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远程教育专业教学科研机构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发挥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研究这支特种部队的发展和运行规律,对远程教育事业、专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科学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本文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采用文献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选择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作为个案,分析了这一有代表性的科研机构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概括了它在远程教育四大体系,即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国际参考系和历史参考系构建和创新方面的贡献和标志性成果;从课题、论文、著述、实践、人才培养、教学成果等方面,探讨和剖析了支撑这些成绩和成功背后的指导思想、核心任务、组织特点和研究范式。力图探究和揭示远程教育科研机构发展的特征、作用和规律,以期实现学术研究指导和推动远程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河北教育》2005,(3):38-68
这部分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整数、小数、分数的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改写与省略、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单名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相似文献   

4.
傅松涛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3):45-50,60
把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新形象科学地确定为教育形态类型学,是时代发展、教育科学分工和学科基本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必然反映和要求.它用最具通用性和科学性的写生叙事、综合推演和科学类比有机结合的教育生态学话语、文本和思维方法,集中展示、准确描述、具体抽象和完整反映各种生态样式差异多样性和实质共性有机统一的教育形态和类型,深刻揭示和合理建构各种层面的教育形态和类型的生态结构、成因、运行和功能,为比较教育学学科共同体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生产生活专业园地和平台,启示和支撑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社会成员之间更好地进行教育对话、交流、共处、共识、借鉴、共享、互动和共建.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培养跨世纪的祖国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班主任必须具有较高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能力,只有在业务能力方面不断积累和提高,才能胜任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继续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要求和学科教育教学要求。班主任必须要遵守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必须继承、发扬和光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谦虚谨慎、敬老爱幼、助人为乐、团结和睦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合作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知识梳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命题和证明、反证法、综合法、角的有关概念和计算、线段和垂线段的有关概念和作图等.  相似文献   

7.
隋影 《教学与管理》2014,(14):15-16
正心理契约涉及法律、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具有双向性、期望性和动态性、责任性的特点。心理契约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契约的主体、目的、合意、允诺、义务和责任。心理契约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建立阶段、调整阶段和实现阶段。影响心理契约形成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又包括社会环境、组织信息和社会线索。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社会规范、道德和法律等诸多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责任、义务、权利的普遍理解和信念,是心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充分认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肾迫性、全面把握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努力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科学构建责任体系和责任内涵、积极完善制度体系和制度内容、突出抓好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主动推进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严格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人员、继续加强职能部门和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石莹 《考试周刊》2011,(20):29-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是最早公开创作同性恋文学的黑人作家之一,其同性恋观可以用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死亡前五个悲伤进程理论来阐释。鲍德温以《向苍天呼吁》、《乔万尼的房间》和《另一个国家》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其动态发展的同性恋观:从否认到发怒、讨价还价、沮丧再到接受并拥抱。鲍德温顶住种族歧视和同性恋困境的双重压力,用心书写同性恋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对展现一代同性恋变化发展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推进同性恋解放运动和同性恋文学的发展,带领同性恋者寻求身份认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老病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现象。近代小说家李涵秋在其小说《广陵潮》中,以死亡叙事开始,又以死亡的完美落幕结束。小说中大量死亡事例的书写,既是李涵秋用来点指江山,激扬文字的工具,同时还暗含着作者对于社会变迁的观感,对于过渡人物的点评,更有对于生命意义的尊重。用包含情感的笔墨来点染情节的发展,小说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如小说书名所示,《失落的继承》关乎“失落”。为探求“失落”的内涵,该文着眼于中心人物Je—mubhai隐喻意义上的“死亡”,以及他妻子Nimi的死亡事件,论证中心人物Jemubhai的内心死亡乃引发他生命中种种“失落”的源头。实际上,死亡的阴影不光笼罩在中心人物Jemubhai的故事中,还通过“死亡”(death)一词及其一系列同源词的反复出现而渗透到整部小说中的脉络中,由此该文推导出“死亡”乃小说的主线之一,换句话说,也就是“失落”的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红高粱》这部小说中 ,莫言用他优美的笔调为人们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乐章。现从“红色”原型批评的角度对红高粱世界中呈现出的“生的伟大”“死的美丽”进行全面解释 ,进而探求其深层的心理情感模式以及所寄寓的主观理想  相似文献   

16.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时代,凡是与文字相关的场域,充斥的都是讲故事的人。但真正的小说不仅是讲故事,更非臣服于经验的统治,而是要回到“孤独的个人”,重建自己伟大的“文学抱负”,使之连接上小说的核心精神:存在感,复杂性,创造的激情。这也可视为是对先锋文学精神的传承,因为先锋既是一种自由、独立、创造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抱负”。2004年的中国小说潜藏着这样一些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刻画显示民族精神的鲜活人物——读秦腔《白鹿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腔《白鹿原》以白嘉轩与鹿子霖的矛盾为主要戏剧冲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直观而细腻地刻画了白、鹿等人的复杂性格。较之小说,剧中的白嘉轩显得情绪更激动,人情味更浓。但剧本将白、鹿这间的精神格 斗简单地归之于争夺风水宝地,是一种失误,与最后鹿子霖疯说小娥之死一样,浅释了原著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以王熙凤生日和贾宝玉庆生两个事件为中心,叙述生和死之对照转换,构成反差,在情节方面安排紧密,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力。《红楼梦》的生死对照描写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生死对照描写中构成反差,在主仆矛盾冲突中贯穿欲望,在小说叙述中穿插正反张力,其中预示着盛筵不再的衰颓之势,也暗示了贾府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20.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改造与重塑.这其中的创作动机,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即作者内心深处生活本能意识和死亡本能意识的激荡.而这一个人心理恰恰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暗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