱学森两位前辈人学思想的对比、分析发现,钱学森从“系统论”视角解读人的范式完全能够为高清海“精神是人的奥秘”和人具有类生命即精神生命的论断提供逻辑支撑,从而突破并超越传统从“实践论”范式理解人的单一思维模式,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创新提供理论补充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旨从“天-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作一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人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人学是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把握,它提供了一种以人的方式思考、把握人生的新路径。作为一种人文诉求,当代人学自觉地承担着对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代科学叙事的双重抗争和提升。在当代人学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人学,其内涵包括“教育:人是目的”、“教育:人之生成”、“教育:人对人的活动”三个层面。这些方面揭示了教育学的人学发展路向,即探讨一种以人的方式进行的、以人为目的的、以成人为根本宗旨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人学向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学主体论的根本性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其建构的人学向度是明显的。在特定层面上说,文学主体论体现的就是刘再复的人学思想观。历史地看,它是一种关于"人的现代化"设计的较为积极的现代性方案;但同时,这一理论在人学问题的思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主体性是流动的、多样的。当前,我们应该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论视野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却忽视了文学教育这个重要的方面,导致广大的受教育者文学修养偏少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从实践主体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社会中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从实践主体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社会中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相似文献   

20.
黄惠贤 《学子》2012,(7):44-44
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文学教学,借助文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文学是人学,是富于审美品位的精神产品,在语文教学中植入文学的元素,就能很好地摈弃"内容分析式"的解读和机械繁琐的训练,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精神,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