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在一次讨论世界本原问题时,有几位高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么在现当代西方却涌现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哲学流派?这些哲学流派是  相似文献   

2.
<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教育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8日在北京举行第十七次全体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这个《决定(草案)》的酝酿和形成,前后花了一年时间。去年4月中央政治局第七、八次会议讨论了教育问题,确定由国务院组成专门小组,对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决定(草案)》是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多次听取研讨情况和文件起草情况的汇报,认真研究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关于教育问题的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则材料——“有无信仰的两个家族”. 在美国,有两个同时代的家族:一个是有信仰的爱德华兹家族,另一个是无信仰的马克·尤克斯家族.马克·尤克斯曾对爱德华兹说:“你信的那个信仰,我永远不信!” 美国学者A.E.Winship 1900年做了一项研究,比较这两个家族,写成《Jukes-Edwards》一书.他追踪两个家族近200年来的繁衍发展,得出了一组有趣的数字:爱德华兹家族人口数1394人,其中大学教授100人,大学校长14人,律师70人,法官30人,医生60人,作家60人,牧师、神学家300人,议员3人,副总统1人.  相似文献   

4.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转变时期的重要著作。其中所提出的人化的自然思想,在国内外美学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热烈的讨论。本文拟就如何理解这一思想,如何认识它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的终极人文关怀,实际上是人教育理想最终实现的问题,也是对中小学语文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定位的问题,换而言之,语文教育应为某种理想化人的脱颖而出或人格构建服务。当许多人惊呼当代中学生正在丧失直观的、感情的、审美的语言素质和能力时,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罪过归之于语文教育的失误。笔者在《师说》一文的课堂实践与问题设计中,尽可能体现"新理念"的教学要求,把教育教学目标深化为对人的品格、性情的潜移默化,同时,我又渴望让全员参与的"新理念"教学法继承传统语文教法的优点,通过问题的讨论,希冀达到发掘《师说》一文所包含的人文和社会价值观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问题设计的角度是与以往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教育素质云南昆明市春城小学周金碧在讨论素质教育时,要研究两个相关系统:人的素质系统和教育素质系统。素质教育的任务在于塑造人的素质,就要弄清楚人的素质是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承担塑造人的素质的任务,就得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现行的管理体制弊病很多,改革势在必行。为什么要改革?应该如何改革?改成什么样子?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遵循实践是检验经济理论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正在展开研究和讨论。本文打算对几个有关的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这学期的哲学课上 ,我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讨论的题目本来是想由同学们各自出 ,最后汇集一个题目。由此 ,可以看出同学们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广泛一点说 ,从中可以了解当代青年人的心态 ;其次 ,通过哲学课上同学们自己提出讨论题目 ,可以引导他们将哲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经验跨入哲学思考的大门。但是 ,因为准备不足 ,或是同学们还不太习惯 ,最后的讨论题目不是出自同学 ,而是由我提出 ,同学们认可 ,确定为“幸福是什么?”我的假设是 :理想、前途、命运。幸福是青年普遍关心的问题 ,是他们实际生活面临的问题 ,其中…  相似文献   

9.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思维活动往往要问题来引发,而语文学科中的问题往往是隐性的,学生不易发现,故语文学科尤其需要用问题法来促思启智。比较可以开启思维的阀门,促进大脑“开窍”,故语文教学要多用比较法来促思启智。讨论可以使学生充分享有思维和“发表”思维成果的机会,故讨论也能起到促思启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7月15-18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4年年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人·生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视域”,来自国内的百余位学者围绕着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文献学问题及文本内容再阐释、当代生态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再认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当代前沿问题研究等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有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在假设的基础上对多种可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再通过验证方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试看下题通过假设、讨论、验证的解答过程。题目:某学校在操场植树,其中有男教师,也有女教师,并有1/3的教师各带一名班干部参加。男教师每人种13棵树,女教师每人种10棵树。班干部每人种6棵树,他们共种了216棵树。那么其中女教师有多少人?(1)假设:假设男教师有A人,女教师有B人。根据题意可知,学生干部数是(A B)”1/3,种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整体素质,发展探究能力,这是数学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采用“寻疑-讨论-释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寻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设置的疑问,含:(1)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包括重要的习题或例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把这些问题变为学生要讨论的疑问;(2)每章自测题或每套试题后,教师要认真总结,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变成疑难问题整理出来;(3)易错题,教师在评改作业时发现的学生普遍的错误之处,一定…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国内一些报刊就文艺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真正解决灵感问题的良好开端。就笔者读到的有关讨论文章看,虽然各有侧重,但总起来看,有关灵感的许多问题都谈到了。其中谈得较多的是下述几个问题:什么是灵感?灵感是怎样产生的?灵感有哪些特点?灵感在文艺创作中起什么作用?灵感的概念是怎样演变的?等等。关于这些问题,虽然讨论者的意见大体一致,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礼记.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出发,对其作了简扼描述。在此基础上,首先,论述了道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其次,论述了教育就是文化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是"率性",是素质教育;教育的手段是文化育人,是"修道",是文化教育;特别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裂。最后,论述了"性"、素质,讨论了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个人主观因素三者的关系;讨论了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认为当前必须坚持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不少文章讨论教学理论如何联系教学实践的问题,《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1989年第三期刊登的王学义同志的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能动的“中介”》问题,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讨论对促进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是有益的,本文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问题,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中关注人,展现时代演变中人的际遇和命运,是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方式。因此历史教学不能“目中无人”。在课堂上,如果将历史人物的理智与情感,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挣扎都呈现出来,就能体现浓郁的人文情怀,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围绕人物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的原则、类型和策略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现代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现代化·教育龚书铎讨论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问题很有必要,尤其是作为培养师资的高等学校来讨论这个问题无疑更有实际意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谈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在传统...  相似文献   

18.
近年在曹雪芹祖籍问题的讨论中,我发现参与讨论的人对“祖籍” 这个词的理解颇不一致.有人认为,说某某的“祖籍”,只指一处地方.另有人则认为,曹雪芹有“上古祖籍”、“中古祖籍”、“明清时期的祖籍”,有“近世祖籍”、“远世祖籍”、“关内祖籍”、“关外祖籍”,以至列出“河北灵寿—江西南昌——河北丰润——辽宁铁岭——沈阳——辽阳——北京——南京——北京”一串地方作为曹雪芹祖籍之所在.北京某学者大为感慨:  相似文献   

19.
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近期考察各地,使我初步感觉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当前有如下若干问题值得研究,它们也是我近年来接触各地各校时大家普遍希望得到回答的问题,随手写下,仅供大家讨论时做靶子用—— 1.从经济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三个方面和“九五”、“十五”(即当前)、“十一五”三个阶段,分行业、分地区分析我国社会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需求动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范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写作,即以邵洵美、章克标为代表的都市唯美—颓废人(包括部分创造社成员)和“新感觉派”作家。这些人徘徊在都市化的颓废和左翼先锋意识之间,作品带有早期现代主义特征。在将其本放入上海这个殖民化通商口岸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后殖民性、民族身份、纨绔诗人等理论话语均可获得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