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代性的知识语境来看,古典诗歌品评包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义项.作为一种总体性的感性品评形态,古典诗歌品评的意识形态诉求主要表征为三个方面.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论反映、对于社会人生的价值论评判与对于生活秩序的实践论建构构成了古典诗歌品评主要的意识形态功能维度.这三者的谱系共在关系构成了古典诗歌的意识形态品评框架  相似文献   

2.
观点品评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或某人的观点)?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弄清要求品评的角度(内容还是形式,整首诗还是局部,表现方法还是语言风格);然后阅读诗作和对其的评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再后亮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结合原诗具体分析并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自《诗经》始,追求委婉含蓄的抒情,或借助典故抒情,或借助物象抒情,以求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哀乐倍增。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水,怒涛拍岸的水,澄澈如镜的水,烟波浩渺的水,曲似柔肠的水,脉脉无声的水,诗人无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朱春雷 《考试周刊》2010,(29):26-27
我国古代文论家历来崇尚诗词的含蓄之美。本文重点谈了含蓄之美的呈现方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呈现形式主要有:化实为虚;言在此意在彼;借古喻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崇尚含蓄美,主要有两个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词约意丰,语言含蓄蕴藉,增加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但是,在阅读鉴赏中,有意引导学生找准鉴赏切人点,就可以事半功倍,品味诗歌蕴藏的真味.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的精粹主要在于其创设的意境,含蓄而镌永,字面上的美词绝句也是因其意境而生.不深人体会诗歌的意境,是难以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魅力的.所以,笔者认为,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基础,以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和陶冶性情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自主地体味其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东风”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东风”摇曳诗歌之树,散发出别样的韵味与美感。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这样一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往往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意象中。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古典诗歌的濡染、熏陶、感染作用,我们可以以解读意象为突破口,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有多方面的美值得探索:有的诗词讲究章法,结构有美感;有的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有的语言生动,形象感人;有的善于描摹,凸显画面;有的意蕴深厚,给人启迪;有的寄意言外,表达含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海洋,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画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艺术的精髓,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自1993年起,古典诗词鉴赏题已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高考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一般从理解诗歌字句,赏析诗歌语言,鉴赏艺术手法等方面设题。我们如果在平时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不难回答出此类试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执教生涯,对古诗词方面的复习略有一点体会,现总结如下几点,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虚实结合”。在一首诗中。一般地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纯粹的写景和抽象的抒情都缺少生气和韵味。所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便成为创造诗歌意境的重要方法。领会虚实结合,便成为品味诗词意境的一把金钥匙。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指出艺术意境具有“象”(实)与“境”(虚)两个不同层次。欣赏者充分调动想象力.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于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领会“境”这一“象”外之旨.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艺术更是锦上添花、光彩照人。中国也是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度,从几千年前的歌谣《诗经》到现当代诗坛,可以说是佳作、奇作层出不穷,熠熠闪光,引得世人传诵、咀嚼。中国人爱诗,喜欢用诗来表达感情,也喜欢品味诗,挖掘诗的内涵、意境、韵味,这历来便是个传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如果给文学来一次选美的话,古典诗歌应是当之无愧的"大美人"。而就是面对这样的"大美人",高中学生不知所措,把诗歌简单化、枯燥化,诗歌的美感体现不出来,自然考试的分数也不会太好。如何更好的品读诗歌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三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吴为山雕塑内含着一种诗化的意境,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化的意境可以分为时间性的诗化意境、空间性的诗化意境和时空性的诗化意境。总结吴为山雕塑的诗化意境,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中国雕塑境界论的创作及品评方式。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品评,应以“境界”二字为首要准绳,有境界则自高格,以境界分,雕塑作品可立判高下,追求境界的雕塑作品必定是“不期工而自工”。  相似文献   

19.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充分运用语言的暗示性、象征性去启发、唤醒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发现作品字面意义之外的隽永深长的意味和情趣.因而,讲究含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也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结构中也存在"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由实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空白"传达了诗人终极的生命体验,也体现出诗人形而上的人生追求。因此,创造意境"空白"是诗人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古诗词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语言资源。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而学生如何走入古诗词的意境,便在于"空白"留存的时空感与个性化的独特吟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