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行合一"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是认识论与实践论的辨析。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知行合一是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的有效途径。笔者主要从"知行合一"这个命题入手,阐述它的内涵,说明知行合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和领会《决议》中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从理论上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导向,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导向,做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阶级(在我国,不包括台湾和港、澳),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却存在着阶级斗争,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这里,理论和实践似乎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理论上,既然剥削阶级消灭了,就不应该再有阶级斗争;实践中,现实生活却不断出现阶级斗争。应该怎样来认识这个矛盾呢?这就不能不研究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殊性问题。认清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反对阶级斗争熄灭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产生、形成、发展到灭亡的过程。复杂事物的产生、形成,一般有从个别形态到总体或完整形态的过程;而其消灭,一般也有从完整形态到个别形态到最后完全消灭的过程。在从个别到完整、又从完整到个别消失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过渡的或特殊的形态。这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形态变化的客观规律。象阶级和阶级斗争这种极为复杂的事物,当然也不例外。恩格斯在概括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形态变化的认识时,曾这样说:“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从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而且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因此,"三个代表"对于我们加强党的世界观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作为我们党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成果,它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其内在发展关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基础之上。它们统一的核心环节是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都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它提示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依从关系,由于这三个条件所涉及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而单纯按照定义讲授又很难使学生透彻理解各自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学生往往对条件的“充分而不必要”及“必要而不充分”难以判别,对“必要条件”不易接受,而充要条件在数学各分支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既是教材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本文试图从概念的外延开始引入,着重谈谈充分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关系.这样做,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论的原则.我们知道,判断的语言形式称为命题,也就是说,命题是陈述事理的语言.它的结构通常分为两分部分:一部分是条件,另一部分是结论.从形式上看,可分为以下四种:原命题:若A则B  相似文献   

7.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作为我们党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成果,它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其内在发展关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基础之上。它们统一的核心环节是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哲学是什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哲学的方式思考哲学,触摸“哲学是什么”这个存有诸多争议的命题。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入手,展开智慧的全部内涵并揭示其意义;从与科学、宗教、艺术诸文化形式对比中把握哲学的思维特点及其独特之所在,而哲学的反思性又使其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阐释了“哲学是什么”这个命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毫无疑义,老年大学必须认真贯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对苏东剧变原因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它对于我们今天再次解析苏东剧变产生的原因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发展是逐步深化的过程,古代哲学的研究重心在于本体论,近代哲学转入以认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认识论中主客体关系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以不同的形式获得了统一。康德从带有先验色彩的主体能动性出发,第一次建立了主客体统一关系;黑格尔在主体建立客体唯心主义基础上辩证地理解主客体关系;费尔巴哈在直现、感性、唯物的基础上理解主客体统一。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主客体关系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它”,从而使它真正站在历史之中,表现出其“开放”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变革的时代往往要求哲学作先导,发生了伟大变革的时代又常常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基础。同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社会具有新的特点。人们用多元化、一体化、高速率、复杂化,以及“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等等新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扬弃;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足点;它的世界观是把现实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它的社会历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的认识论、价值观是关于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归宿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天,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伟大事业中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生而知之”是孔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这个命题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该命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它当作唯心主义先验论来加以批判。人们对它的解释是:人生下来不需经过学习就具有各种知识。  相似文献   

15.
刚刚结束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通过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作了全面的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号召全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的《决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世纪之交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和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建设亦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当它融人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精神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要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走向科学化,必须真正从史实出发,公正地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文章从史、论的结合上论证了哲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党性原则不是平议唯心主义的依据;提出了唯心主义不足哲学史上的“反面教员”,它同唯物主义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理论思维前进的内在动因的论点,并以中国原始儒学到魏晋玄学的发展过程,具体分析了它的动因作用。作者同意哲学与政治不“等同”的观点,但不以个别例证为论据,主张从理论上去深入探索唯心主义为何能有政治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逻辑哲学论》中一般图像论成立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形式意义上图像中的诸要素合乎逻辑的排列对应于被图示者的要素的合乎逻辑的排列,二是实质意义上图像和被图示者的诸要素严格一一对应.在维特根斯坦所企图建构的语言图像论之中,命题的意义与语言图像论的形式要求是相关联的,命题的真假与语言图像论的实质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语言图像论的实质要求通过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而得以达成,即在一个完全分析了的命题中,一个名称有且仅指称唯一的一个对象,其形式关联是通过其中的诸元素合乎逻辑的配置而得以实现.严格来说,为了满足图像论的两个要求,只有在基本命题和事态这一层面上,维特根斯坦才得以建立有意义命题的逻辑图像.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令人瞩目的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厂党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法制建设认识上的又一个飞跃,也表明了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改变。 一、一字之差,质的飞跃: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一直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提示。这些提法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如今已成为社会大众的日常话语,因此它们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不仅过去和现在意义重大,今后的价值也不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中国化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术界、思想理论界一股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术文化思潮,它涉及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学术发展思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这一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学术文化发展、对于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派、对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