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劲涛 《物理教师》2008,29(8):39-40
本刊2007年第1期刊登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科学性值得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文(1)),在文中作者指出了速度这一定义的不足,并提出了应将其修正为“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一结论.笔者同意文(1)的如下观点: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一定义不具有运动方向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林贵 《物理教师》2007,28(1):48-4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必修)第24页关于速度定义的表述:“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速度,则有v=ts”.其实,不仅是这本教科书是这样表述,其他版本的教科书也是这样表述.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3.
<正>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同学们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之前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同学们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似文献   

4.
张惠作 《物理教师》2009,30(11):5-6
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台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策略和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人教版新教材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和调整,但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学思路却一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笔者认为不变不等于完美元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和初中速度概念衔接.本文聚焦“速度”概念教学,求“异”于“变”,改变教材多年来一直不变的教学思路,探索出一节成功实施降阶,顺利实现初高中速度概念衔接的速度教学新思路,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本教学案例是笔者的一节校级公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速度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又同时理解和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一、教学引入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常识我们来判断一下,乌龟和兔子谁跑得更快一些呢?学生:兔子.教师:大家肯定也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我们知道结果是兔子输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兔子没有乌龟跑得快,这是为什么?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评判标准.二、教学过程教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位移这一较为重要的矢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如何表示位移?  相似文献   

6.
一、热力环流1.形成成因: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气压梯度(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热力环流形成。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2.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如下图中A′处的高气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高度B′处和C′处的气压而言的。若A′处的高气压与近地面A处的低气压相比,气压…  相似文献   

7.
龚劲涛  魏标 《物理教师》2011,32(2):43+45-43,45
本刊2010年第3期刊登了“向心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吗?”一文,以下简称文[1],该文认为“向心加速度不能反映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而角速度才是反映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时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其他一些文献,对此,笔者难以认同,我们认为用角速度作为反映速度方向改变的物理量是不恰当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学  朱斌 《物理教师》2010,31(3):34-34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可以分解为沿着速度方向的切向加速度和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向心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将不发生变化.只存在改变速度方向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作用是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初中生中考或各类物理竞赛,就功率这一专题,文章给出了重要的基础理论的论述,同时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了这些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2006年12月第2版第15面“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内容,笔者在教学时感觉教材安排有不妥之处,故作了适当调整,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物体如果在一个(或几个)恒力和一个变力共同作用下运动时,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具有最大速度?最大速度怎样计算?这一类习题对学生而言是困难的,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和计算。【例1】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落向一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并将它压缩,如图1所示,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过哪一点时,速度最大?最大速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通俗易懂地释疑了初学者对力学中“重力”概念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速度"这一名词.速度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用物体的位移除以发生这一位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描述的是物体在发生这一位移过程中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运动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快慢及运动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和位移有关,不同位移或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引用流体力学一些结论的基础上,对物体做漂流运动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物体的漂流速度大于水的流速并正比于其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引用流体力学一些结论的基础上 ,对物体做漂流运动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而得出物体的漂流速度大于水的流速并正比于其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最为普遍的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要以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称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  相似文献   

17.
在《唯物辩证法》的教学中,通常用运动的普遍性,来论证矛盾的普遍性。因此常引用“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个观点,但很多学员对这个观点理解得不清楚、不准确。在某些著作中,把“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理解为“运动的源泉在于物质内部的矛盾性”,这更增加了混乱。事实上,前者讲的是运动状态本身包含着矛盾,而后者讲的是运动是怎样引起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命  相似文献   

18.
沈娟 《物理教学》2012,(12):11-13,26
笔者从教多年,本节课曾参与中国物理学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多年来,每当教到这节课时我都做一点新的优化,至今感觉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主要表现在:(1)学情分析的优化——更关注学生的成长理念;(2)设计思路的优化——更注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研究;(3)教学过程的优化——更突出探究方向,层层互动推进,使之教必有果,学必有所得(知识,方法,习惯);(4)加强教学反思——将本课研究推向未来,为新的探究做出铺垫。现想和大家就这些优化课题作一次深度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几本通用的普通物理力学教材中,对平均速度大小的物理意义有这样的论述:平均速度的大小表示质点在确定的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质点运动的平均快慢有两种描述方法,即可用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来描述.(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0.
学生状况分析: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入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