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我关注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注意的中心转向自己的心理现象,由此引起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变化。本文从自我关注与情绪的关系研究入手,对自我关注在精神病理性情绪失调中的作用、自我关注对情绪强度的影响和情绪对自我关注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姬慧 《华章》2010,(16)
在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个体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心理素质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就需要不断的心理成长,在这种心理成长过程中,自我觉知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包括对自我需要与动机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对情绪情感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对辅导员角色的自我觉知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的培养,高校辅导员可以更好的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且是在内心产生各种烦恼时,感觉不吐不快而写成的,因此,许多文学作品是作者生动细腻地描写如何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摆脱内心困惑、痛苦或烦恼,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有关自我觉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觉知与自我标准差异、对归因的影响、与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自我觉知作为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主观状态,可以使个体意识到自身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而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适度的自我觉知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但过度的自我觉知却是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将来用脑科学的方法对自我觉知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自我概念是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胡塞尔那里自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在完成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向之前,现象学的自我等同于活生生的体验复合本身。随着先验现象学的全面展开,自我作为纯粹主体成为通过每一个我思将自己的射线投向对象的自我极,就其本性来说,它"超脱"于纯粹体验本身,并且它的持续在场使体验流本身的统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现象意识是意识的困难问题.自我表征理论把主体特征看作现象意识的核心,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现象是心理状态的自我表征.它的论证思路是把主体的觉知作为有意识状态的必要条件,用表征来界定觉知,然后指出表征是自我表征,最后把自我表征纳入自然主义框架,从而实现对现象意识的还原解释.自我表征主义是布伦塔诺主义和高阶表征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和高阶表征一样,实质上也引入了多于一阶的其他表征关系,不仅面临不同表征之间的表征机制,还需要进一步阐释为何表征必然是自我表征.  相似文献   

7.
鲁洁先生在《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中认为:"德育的任务在于使人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因而德育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约束的功能,德育的成效也往往通过这种约束能量的强弱来衡量。同时,德育也是掌握世界、获得充分自由的手段,所以教育也将被视作个体自身发展的必需,使得他所遵循的规范都能成为自律的规范。"怎样正确理解德育的这种约束功能,又怎样使其在发挥约束功能的同时,实现对个体的引导?这是每一个品德课程的教师所必须思考并回答的。  相似文献   

8.
学业自我是自我人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学业自我是在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历程中形成的,但是学生作为未完成的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以使学生的学业自我能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合作人,可以从导定向、导激励、导运作、导反馈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业自我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课改下,教师要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关注教学观念的更新,更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自己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变,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不仅使我国年轻一代的实践能力在国际比较上处于劣势,而且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现实要求。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但令人遗憾的是,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以“决定”的方式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现在。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没有明显的改观。在这一方面,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2.
素描教学不是单纯的基础性教学,更需注重启发和挖掘学生潜能,培养独创性。首先应提高对素描本质的认识及审关心理结构的认知;其次培养创造能力还取决于创造意识的形成;第三要明确素描就是创作的实验基地;第四是素描教学应体现教、学、创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当前的中小学课程,其困境和误区就在于把学生定格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学生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教师应重视做好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其次要制订适当的总体培养计划,第三应采取具体措施把培养规划详细贯彻落实于章节教学的精讲巧解之中。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心理咨询师面临很大的职业压力,其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在分析了咨询师心理疲劳、工作耗竭和“替代性创伤”障碍三大心理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组织干预、规范程序、自觉自省、补充资源、丰富生活等,以提高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有丰富的办学资源,而且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应该以战略眼光审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态势和国家的人才需求情况,重点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这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在更高的水平上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博士生培养将成为高水平大学的重点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研究生招生数更是快速增加,至2004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数量已达80余万人,比1982年的在校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不良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文章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教育者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给予帮助,从而矫正其品德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针对这一现实,提出高校如何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化素质教育要在"化"字上下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素质是整个素质的基础,为了改变当前文化素质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等功利取向,必须树立育人的主体教育思想,变"形"似为"神"似,在专业课程里渗透人文精神,营造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疏导和堵截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在"化"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