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闻战线》创刊号面世,到今年12月份,整整35年了,35年过得不易。编辑部的同志们找我写点文字表示纪念,理由之一说我是创刊“元老”。哎呀!我算是哪门子“元老”,资格还差得远,不过是编辑人员之一,说“元老”,除有两位同志已逝世之外,老人儿们都还健在,不少人发挥余热干得正起劲。要说正宗的“元老”,非安岗同志莫属。他不仅是《新闻战线》的发起人、创办者、第一位主编,而且是倾注心血最多的人,谈论这个刊物的创始,他是权威。  相似文献   

2.
我的几点感想李梦莲今年10月,是《新闻战线》创刊40周年的大喜日子,编辑部的同志请我谈谈在《新闻战线》工作的经验体会。我干新闻这一行有50个年头,在《新闻战线》就工作了40年,也可算是“元老”一个。经验体会谈不上,感想倒有一些。第一个感想,就是在《新...  相似文献   

3.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隔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鲁迅晚报》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更要隔膜了。真希望当年参加过《鲁迅晚报》工作的同志能回忆一下这份晚报的诞生,以及  相似文献   

4.
写好新闻既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那末,这功夫应下在什么地方?陆定一对《新闻战线》的同志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是要真实。”他还说:“我建议你们要在真实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5.
前言今年的七月二十四日,是邹韬奋同志因病长逝的三十五周年。为了纪念他的忌辰,我翻阅了他主编的生活周刊,重读了《韬奋文集》中的有关文字,写成了《邹韬奋和戈公振》(《回忆两位新闻前辈之间的深厚友谊》)一文(见《新闻战线》第四期)。就在翻阅生活周刊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有关邹韬奋同志和家叔戈公振等人在一九三二年筹办生活日报的史料;从家叔的遗物中又找到了邹韬奋等同志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起直  相似文献   

6.
盛夏,低气压笼罩京城,潮湿、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突然闻知去年采编的《惊心动魄35分钟》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犹如清风扑面来。感激评委慧[擢拔之余,这篇通讯的诞生过程历历在目。梁万俊:这位“瞬间英雄”不寻常去年10月底的一天,解放军报驻空军记者站张金玉站长走进我的办公室,拿了一份本报《内参》给我看,一行大字赫然入目:《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挽救“枭龙”战机》。旁边,写着军委首长的批示:“……梁万俊同志是一位思想、技术双过硬的优秀试飞员。”“又是一位瞬间英雄!”我一边浏览《内参》,一边逗趣地说。作为10/2005新闻战线…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们的‘新闻政委’。”一位同志热情地向客人介绍。“不敢当,我叫吴光仁。欢迎你来给我们讲课传经!”吴政委笑着谦虚地说。以上对话是今年初,在南京市栖霞区人武部召开的通讯报道组会议上,报道组同志向特邀到会的《新华日报》编辑介绍时说的。大伙赠给吴光仁“新闻政委”的桂冠,是因为他除了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外,还积极抓好通讯报道工作。吴光仁是一九八三年八月调到栖霞区人武部担任政委的。  相似文献   

8.
我代表解放军报社全体同仁,向《新闻战线》创刊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正如人民日报是全国报业的领军者一样,《新闻战线》也是全国新闻学刊的"领头羊"。我们从来都以能够在《新闻战线》上发表文章为荣,每当军报有同志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也为军报争了光。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的《读者论坛》办得很活跃,可是也有为文而文的形式主义现象。这里举一个“自相矛盾”的例子,供贵刊编辑同志研究。去年《新闻战线》第10期第30页,登了《“词”和“词汇”别混淆》一篇短文,指出“词汇”是一种语言里的全部的词,它和单个的“词”的概念不同,不可混淆。这无疑是对的。然而到了第33页,贵刊在刊登老舍同志那篇《记者的语言修养》一文时,就置前文的议论于不顾了。请看:老舍同志文章在第19节里说:“文章单调,是因为只知道那几个词汇,没有办法选择。”这里的“词汇”不正是“词”的误用吗!我认为,老舍同志偶然出现的笔误,本不值得大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编辑部同志:你们好! 我是《新闻战线》的忠实读者之一。作为一名即将融入“新闻战线”的新闻专业学生,长期以来,我非常关注以贵刊为代表的有指导性质的业内媒体,所获甚多,在此诚致谢意。 作为一份专业性极强的杂志,《新闻战线》始终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紧扣主旋律,充分反映基于全局的宣传重点,并且贴近现实、贴近社会,遵循新闻自身规律。我认为,《新闻战线》既可以当作国内报纸杂志的导刊来读,还可以用来作为新闻工作人员及新闻爱好者的学习培训教材。《新闻战线》既是新闻界同业交流的园地,又是新闻成就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我为什么“赶制”这篇电讯李庄《新闻战线》1995年第7期登载《精深凝练的典型之作──学习邓小平同志一篇口述新闻》一文,同时登载所评介的新闻:《蒋方捏造“负伤”“牺牲”谣言(肩题)刘伯承将军一笑置之》。评介文章写得很好。惟这篇新闻不是出自邓小平同志口述...  相似文献   

