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奇 《培训与研究》2009,26(3):47-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我国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生态意识的范畴并对此相关的思想内容展开讨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将近年来生态意识的讨论情况进行概述:(1)关于生态意识的涵义的界定;(2)关于生态意识的构成问题;(3)关于生态意识的特征问题;(4)关于生态意识的功能和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人地关系的广泛讨论中,就人-地矛盾双方主、次问题的讨论始终是一条重要的“红线”,中西方关于这一问题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1)地理环境决定论;(2)适应论;(3)相关论(交替作用论、生态论、共创论);(4)唯意志论;(5)可能论。然而,对人地关系的实质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地理学应当重点研究人地关系的实质问题,提出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指导人地关系实践活动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注重生命伦理教育,其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有:(1)促使学生形成生物平等的观念,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2)引发两难困惑,促进生命伦理观的建构;(3)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4)进行生命法学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生命伦理教育的方式有:正文叙述、活动、小资料和课外读、警示语、思考与练习、教师对课程的再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对编辑出版业是个严峻的冲击和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学报编辑必须重新定位:(1)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编辑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2)转换观念,实现编辑思想现代化;(3)强化主体意识,做好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4)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超越意识,竞争意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为依据,紧密结合当代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新认识。这些问题是:(1)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2)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必须扩大,但不能任意扩大;(3)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刍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出版发行,将对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使《标准》更完善、更科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1)关于知识技能目标。应明确“对象”是什么;“特定的数学任务”是什么;应走出“灵活”与“合理”的光环;知识技能目标应完善。(2)关于学习内容,应明确几个术语的心理学意义;应对“数感”与“符号感”进行反思;对“应用意识”进行修正;对“推理能力”进行完善。(3)关于总体目标。应明确“数学知识”是什么;应对“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反思;对“数学思考”进行修正;对“情感与态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1921-1927年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1-1927年,在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民主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的革命民主思想逐渐产生,集中体现在:(1)关于劳工立法的思想;(2)关于联合阵线的思想;(3)关于农民的民主解放思想;(4)关于教育民主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8.
刘萍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17-118,131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生态安全的含义和特点,指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安全教育的途径:(1)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教育理念;(2)结合教材内容和联系实际进行生态安全教育;(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专题性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9.
儿童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小英 《学科教育》2002,(4):39-44,F003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法调查了南京市某小学中级儿童的问题意识,总体推断了其发展的一般状况,并就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问题意识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主要指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1)丰富儿童的知识贮备,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训练,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儿童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根据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主要探讨下列方面的问题:(1)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2)语言输入的途径与存在的问题;(3)关于语言输入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性认识在这一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从客观维度把握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存在样态,使各民族成员认识到这一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自觉认同与主动归属;此外,还须从主客一体维度处理好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实践互动关系。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在现实和理论的相互影响下,寻找适合中国生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后,同学们可以利用它来解许多具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解有关同类项问题树1已知和是同类项,那么x=(山西省中考题)解由同类项的定义,得二、解有关代数式问题例2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相等,则止的取值为(A)7;(B)8;(C)9;(D)10.(湖南省中考题)k=8应选(B).三、解有关方程问题例3m为何值时,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要使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只须,即,四、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植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各的解为4,试求k的值.解由方程解的意义,把x=4代太原方解…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周内学习迁移研究的现状,总结我国近年来学习迁移研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1)迁移研究的本土化问题;(2)迁移研究中的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问题;(3)关于迁移研究中物理的或社会的情境因素;(4)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思想是后现代思想。《狼图腾》中有大量与生态有关的描写和言论,与后现代生态意识和叙事风格不谋而合。生态是该书的骨架和结构,也是它的细胞和情节元素。从生态学角度看,书中有四个符号(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生命生态)系统,分别指向不同性质的现代问题,让原始素朴的“草原逻辑”与后现代的“平衡意识”遥相呼应,以悖论式的表述方式激发着读者的深层思考,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5.
在概念教学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数学概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为指导,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把概念学习变为“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学生带回现实中,(2)将学生带入问题中;(3)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化;(4)在概念的实例中体会数学。  相似文献   

16.
从比较研究的笔视角,将列宁关于“全俄电气化”的思想与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邓小平的理论发展了列宁的思想:(1)邓小平认识问题起点的层次更高;(2)邓小平的理论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3)邓小平的理论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学讨论课分为划分专题、探索整理、演讲答疑、归纳总结4个步骤。通过效果分析发现:(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造能力;(2)有利于学生的发现学习,养成自主意识;(3)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处理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点,强化“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屈原自杀的文化心理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屈原自杀的原因,传统的看法主要有以身殉国和以身殉道两种。本文认为,仅仅指出这两点,不能揭示屈原走向自杀的具体心理轨迹,无法指出屈原自杀的必然性。从屈原的人生背景和他本人的人生追求来看,屈原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意识中潜存着一个自杀情结。构成这一自杀情结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两美必合的人生定位;(二)时光飞逝的人生恐惧;(三)超越现世的人生归属。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反映的是物质原型;与此对应,意识概念、意识范畴反映的则是意识原型。物质原型和意识原型及规律论同属逻辑客观层次;物质概念(范畴)和意识概念(范畴)及其规律同属逻辑主观层次;逻辑主观层次是对逻辑客观层次的反映;在实践的基础上,逻辑客观层次与逻辑主观层次是相互转化着的;而并不因此失去它们当初的层次属性,表现出逻辑层次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济南大学学报》2006,16(1):90-90
唐斌尧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述评》一文中认为,近年来,社会公正(正义)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内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公正问题;(2)中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3)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4)关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国内社会学学者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理论贡献:第一,基于对中国现阶段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现实把握和敏锐观察,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学的核心学科理念的地位得以确立,社会公正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话语。第二,在整理和研究西方正义理论以及论证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