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新闻的传播追求是传媒在新闻实务运作中的目标预设及其实现过程,堪称行业定律.传播追求的行动目标包括新闻影响力、传媒公信力、传媒话语权、主流传媒.  相似文献   

2.
话语权是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相对低下的底层人群,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传媒中处于被转述的、被设想的、被描述的境地,话语权赢弱,有的甚至基本丧失.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我国媒体环境出现的变革,新闻传媒专业的培养,尤其是师范院校新闻传媒专业的实践培养必须作出相应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新闻传媒人才的需求.我国师范院校所办的新闻传媒专业由于脱胎于师范院校,先天条件上存在诸多不足,急需在实践培养上取得突破.文章从培养实践和教育实际出发,对师范院校新闻传媒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提出了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为弱势群体打开了权益表达的窗口,维护了底层阶级的媒介话语权.“帮忙类”电视栏目作为民生新闻的一种形式,以其主动介入、服务性强、维权见效快等特点,成为沟通和连结弱势群体和政府部门的桥梁.面对构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空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应当承担责任,积极改进,与各界一同促进社会走向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螺旋"与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的关联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为切入点,结合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大众媒体弱势群体话语权的现状,分析了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的缺失对社会所产生的生态负面影响,以此寻求改善媒体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将可行能力作为区分弱势群体的标准可以包容多维信息内容,该标准作为平等保护原则的运用可为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措施提供正当性依据。中国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阻碍实现司法救济权的可行能力的因素包括司法救济权在法律中的缺位、实体权利配套保障措施的缺位、起诉条件的严格限制、诉讼相关费用的高昂以及法律援助制度的不完备等,针对这些障碍应通过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司法救济权、改革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以及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等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报道是2003年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之一。其规模宏大,深度颇具,效果显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之所以成为2003年的新闻亮点,是因为开发了固有新闻资源,合乎新闻传播受众原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贯彻着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传统要求和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新要求。2003年新闻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受众的新闻需求仍有差距,一些报道有待提高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要克服应付交差、渲染炒作、止于浅表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媒介事件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传媒改变新闻生产模式,预设新闻价值;传媒报道方式有违新闻专业主义标准;媒介权力越位。解决我国媒介事件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是确立伦理原则,完善媒介事件报道手法;构建新闻伦理的实践机制,强化传媒他律形式;实现传媒伦理道德的内化,强化传媒自律形式。  相似文献   

9.
魏云  顾斌 《教育与职业》2006,(25):78-79
新闻(传媒)专业的毕业生长期以来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很多人甚至认为只要考上了新闻(传媒)专业.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新闻单位的大门。但是,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甚至走向白热化的今天,各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门专业的背后.存在着深深的就业隐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所面临的问题,是蓬勃发展的传媒专业与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日趋狭窄形成了一对矛盾,社会各界要求改进新闻教育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新闻传播专业开设广告学课程意义的探讨,说明新闻传播专业开设广告学课程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策划人才、媒体经营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拓宽传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法律更多地被大众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的利盾;新闻理念数次更迭,但其实现社会监督、维护人权、保证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诉求始终如一。司法和传媒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二者在各自理念上有所交叉,现实中的司法活动和新闻活动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不同的正义理念,加之中国当下的司法实践存在着违背客观准则的现象以及新闻传媒在实践中的不足导致了司法与传媒的现实冲突。两个阵营不应过分指责对方的缺位与越位,应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制定能够协调二者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准则才是化解冲突、厘清各自行为界限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影视传播专业多维实验和实践教学情境创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内的新闻、媒体与广告传播等传媒行业也在迅速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纷纷设置传媒相关专业甚至成立学院,因此,如何培养更高层次的传媒人才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该文从教学情境的创建角度,对影视传播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下的因媒介传播的变化,导致公民对媒介接近权的实现和突破,本文重点讨论了社会公众如何利用传媒接近权,掌握的传播"话语权",推动国家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介本来是普通的社会舆论工具,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传媒从业者形成“工具人格“,阻碍了我国传播业的发展.在“工具人格“时代产生了三个严重后果:传媒性质发生了畸变,彻底丧失了新闻自由,新闻真实性原则遭到践踏.市场经济建立后传媒成为一种产业,新闻媒介获得市场主体地位,从业者也转型为“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挑战,集中表现在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保障缺位或保障乏力,要立足于社会弱势群体来创建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模式。在当前,新闻专业主义和传媒消费主义成了一对富有张力的话语。而传媒消费主义的直接表现就是所谓“娱讯”(infotainment)现象的泛滥。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分析市场化媒体(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化传媒)的“娱讯”现象,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与传媒消费主义的关系。研究表明,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实践,通过新闻实践活动而再生,而媒介消费主义话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与前者对峙、抗争、纠缠、渗透,形成彼此消长的过程,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新闻专业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新闻传媒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新闻专业目前面临的窘境,提出了转变新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专业、开设新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时期,面临着与国际劳工权益保护的接轨问题.如何有效维护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加强对其劳动权益的特殊保护显得更为引人注目.本文将通过对弱势群体劳动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状况分析,探讨新时期国家在保护弱势群体劳动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而得出国家在保护弱势群体中的责任及应对新时期政府保护弱势群体缺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新闻规律的支配下,对新闻资源的再创造,以求实现最佳效果.编辑在新闻策划的活动中要积极发挥本位意识.针对目前编辑实践中的缺位现象和采编冲突现象,本文仅从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本位意识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