12.
拙作《不能搞“有偿新闻”》在今年8月号《新闻战线》上发表之后,很快就接到一位同行老友的电话,肯定了这篇文章。他说:“这样的文章早就该写了。问题重要,不谈不得了!”又说:“这篇文章倘能早点写,早点发更好。你说出了不少老新闻工作者想说的话。”听了这番“赞词”,我忙说:“过奖了!不敢当!”想到这些早已退役的战友,尽管已“归田”多年,但他们心系党的新闻事业的初衷未  相似文献   

13.
我在人民日报工作40个年头了,读李庄同志最近写的《我在人民日报40年》一文(《新闻战线》1987年11期起连载),倍感亲切。我这里想谈的是李庄朴实通俗的文风,他的连载文章除了内容吸引人之外,还在于读来上口顺耳,意思表述明白通俗。看来,这同他平时提倡“最好尽量用通行的说法来写文章”是一致的。所谓通行的说法,就是文字语言必须接近  相似文献   

14.
一腔纯情谢春泥范敬宜《新闻战线》举办“我与《新闻战线》”征文,编辑同志约我写稿,我欣然答应了,因为我与《新闻战线》确有一段现在已经不大为人所知的因缘。不料因为工作太忙,加上自己的疏懒,好几个月没能交稿。这笔文债,使得我每次接到《新闻战线》同志的电话就...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1988年第1期《新闻战线》以新的面貌同读者见面了。我们地处边疆,今天才看到。我一口气读完艾丰的《望潮随想》,并情不自禁地写这封信。读过一些谈编辑或采访的文章,但像艾丰同志把点子打在“结合”上的还不多。实际上,新闻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单从一方面去讲是说不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一口气读完了《新闻战线》第六期上范荣康同志的文章《靠读者近些,再近些》,真解渴!全说到我们这些当记者的心眼儿里去啦!不过,“靠读者近些,再近些”这一新闻界的指导思想问题,似乎不是我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编辑记者所能左右、并付诸实践的。作为编采人员来说,谁不想靠生活近些再近些,靠读者近些再近  相似文献   

17.
拙作《不能搞“有偿新闻”》在今年8月号《新闻战线》上发表之后,很快就接到一位同行老友的电话,肯定了这篇文章。他说:“这样的文章早就该写了。问题重要,不谈不得了!”又说:“这篇文章倘能早点写,早点发更好。你说出了不少老新闻工作者想说的话。”听了这番“赞词”,我忙说:“过奖了!不敢当!”想到这些早巳退役的战友,尽管已“归田”多年,但他们心系党的新闻事业的初衷未改,始终关切着事业的发展前途,不能不令人感动。在电话中,他说了不少夸奖的话,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有的意见还是相当尖锐的。他直率地问我:“什么‘有偿新闻’?事实上是记者在出卖新闻。能这么干吗?”有必要顺便交代一下,我的这位老友,是解放前在白区的进步报纸当过记者的,参加  相似文献   

18.
“宣传性现象”这一概念,是艾丰同志在《新闻战线》1985年第11期中提出来的,今年第3期《新闻战线》又刊登了艾丰同志《再谈宣传性现象》的文章。今年的第6期《新闻战线》刊登了卢纯田同志的《“宣传性现象”是非科学概念》一文,认为艾丰同志提出的“宣传性现象”是缺乏确定内涵的非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20.
怎样治病     
土仰山同志在《新闻战线》今年第五期的《文章病院》里发表《“垃圾千金”及其他》一文说,《世界之窗》杂志上出现过《神童的发现和培养》的标题,中国青年报上也出现过《神童的造就》的标题,这就是一种“把个别儿童吹得冲乎其神”的表现。他还把这同“造神运动”联系起来。读后,我有点不同的看法。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作家有“神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