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孩子都喜欢绘画。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绘画过程中,创作的纵意与享受成果的喜悦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体会到。部分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难以感受这种快乐,甚至会因无法下笔、并对自己作品感到不满而非常沮丧。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在绘画中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艺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要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研究幼儿绘画的心理,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班绘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不爱绘画,有的孩子常常叫喊“我不会画,我不想画”,有的即使不叫喊,却采取“消极怠工”的做法,一会儿玩纸,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要不就乱涂一通,甚至有个别孩子一参加绘画活动就哭鼻子。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原因有三种:一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习惯于事事由父母包办,懒于动手,希望通过叫喊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帮助他完成作品;二是幼儿刚入园,还没有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再加上年龄小,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差,要完成活动内容确有一定难度,加之活动内容偏难…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们对儿童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就拿小儿绘画来讲,不少家长让孩子进“绘画辅导班”学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请来了家庭教师,每天逼孩子画画,希望孩子在童年时代就有“代表作品”。实际上,孩子学绘画并不在于“作品”是否成功,而是培养孩子对绘画发生兴趣。二三岁的孩子常常嚷着要家长买笔,在纸上、地上,甚至在墙上、床单上乱画。此时,孩子绘画的兴趣并不在于完成作品,而是画运动  相似文献   

6.
从绘画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和喜好,这两幅画的创作均是女孩子,他们天生爱美,也希望自己的妈妈美丽,因此,作品表现的都是盛装的妈妈,不过两位小作的表现方法又有所不同。第一幅显得凌乱,色彩偏灰一些,这与她粗犷的性格和平日受家庭影响的对灰色调的偏爱有关。第二幅显得严谨,端庄、类似于卡通片中的公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主性绘画的深入研究了解,我们认识到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幼儿生动形象的讲述,使稚拙的儿童画有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幼儿在讲述图画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思维的条理性,提高言语表达的连贯性,进一步发挥想像力。可以说,通过说画提高了幼儿言语表达的概括性和逻辑性,而通过表达又提升了幼儿绘画的内涵意境,推进了孩子创作的联想能力。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在自主性绘画中大胆说画,保证孩子绘画和语言的能力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拿起画笔开始涂鸦时,我第一次拥有了孩子的绘画作品,我为能拥有这幅作品而兴奋不已。从这一刻开始,我便决定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保存起来,以此来记录下孩子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这样的例子:从创作儿童文学起步,试笔小有成功以后就悄渐逃亡,从此把当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当做蝌蚪的尾巴,舍弃了,从此不愿被人提起。外国却多有这样的例子:在成人文学文坛赢得稳定的崇高地位以后,转身自觉为孩子写作,于是成人文学作品与儿童文学作品双线传世,即成人文学史上和儿童文学史上都有其辉煌记载;也有的是转身为孩子创作以后其才华大放异彩,儿童文学成就盖过成人文学成就,后人就只把他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来记念了。《狐狸和熊》的作者,活跃于20世纪上半期的俄罗斯的阿列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属于成人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孩子绘画是开发其智力、培养其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绘画活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他们而言,绘画可以反映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听,能反映自己的天性、内心情感和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很少会自己主动去创作一件主题很明确的作品。儿童画的主题在创作初期常常是朦胧的、散乱的,画出的作品也没有规格,显得很粗糙。因此,科学有效地指导孩子大胆去绘画,对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蒋萌  王奎 《广西教育》2014,(1):20-21
绘画作品的内在气势与力量、外在节奏与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情感上。这里所指的艺术情感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绘画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画家视为绘画创作及绘画作品的灵魂。西方美学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也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绘画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绘画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艺术情感引领着画家走向艺术的巅峰。由此,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艺术情感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为电脑绘画所具有的优越性感到欣喜和振奋,但我仍坚持架上绘画存在的必要性。首先,从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说,架上绘画的直接性是电脑绘画所无法达到,也无法比拟的。其次,从创作的最终结果一作号考说,架上绘画作品更具鉴赏和收藏的价值。另外,从健康角度来讲,架上绘画活动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总之,艺术正像多元化扩展的今天,架上绘画仍扮演着—个不可缺少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和参考书上一样,就认为是好的作品。其实不然,这样的作品是一味模仿出来的,如果孩子长期是照葫芦画瓢,一旦没有了葫芦,孩子可能就画不出来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长期模仿会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孩子在进行绘画时,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  相似文献   

14.
同幻想一样,夸张亦是童话的重要艺术特征,但童话的夸张不同于倏学范畴的夸张,童话夸张不仅表于只言片语,而且显现于作品的整体构思,童话夸张不仅表现在童话创作中,也运用于小说创作,有的成人小说因有着对于夸张的出色运用,小读宁愿把这样的作品视为儿童学,童话夸张除了能提升儿童学创作质量,它还使人增强生活信念,有助于引导孩子思考生活的哲理,童话夸张虽近乎荒诞,但却能给读以趣味。  相似文献   

15.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造性绘画的基础,绘画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不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允许幼儿自由创作。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创造性绘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欣赏和鼓励的角度去评价幼儿的作品,从幼儿的作品中了解幼儿的创作思路,适时给予指导,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答:1发展个性:孩子的作品没有高下之分,但由于性格以及心理因素的不同,他们在绘画风格甚至对绘画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作为教师,应当尊重他们各自的个性,顺其所长,帮助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完成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组织孩子们大胆进行绘画创作活动时,我常常发现孩子们没东西可画,画面丰富不起来,或者是千人一面,四十多个孩子同一个“复制品”,作品没有创意。鉴于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逐渐培养了孩子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绘画作品创新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画作品是否具有审美内涵,关键在于创作过程中对创新的把握。创新不是突发奇想的简单思雏创造过程,作品创新与创作心态、创作个体的自由意识、传统绘画、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四个方面有很深的联系,四个方面对绘画作品的质量好坏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幼儿在涂鸦的时候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种心情。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宣泄感情,表达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所以细心观察孩子每次游戏时的作品,仔细地分析孩子的绘画语言,会有利于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孩子。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收集孩子的涂鸦作品,尝试从孩子的绘画语言中去看孩子,这样的经历给了我很多触动。下面我就结合几幅作品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0.
绘画与情感     
绘画从产生开始便伴随着情感,是绘画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只有丰富高尚的情感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绘画作品,同时丰富的情感经历又决定着画家的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