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达姆被捕后,一位美国高官说,“即使对于像萨达姆这样大人物的审判,却不仅仅是要将他定罪,这场审判的标准与公正关系到伊拉克人民对司法正义的理解,也将成为在伊拉克重建司法制度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5月30日, 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 确印象,那就是萨达姆拥有或者谋求拥有可怕的大规表文章, 严厉批评该报在去年布什对伊拉克动武前 模杀伤性武器。但直至今日, 美国一直无法证实伊拉后有关伊拉克罪证的报道存在重大失误, 称之为 克拥有、收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整个机构、制度全面出了问题”, 致使堂堂《纽约 报社制度出了问题时报》沦为“狡猾政治目的”的工具, “被一心要使全世界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所 …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春 《新闻界》2005,(4):53-54
一、从萨达姆“监狱半裸照”事件谈起2005年5月20日出版的英国《太阳报》曝光了几张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关押期间的照片。在《太阳报》的头版照片上,萨达姆只穿着内裤。另有照片显示萨达姆用手搓洗衣服或者睡觉的样子,监狱房间十分狭小,大约为两平方米。萨达姆半裸照曝光后,萨达姆的海内外律师团迅速作出反应,状告照片的拍摄者和刊出方“侵犯人权”。萨达姆的法国律师卢多特表示,他要替萨达姆向《太阳报》要求赔偿100万英镑:“我认为,这是美国人导演的诋毁萨达姆的战略行动,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人,他不是神,他是人’。我…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对伊拉克前 总统萨达姆的第 二次审判11月28 日开始,但3小时 后即宣告休庭, 12月5日将再次 开审。此次审判 播放了杜贾尔村大屠杀案重要证人之 一、伊拉克前情报部门官员谢赫留下 的一盘录音带,他10月27日因癌症 去世。 自从今年10月第一次审判萨达 姆以来,已有两名律师被杀,伊拉克 当局还破获了一起预谋刺杀主审法官 的阴谋。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4,(10):13-13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1931年,沃尔特·李普曼在结束了《世界报》社论版主编的职务后,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聘请,撰写“今日和明日”的专栏,每周两次,后又在《新闻周刊》开此专栏,前后持续30多年之久(1931-1967),他于1967年3月25日写完《新闻周刊》最后一期专栏文章时,是78岁。“今日和明日”专栏成为20世纪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专栏,并通过“专栏辛迪加”在美国及世界各国200多家报刊上刊登。拥有读者近5000万人,“整整三代人都靠沃尔特·李普曼指点政治事务的迷津”。他与《纽约邮报》的戴维·劳伦斯、《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马克·沙利文和《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弗兰克·R·肯特成为了20世纪严肃型政治专栏的四大代表性人物。詹姆斯·赖斯顿:《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此人被认为是时报的一大功臣。他逝世之日,时报在头版撰文,称之为“一位举世无双的报人”和“美国新闻界的巨人”。他开创了时报的社论版对页。在1971年9月26日开始推出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匹兹堡邮报》由于被指控“诽谤”,不得不拿出280万美元打官司,只好勒紧裤带过日子。不久前,美国反诽谤经济制裁中心,对《匹兹堡邮报》(以下简称《邮报》)作出的诽谤的裁决,是迄今美国制裁报纸诽谤的最大的案子。据该中心的裁决,《邮报》得拿出21万美金的损害赔偿费,还得掏10倍于此(200万美金)的惩罚性补偿费,另加56万多美金的利息。在美国最高法院拒绝过问此案后,《邮报》被迫向原告理查德·迪萨利作出赔偿。迪萨利是前州法院法官,他指控《邮报》在1979年的一篇报道中,诽谤他参与了伪造一份当事人遗嘱的阴谋。当时,他还是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美国反诽滂经济制裁中心确认了这项指控。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13):14-14
“我们寻找的并不完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萨达姆政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野心。” 美国中情局特别顾问查尔斯·道尔夫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战争,但至今在伊拉克没有找到任何杀伤性武器。  相似文献   

8.
“这一天,全世界所有报纸的头版只做了一篇报道。” 这是一位国际资深媒体人对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媒体报道反应的评价。同样的一幕,也在2003年12月15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的第二天重演。 据笔者对当天93家国际报纸和54家国内报纸的分析,以萨达姆被捕作为头版“控股新闻”(即占版面大部分)的,约占98%,只有少数几家报纸头版没有报道或作淡化报道——同质化到如此地步,即使在新闻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仍然十分罕见。但正因为如此,境内外媒体对萨氏被捕这一消息作近乎雷同的新闻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国际新闻报道趋势分析的最佳样本:国际新闻报道愈演愈烈的“娱乐化”潮流。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10∶350,筹备已久的美国军队开始向伊拉克发射“战斧”导弹,代号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爆发了。 随后攻伊的美军地面部队也开始向伊拉克边境移动,随时为开始大规模地面进攻作好准备。 开战3小时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电视讲话中称,“我以领导人的身份和你们在一起准备参加战斗,我们的军队也准备好了随时应战。”此言决非安拉保佑式的精神慰藉,这让人想起早在1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就曾警告说,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  相似文献   

