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走廊所出汉简中保存了较多马匹饲养史料。以简牍为中心旨在通过简牍以此来分析汉代河西走廊马匹饲养技术、相畜技术、兽医水平,以此来探究汉代时期河西走廊以马为核心的畜牧业状况。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所出汉简中保存了较多马匹饲养史料。以简牍为中心旨在通过简牍以此来分析汉代河西走廊马匹饲养技术、相畜技术、兽医水平,以此来探究汉代时期河西走廊以马为核心的畜牧业状况。  相似文献   

3.
从汉简资料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汉代河西边郡的人口来源不仅有内地移民、罪犯,还有归降的乌孙、月氏、羌、匈奴、卢水胡等少数民族,他们对河西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献典籍对汉代官吏的任职制度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汉简文书则有许多任职的具体事例。本文拟利用汉简所记载的相关任职制度方面的资料,并结合传世典籍对汉代官吏兼任这种任职状况作一分析,试对两汉时期的职官任职制度做一论证。  相似文献   

5.
文献典籍对汉代官吏的任职制度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汉简文书则有许多任职的具体事例。本文拟利用汉简所记载的相关任职制度方面的资料,并结合传世典籍对汉代官吏兼任这种任职状况作一分析,试对两汉时期的职官任职制度做一论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劳边使者过界中费》简册为依据,结合文献与其他汉简的有关记载,对王莽末年河西地区的盐价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王莽末年,河西地区的盐价以每石200钱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22,(1):40-46
"小说"这一文体的含义极为复杂。汉代小说在内容上多依托古人或记载古事,运用譬喻、虚构等艺术手法,具有娱乐和政教的功能。河西屯戍汉简中有13条简文可视作汉代小说,包括韩朋故事、晏子故事、介子推故事和不见于传世文献的汉简小说故事。它们因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留存于汉代西北边塞地区,丰富了汉代小说文献,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口头流传提供可信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芳 《家教指南》2001,(3):113-121
两汉在西域的屯田是管理和经营西域的重要措施,它 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后世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文中征引的悬泉汉简, 是近年来地下出土的最新材料,很多方面弥补了文献记载之阙略,结合文献和汉简的研究, 不仅可以揭示西域屯田的总体面貌,还可解决一些单靠文献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已经证明,大连地区建置始于燕秦,完成于两汉。大连地区汉代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器物,为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两汉时期,大连地区长期是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辖境。辽东郡沓氏县、文县的设立,为大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大连地区的繁荣。通过大连地区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铁器、建筑与砖瓦、陶器、青铜器、漆器青铜附件、龙纹金带扣、铜镜、钱币、印章、玉器等实物资料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0.
敦煌研究院所藏1920年民国驻军周炳南在玉门关附近所得汉简17枚,虽然多有残断,但纪年清晰。从纪年简和书体特色看,属于东汉后期之物。将过去河西出土汉简记载的历史拉长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敦煌和西域的情势息息相关,17枚汉简记载的内容应与元嘉年间河西和西域的动荡有直接关系,是研究东汉后期朝廷与西域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汉代每郡每年派出戍卒屯戍边区,这是徭役制度的一部分。文献记载戍卒屯戍的资料并不详尽,出土的汉代居延及肩水地区的简牍,特别是戍卒名籍的简牍,给予研究汉代戍卒新的空间,当中戍卒的籍贯和征发情况,引起颇多学者留意。陈直先生统计居延戍卒人数,籍贯汝南和南阳的百姓最多,另外,宣帝神爵年间戍卒出守敦煌郡、酒泉郡的戍卒,除来自南阳、河东、颍川等大郡外,还有赵地的赵国和魏郡。汉代赵地,例如赵国、魏郡及邻近的巨鹿等郡国,他们的编户民一样履行戍守边区的义务,现在考察所得,这些郡国有相当数量的戍边戍卒在河西地区。近年出版的三卷《肩水金关汉简》共收录6741枚出土于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府下辖肩水金关的汉简,约占1973年金关出土简牍的58%,其中包括不少戍卒名籍、出入记录,提供讨论西汉边区戍卒来源、屯戍制度等的新材料。尝试透过分析肩水金关汉简中的赵国戍卒简牍,考察该地戍卒派遣边区的情况,并兼论同乡同区遣派一地,是否有乡里情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康居是地处中亚的西域大国,它不仅在中亚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西交通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古希腊作家和古代波斯的文献都没有留下康居的记载,唯一的材料就是中国的史书.而中国史书的记载又过于简略,难窥古代康居之全貌.近年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悬泉汉简有若干康居的材料,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这些简牍材料的考读,揭示了古代康居与西汉王朝的来往关系,有助于西域史、中亚史和中国秦汉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汉敦煌军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王朝对敦煌的开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而屯田实边则是西汉经营敦煌的一项重要决策。多年来,不少研究汉代河西屯田的论著,对敦煌地区的屯田,涉及甚少。本文拟就文献记载,结合汉简及实地考察资料,对西汉敦煌军屯中的某些问题,试作考述,以求对汉代河西屯田的全面研究有所补益。疏误之处,请同志们多予赐教。  相似文献   

14.
汉代在河西地区推行郡县制的同时,考虑到河西地区的特殊情况,在职官设置上多有变通,适应了河西地区的发展需要。本文根据出土的敦煌汉简,对河西地区的职官体系进行了梳理:河西地区的职官体系可以分为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行政系统为郡县制度,军事系统为都尉—候官—候长—隧长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史籍和出土汉简中均有"秦胡"之名,而对此的解释学界存在诸多看法。现根据出土汉简中"胡骑""秦骑"的相关记载,结合传世文献,指出"秦胡"应是"秦"和"胡"的合称。"秦"即见于《史记》《汉书》的"秦人",是对秦时亡入胡地的华夏遗民的称谓;"胡"亦即"胡人",是对北方和西域外族的统称。"秦骑""胡骑"即分别指两汉属国中的秦人骑兵和胡人骑兵。  相似文献   

16.
河西地区直到汉代才得以开发,依托于两汉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从武帝时代起开始进驻设置郡县,同时移民边疆组织屯田,并兴修水利和推广农业,这些使得河西地区在两汉时期后来居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拓展边疆以及内地居民大规模外迁,边疆人口与日俱增。为了保障边疆吏卒的健康,汉朝在边疆建立了一列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出土居延汉简等有关文献可以考察和了解汉代边疆军民的常见疾病、医疗制度、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秦汉时代西北拓展和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场所,畜牧业在古代索称发达。自秦汉始,这里即被开拓为全国的畜牧业基地,汉代有“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的说法.前凉时洛阳地区流传着“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民谣。北魏太武帝拓跋宏充分发挥河。西的地方优势,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与实地考察,毅然在河西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久便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马匹存栏数200余万匹,骆驼100余万头。并以河西为基地,不断地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尹湾汉墓出土汉简《神乌傅》。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俗赋,作者借助神乌的故事表达对强权的憎恶和对爱情的追求。该赋的出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对于研究汉代文学和文献学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河西学院学报》2021,(1):24-28
夏至日改火是汉代河西边塞重要仪式,体现中国古代顺天时、敬自然、改水火的理念与习俗。居延汉简5.10作为元康五年诏书册中的一枚,记载了汉宣帝元康五年夏至前后国家实行改水火之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学界对简中"陰"字的释读多不统一,且新版释文仍将"陰"字释为"除",由此出现文意不明、对两汉时期国家制度理解不清等问题。为保证所用材料的准确统一,文章通过考证"除"为"陰","陰燧"即"木燧",确定汉宣帝时"陰燧取火"也是"钻木取火",由此加深对河西汉塞取火方式、改火习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