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费文化深刻影响了当代文艺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当代文艺的创作和接受逐渐转换成了生产和消费,开始接受市场的冲击、商品法则的制导、商业规律的影响。作家个体的独立创作越来越让位给流水线式的集体"文化生产",文艺生产方式日趋多元化。消费文化语境也直接影响了文艺产品的形态,今天的文艺作品再也不是艺术家私人心性的物化品,而是策划者的文本、作者的文本、制作合成者的文本、消费者的文本等不同文本的叠加化合形态。消费文化也渗透到了当代文艺消费的各个方面,重新建构了文艺消费的主体和客体。  相似文献   

2.
《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是《文艺消费导论》中研究的进一步延展。该书聚焦于新世纪以来新媒介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文艺生产消费出现的新变化,细致论述了新媒介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复杂影响。该书深刻揭示了当今中国文艺在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影响下审美范式的转变,强调一种"艺术———传媒化合型的新型美学范式"正在诞生。该书认为只有正视当今媒介转型的新状况,才能更好地在传统文艺与新媒体文艺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从而促进文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对文艺领域的全面渗透,文艺活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产业性质日益明显。因此,文化生产、消费的视角成了文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雅明和托夫勒等人关于文艺消费的研究都是在这种文化视野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虽然富于开创性意义,但他们的研究仍有颇多缺憾。这些不足显示出了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进行文化生产、消费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特定文化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形态错综复杂,而且中国业已进入传媒发达的信息社会。从文艺创作上来说,思想缺失进一步加深,创作丧失了伟大的困惑感和深渊感,部分文学创作的思维新闻化、写作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就作品而言,出现了很多堕落性的形式,如无心智的"蠢文艺"大行其道,网络文学则是网络生态产生的一种注水性文学。信息时代的文艺在多样化的同时,更应保有一种精神上的高度,从而排斥全民性的狂欢与堕落。处在传媒引导和信息包围下的受众,其生活可能失重,因为电视等媒介只是宣传的机器和娱乐的工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本身是社会发展产生出来的悖论性结果,人们应在消费主义的洪流中认清本真之我。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P857),文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文艺评论的根本原则.刘润为先生最近出版的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文集<文艺批判>,自觉地践行了这一根本原则.在文艺领域,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利的,他都极力赞扬: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害的,他都极力反对.他否弃殖民文化、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判断标准就在于前者是对人民的反动,而后者是对人民的肯定.他的<文艺批判>最集中地显示了自觉地"为劳动者的文化利益"而写作的强烈倾向,并因而体现出充分的人民性品格.  相似文献   

6.
当价值学方法被引入文艺理论研究后,理论界对文艺从作者的创作、文体形式、读者接受以及文学的社会功能等等众多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也力图从文艺价值的角度对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生产与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次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蒋建国先生所著《消费文化传播与媒介社会责任》借助于西方媒体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从媒介形态和全球化着眼西方消费文化的传播,指出了这种娱乐至上、消费至上、利益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西方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生产、消费、开发"是经济学领域的关键词,而随着当下社会发展"市场化"的趋向,这几个关键词亦成为文化、文艺界的热门词汇。《文艺与文化:生产、消费、开发》一书以一种整体性的视野考察了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文化态势,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溯源与个案研究的相互交融与互释;更为重要的是,把"市场化"社会语境中的"新媒体、新文化、新艺术"现象、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传统的文化形态放在文化生产消费视野中加以考察,既显现了此书的撰写者们独特的理论视域及中国现实语境中的问题意识,又为文化、文艺研究开启了不同于传统理论逻辑演绎形态而是具有现实关怀性的理论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艺价值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中介,是一个多重价值的复合体,其价值的生成有着多样性的特点,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创作的最终完成在于读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文艺末能脱开这个商品大潮,结果是通俗文学的大规模出现,严肃高雅文艺的被冲击,我们不需要这两种现象的简单对立,应建立二者互补,互相促进的机制,文艺要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方面,必须提高消费者的层次;一方面,高雅文艺的创作要多样性,为消费者提供高层次的文艺产品,文艺价值的实现依赖于高雅文化更好地发挥对文艺潮流的领导。同时,社会效益的实现需要经济效益的支持,高雅文化也需要得到一定的政策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利群《文艺制度论》是当下文艺理论研究一个新收获。论著从新的视角观照文艺现象,提出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实践指导,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远未进入所谓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文化经济阶段.在当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文化",纯粹的"消费".经济、生产仍然是第一性的.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关键词"的"消费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消费形式.在全球化"消费文化"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殖民化陷阱,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2.
肖燕 《华章》2007,(10):198-198
文化消费时代是一个文化选择多元化的时代,当代编辑受到文化消费的巨大冲击.本文从文化消费、文化建设和文化使命的角度提出编辑主体应该树立坚守"文化守门人"的文化责任意识,积极介入文化消费市场的文化责任意识,培养和提升读者的阅读习惯的文化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承蒙周晓风先生惠赐,笔者得以拜读其新著《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读后受益良多,忍不住想“评点”一番。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化消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消费是消费本身蕴涵的基本内容,它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本文旨在通过论述文化消费的实质及其特性,阐明只有文明健康的文化消费才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有合理规范物质消费行为,才能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栾明  辛莉 《海外英语》2011,(11):253-254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杰出代表作,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全貌,对现代生活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拟从消费文化角度入手,解读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经历,分析了《嘉莉妹妹》所反映的新兴消费文化现象,揭示了社会生活状况对其消费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还原论科学造成科技与文艺相分离,还原论科学向复杂性科学的转型演化又推动两者重新结合。信息高技术不断创造新的文艺表现形式,为文艺科学的出现奠定物质的实践的基础,复杂性科学则为文艺科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消费文化时代的读者作为消费主体对文学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把握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主旨,并以此来再造消费者的消费激情,提升消费者的文化品味,在消化文化时代背景下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志钧博士等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一书从选题到成稿都贯穿着马克恩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与时俱进的鲜明发展脉络.20世纪是马克思身后的世纪,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承传形态.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只有面对新情况作出新的阐释和创新,也才有可能成为承传形态.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我国当前文艺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由于国情不同,阶段性的任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等差异性因素的存在,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只有一种形态、体系、逻辑、术语.这是当代马克恩主义文艺学呈现纷繁复杂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面对21世纪,客家文化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守护客家文化",这是摆在客家人与客家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所谓"守护客家文化":一是保护既存的客家文化;二是深入挖掘已被流失的与尚未挖掘的客家文化并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