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流行2500多年,它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已将其精神特性融入了民族性格之中,并于无形之中发展着民族的和世界的作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与儒家伦理思想有众多契合点,挖掘儒家伦理思想的这种伦理资源,并把它转化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伦理文化价值亦成为时代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儒家主导的中国传统伦理之于普世意义的伦理资源价值至少可以从人的完满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社群,和平与公正等层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背景对学习风格有着重大影响。在我国占统治地位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而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则是其个人主义和竞争的价值观,这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关两国学生的学习风格必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2007年优质教育与均衡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专家指出,我国教育当前最大的弊端是只讲统一.不讲差异,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重视因材施教.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这是因为作为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受遗传、家长文化休养、环境、后天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不同,造成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物理教学以考试为中心,不考不讲,少考少讲.平时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所以有人戏称,上物理课,无非是木块滑来滑去,小车碰来碰去.这样的课堂,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让学生增长才干,更不能使学生体验物理文化的博大精深.说得直截了当一点就是,这样的课堂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动物具有显著特征.英、汉语言中对这些特性看法总体相同,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大多数词汇含义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通常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意义相反。动物词汇常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部分动物词具有不同的褒贬含义.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谊注意到谊词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创始人孔子服膺文、武、周公等前圣对礼乐社会的构建,以西周礼乐文明为基础创建了儒家学派。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又因为服膺孔子及其思想,于是进一步继承发展儒家学说。通过对法律和军事等刚性思想因素在先秦儒家学说中的变化可以看出,孔、孟、荀创立和发展儒家学说的过程就是一个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重要性的过程。没有自信,就不可能继承;没有继承,就难以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继承是一种思想学说存续的前提,结合时代需求进行的创新则为思想学说发展所必须。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与战争形影不离.有瑞典学者作过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000多年间,世界上共发生了14513次战争.在此期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难怪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说:“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会完全没有战争,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是不经过大型战乱的.”战争不仅是一种攻城略地、生死拼杀的暴力行为,而且也与各民族政治、经济、科技、道德、宗教生活以及社会心态的文化现象有关.我们现在从科学的角度来考察战争文化的变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和谐之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它。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宗教来讲,就是儒释道,  相似文献   

9.
和谐之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它.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宗教来讲,就是儒释道,这三个思想体系加起来就是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不远千里而来,要我写一篇关于古典散文的文章,而且规定要谈谈古典散文的发展和演变。我没有三思而行,贸然答应下来,且图一时对付过去。现在限期到了,执笔展纸,才感到这篇文章不容易写。这是一个文学史题目啊!除了诗词歌赋以外,一切古典文学作品,尽是散文。它们的发展和演变,有二千年的历程,所有的文学史都已经用大量的篇幅来讲了,我既没有能力讲得更好些,也没有办法用一篇小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古代哲人在修养问题上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阐发和实践原则,对于这些理论和原则我们不仅要进行历史的整理研究,而且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择其善者而明用之”(《荀子·王霸》),即选择其精华,阐明其现代意义,把它运用到现代人的修养生活中来。儒家所讲的修养主要是道德方面的修养,但他们所讲的道德是一种广义上的道德,它包括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的基本品质。因此,儒家讲的修养范围,实际上包括了一个人的文化、艺术、性格、品德等多方面的修养。儒家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述是相当深刻的,很值得我们择其善者而明用之。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可能存在着两种弊端:一种是教学程式化严重,分段-写段意-课文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品析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说明文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序,故主张淡化或者不讲文体知识;另一种是教学去语文化严重,整堂课都在讲科学知识,没有了语文的味道.故主张少讲或不讲科学知识。说明文阅读教学究竟怎么上。值得探讨。以上两种说法值得商榷,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第六讲秀美除了时代书风的总体特征,同一时代不同书手书写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又丰富了书法审美。如果资料充分,能同时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通过异同来考察其技法,其借鉴意义必然更大。地不爱宝,我们有幸在出土楼兰简纸文书中找到部分组群文书,它们或者相关,或者出自一人手笔,这部分作品尤其值得深入解析。张济逞组文书,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印象中,教师,是靠“嘴上功夫”吃饭,而语文教师,更被要求能说会道;评价一名教师.也常常是“会不会讲”“讲得好不好”。可见,“能讲”“会讲”之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中学语文新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思维、新观念.其中,高一新教材最突出的是加重了文言文的分量,使教材的民族文化气息更浓了.新教材选文更广泛、更全面,既保留了原来具有儒家传统思想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师说>等,又编入了代表道家思想的名篇<逍遥游>,特别是<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等.这些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人的个性的张扬和自我觉醒,以及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文主义文化,处处闪耀着重人重民的人文主义光芒,其中就含有一定的人权思想。这些人权思想对世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儒家的人权思想长期被忽视了。儒家文化所含的人权思想包含在儒家有关的伦理和道德之中。儒家并没有直接提出“人权”这个词汇,而是使用人性、仁爱、至诚、民本、仁政、中庸、和为贵以及天人合一等词汇来表达其人权理念。因此,儒家思想中包含的人权思想是一种伦理型人权思想。儒家人权思想诞生在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和时代的烙印,其中有不少的封建糟粕,儒家把人权的实现,寄托在“道德”的力量上,依靠“仁君”,而不是寄托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这就使儒家人权的实现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儒家希望靠“仁政”和“德治”来实现人的权利,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人权思想。但从整体来说,儒家文化的人权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民主思想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且仍将对新世纪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主义主导的时代,总会有研究者期望教育学走向科学并成为科学学科,实证研究自然就成为研究范式上的选择。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且不论具体的实证研究不可能舍弃非实证的方法,由于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并非自然物,教育学实际上无法成为真正的科学学科。具体而言,教育是经验世界的文化现象,其可经验的部分可以借助实证方法研究,其精神的和信念的部分只能借助于思辨。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育学兼具认知追求和实践情怀,不仅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更要以改良教育的愿望构想"好教育"的蓝图。整体地思考,可以说走向科学是教育学的一种策略,而实证研究之于教育学研究来说,仅具有有限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一、绪论 文化之于语言可以用水乳交融来概括,语言总是十分敏锐地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的变迁,反过来,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也必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因此,语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一种语言又必然适应特定时代和文化阶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两种现象:一类学生自入学以来。接受十二年的系统语文教育。到毕业了.却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自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和审美意识;另一类学生功课优秀。走上好的工作岗位,但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很有可能就是中学时代那几本教科书.此后与文学和文化名著绝缘。这样的中学语文课是否有失职之嫌?  相似文献   

20.
<正>孟子是儒家的一位圣贤,被尊称为亚圣,对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重大的影响。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体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最主要的主体构成部分。我们的生命是天地、祖先给的,但我们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离不开教育。如果人一生下来,就被放在狼群中,他将来就是一个狼孩,不会懂得怎样才是一个人。所以,要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明白。一儒家讲礼有三本,不仅讲生命来源的根本,也讲做人道理的根本。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