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处于徘徊状态,城乡收入差距也不见明显缩小,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探讨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农产品与农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即贸易条件)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业部门的增长虽然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进行了限制,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既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居民的补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农业对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解释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的最重要因素,二者成反方向变化.中国巨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它是国民收入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初次分配的结果.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是转变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对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湖南省2001-2010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劳动力转移、城市化率、农村人口GDP增长和第一产业比值占GDP比重等4个因素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后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广东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了影响广东城乡收入差距的三个变量:农村劳动力迁移比重、城乡劳动力人力资本差距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以观察其对广东城乡收入差距是否有显著影响。并对计量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简要诠释。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呈二律背反趋势。这主要源于农业投资有限、政策长期失衡、户籍政策僵化、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部分失败、地域性转移相对不足、转移方式仍较落后等。欲解决上述矛盾,有必要发展活力城市、双向畅通劳动力转移渠道、建设更趋合理的农村教育体系及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既可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可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3、2005和2007年城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起到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期阶段,由于城市房地产价格客观上促使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为城市居民,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城市化后期城乡收入比不大,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却很悬殊。  相似文献   

8.
城乡差距问题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在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基于Gini系数和Theil’s标准的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总体上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指数分析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2002年以后呈上升趋势,农村内部的分配差距大于城镇内部。从总体看,收入差距尚在居民可承受范围之间波动。调整城乡结构,大幅提升政府支农力度,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约束,是缓解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相对贫困视阈下,要更加注重农民持续增收并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管实践表明农村电商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学界对农村电商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争议较大。基于“动态特征—增收途径—增收效应—增收结果”的完整逻辑链条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而利用全国288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并验证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农村电商能够直接提升农民收入,同时间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主要通过路径A“农村电商→交易效率→创新赋能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及路径B“农村电商→生产组织效率→经济增长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两条中介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此,提出从政府调节、经济增长、边界拓展、人才培养与赋能等维度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堰市地处山区,农民增收乏力,通过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都显示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水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制都与居民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因此,对缩小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优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以及人才开发,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人口流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9-2011年相应统计数据,利用VEC模型对安徽农村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农村人口流动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扩大1.95个百分点,并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的效应。农村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对以后各期的收入差距造成影响。提出了应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农村人才开发机制,合理引导农村人口流动,发展农村产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公共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广东省2003-2020年公共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结构的占比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建立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和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多元线性模型,旨在发现公共教育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结合分析结果,从农村教育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事实,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会导致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后果,必须努力寻求城乡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包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进行制度创新,为平抑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农业内部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5.
从安徽省农村金融自身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农村金融发展涵义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指标,从农村规模、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采用VEC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所存在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较大的,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却并不突出。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安徽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能否逐步缩小,除取决于体制、政策等因素外,关键在于农村低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否转化为高价值含量的人力资本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人力资本.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从重视农村教育进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增殖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社会保障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内生机理理论,利用我国2000-2011年城乡社会保障转移性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数据对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农村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却呈现出挤出效应,城乡转移支付水平差距过大.最后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如何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然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笔者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制约着城乡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影响着城乡基础教育的教育负担和教师质量,还决定着城乡家庭教育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论证了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的城乡间转移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过程,要素转移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义.同时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调整均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利用199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和全国的金融发展奄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效应,即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除此之外,本文还研究了地方财政支持、就业结构以及地区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