10.
在伊拉克那些翻新的古迹上,十分之一的砖头都刻着萨达姆的名字,或者8颗星星——每一颗星代表萨达姆阿拉伯名字的一个字母。1979年,萨达姆登上伊拉克总统宝座。他上任后,马上党同伐异,反对异己,以叛国罪处死21名革命元老。在伊拉克全国的小学里,学生在每天上课之前,都要全体对萨达姆感恩颂扬,高唱“萨达姆,萨达姆,我们将为你献出鲜血……” 当萨达姆刚掌握了伊拉克的一切权力  相似文献   

11.
1976年底,默多克收购了《纽约邮报》。经过半年多的调整,默多克声称,他要“寻找一种特殊的药方”来扩大发行量。“纽约邮报刚刚开始这一探索”,药方很快就出来了。1)1977年7月13日上午9点,纽约全市意外断电,持续达24小时之久。《纽约时报》等老牌报纸早有准备,转移到外地印刷继续出报。大多数报纸不得不停刊一天,包括《纽约邮报》。15日,《纽约邮  相似文献   

12.
自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英美一直未能如其所诺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使得英美两国陷入一场“情报门”的诚信危机之中:国际社会和舆论普遍质疑美英两国是否为了“师出有名”而夸大事实,甚至弄虚作假。美国媒体首先披露了布什总统在2003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援引假情报,指控萨达姆政权从非洲国家获取核武器原料铀的丑闻。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7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总统布什的支持率大跌。55%的受访者表示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误解了有关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甚至有38%的受…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04,(8):33-35
审判萨达姆,人们关心的并不是过程,而是结果,是萨达姆的死活。多数伊拉克临时工政府官员公开地、反复地表示,不杀萨达姆不足以平民愤;最新民意调查也显示,多数的伊拉克民众也希望处死他们的前总统。  相似文献   

14.
头版的版面头版是报纸的“百货橱窗”,逐日要有新货陈列。英国报纸大王北岩爵士(1865—1922)爱把头版比做商店的“百货橱窗”。英国《每日邮报》一位编辑回忆道,有一天头版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年底,默多克收购了《纽约邮报》。经过半年多的调整,1977年6月,默多克声称,他要一寻找一种特殊的药方’来扩大发行量,“纽约邮报刚刚开始这一探索”。药方很快就出来了。 1.)1977年7月13日上午9点,纽约全市意外断电,持续达24小时之久。《纽约时报》等老牌报纸早有准备,转移到外地印刷继续出报。大多数报纸不得不停刊一天,包括纽约邮报。16日,纽约邮报复刊。出的就是─—“停电专号”。用纽约人从未见过的特大字号作标题赫然写道:“恐怖的24小时!”一张图片说明是:“一座荒废的都市”。纽约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报界过去一向自认为有排山倒海的力量,相信“除非没有人活过30岁,否则报纸不愁卖不出去”。但现在情况变了。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也不一定非看报纸不可。美国报纸正面临一个事关生存的严峻挑战。从《纽约邮报》说起《纽约邮报》是纽约地区仅次于《每日新闻》和《纽约时报》的第三大报,已有189年的历史。由于  相似文献   

17.
美国报界过去一向自认为有排山倒海的力量,相信“除非没有人活过30岁,否则报纸不愁卖不出去”。但现在情况变了。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也不一定非看报纸不可。美国报纸正面临一个事关生存的严峻挑战。从《纽约邮报》说起《纽约邮报》是纽约地区仅次于《每日新闻》和《纽约时报》的第三大报,已有189年的历史。由于近20年来一直亏本,今年9月15日,该报发行人彼德·卡利科宣布,如果工会不同意减薪20%,他将被迫在3天内关闭报馆。为了不至于各奔东西,9月17日,报社职工会只好通过了全体职工减薪20%的方案,从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物     
萨达姆:枭雄病重 63岁的萨达姆·侯塞因总统已身患重病,并且很可能是癌症。英国《泰晤士报》7月26日的报道吸引了西方世界的关注。 西方媒体带着明显的恶意猜测说,萨达姆健康状况恶化使接班问题成了当前伊拉克的“头等大事”,而且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戈尔巴乔夫决定发动外交攻势解决海湾危机。他请他的私人顾问叶甫根尼·普里马料夫执行这项任务。普里马科夫,61岁,是理想的人选。他在60年代担任《真理报》记者时,曾走遍了中东各国并多次会见萨达姆·侯赛因。普里马科夫深知萨达姆“坚定执着却常常变得残酷无情,意志坚强但又近乎顽固不化。”不过他坚信,如果给萨达姆足够的时间并晓以利害,这位伊拉克领导人无须盟国使用武力也会从科威特撤军。普里马科夫参加了今年2月底戈尔巴乔夫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之间的会谈,他正在撰写一本名为《本可避免的战争》的书,以记述其近期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9月1日接受采访谈论到伊拉克战争危机时称,“第一步”要做的是联合国武器监察员必须重回巴格达,在没有证据表明萨达姆对他国产生威胁之前,不应该采取任何行动。在采访中,鲍威尔频繁地强调布什总统的立场和他的很接近。 鲍威尔的这一言论,与美副总统切尼上周的两次所谓“解放伊拉克”的倒萨讲话截然不同,他的此番表态使白宫官员们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