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调序”,是指通过调动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的顺序,把原文中不通顺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使文章的顺序安排趋于合理、科学。文章的顺序,指的是写文章时安排的次序。好的文章,脉络思路十分清晰。如何合理地安排文章的顺序,这要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来确定。当代中学生由于缺乏一些文章学方面的知识,在安排文章的顺序时,往往出现一些差错,需要加以纠正。下面结合不同的文体,谈谈如何理顺文章的顺序。  相似文献   

2.
梁建华 《小学生》2011,(1):48-49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日”,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  相似文献   

3.
冶进财 《青海教育》2010,(11):27-28
写文章首先要解决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是材料。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感情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骨架。思想平平,文章不会深刻;感情淡淡,文章不会感人;材料不精,文章不会吸引读者。而这三者之中,材料又是居中且直接关乎另外二者的因素。主题由材料表达,感情由材料而生,一篇好的文章,材料的选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生在写作中应如何选择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素材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招生》2010,(7):22-22,36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社科类文章虽是科学知识,考查的却不是对科学知识的阐释,考查的仍然是“语文”学科的能力,只要我们具备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社科类文章同样具有可以鉴赏的“东风”和“绿水”。  相似文献   

5.
郑先猛 《辅导员》2014,(14):125-125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窗户”、文章的眼睛,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灵动巧妙地处理好文题的教学,对阅读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文题或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暗示写作方法,或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拧住核心,摄制灵魂。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文题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气势是指文章信息的流态与作功动势。气势是我国文章学,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文章写作、文章构成、文章阅读的论述中:1、文章的气势来源于作者的“气”。作者思想道德的“积”,在生活实践和做学问过程中养成的气质性情、志趣才华,特殊遭遇形成的胸臆心态以及生理年龄劳逸程度而影响的血气精力,是文章写作的原动力,造成文章的气势效应。2、有“形”之文,它的构成应有一种义脉和势态去凝聚,这便是气势。3、气势是吸引读者赏读,帮助读者理解的向导。  相似文献   

7.
结构是一种排列组合的艺术,也是作者思路的表现,不仅要求形式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美感,而且要表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作者从什么是组织结构入手,论述了组织结构的三个方面:文章的选裁、文章的线索和文章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章法技巧是文章的内部技巧,属于文章的大修辞、潜修辞。文章的章法是对文章结构认识,文章的章法技,于是对章法的高级认识。章法技,予有传统技,予、现代技巧,但特点是一致的,即独特性,互渗性、稳定性,作家的独创性,语言依附性。当代语文教学忽视大纲的要求,忽视美育,这一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蒋君 《湖南教育》2008,(5):13-13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是高考必不可少的考题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观点作合理的推断的能力。但由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覆盖面宽,容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考生往往对文章中的信息高度聚集的内容抓不住要点,理不清关系,得分普遍较低。因此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是提高分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三、段落和过渡一篇文章,在确定主题、选好材料之后,就得考虑怎样组织材料。这种组织材料的方法,称为结构。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末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文章有了骨骼,主题才能  相似文献   

12.
[招数指津]文章中总揽性的词语或句子称为文眼。文眼是窥看文章主旨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掌握文章各部分联系的关键,是关顾前后文章的凝聚点,是作者写作意图的显现,因此,我们在阅读每篇文章时,应先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因为能找出文眼,就是读懂、读透文章的标志。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文眼,从而理清文章思路呢?  相似文献   

13.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尝试用趣读来激活文言文课堂。因为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尤其是文言文,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而趣读,从非智力因素人手,激发学生的情趣,使朗读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4.
张庆岭 《山东教育》2004,(11):34-34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文章的优劣,如何分界?第一要看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外表、身段、肤色、面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学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以写实为主的文章即普通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专业文章(新闻文、史志文、应用文、学术文等)、变体文章(文学报告、文学传记、科学小品、杂文等)的读写听说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己任的语文学科,必须将“语文学”(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之一的文章学置于“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从而树立“文章学意识”,即明确文章学是语文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学是语文教育的主干理论、文章学是语文世界的鼎立学科。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6.
题目,就字面理解,是额下之眼目。题,本义或古意为额,即额头、脑门;目,即眼目,眼睛。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看作是比喻意义,即把文章看作人,题目则是他额头下的眼睛。众人皆云,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由此可见,题目就是文章的心灵窗户。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而文章的立意又是写作之关键所在。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狭义的文章写作是建立狭义文章写作学的基础。文章与文学应分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两类。它们在反映对象、反映方式、成品形态、读者对象、文章功能等方面均有区别。这些差别是综合的、系统的,而非单项的。因之,二者虽时有交错,但基本区别仍可界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荡》“序”:“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这里所说的“文章”是指礼乐法度、礼仪制度的意思,从一定层面上看,文章的起源就注定和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关联。而真正意义上的“文章”概念则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进一步强调了文章的社会功用。所以说,文章是感情的升华,是内心思想的独白。任何缺少思想、缺少情感的表述都是苍白的。而思想情感的表达必须以现实社会为载体,必须有感而思,有感而发。综观当下的考场作文,失范的最大原因是考生只关注了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结构。简而言之,就是作者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谋篇布局。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可见,向学生讲述文章的结构是小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列举几例,谈一谈小语教材当中常见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