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74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的公平敏感性水平和在不同的分配公平条件下,个体对结果公平感和结果满意度的反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公平敏感性水平较低,且无论是在得到的多于、相等、还是少于他人的情况下,奉献型和公平型个体在公平感和满意度上的反应都比索取型个体高;研究还发现,得到与他人相同结果的个体在结果公平感和结果满意度上都是最高的,而其中,得到的多于他人的个体比得到少于他人的个体感到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高校行政人员是大学生教育和管理服务的重要力量,其职业行为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一种超越本职工作的角色外行为,对一个组织的整体效能有至关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试图探究组织公平对高校行政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验证工作满意度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现状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项必备的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重视.培养和具备较高的组织公民行为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和单位用人难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要加强组织公民行为的教育和培养,以实现大学生充分,和谐就业.  相似文献   

4.
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明确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并基于多维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权变性考察。运用调节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78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则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外,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但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综合社会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理论对以上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60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其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检验组织认同在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诸变量之间相关显著;2.教师组织认同在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组织支持感对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5,(3):53-55
组织公平感是一种主观的个人体验和感受,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是指组织中的员工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领导方式等的公平感受。大部分研究将组织公平感作为自变量去讨论对组织的作用,而探讨哪些因素影响组织公平感的形成,则可以从这些影响因素方面着手提高组织绩效。所以将着眼点放在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综述,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即(1)主观方面即心理理论发展,公平敏感性、人格特质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2)客观方面即金钱、物质、时间、情境、参照对象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3)文化因素和跨文化比较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建议今后的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去选题,着眼于心理理论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分析金钱时间和物质对公平感的影响,讨论情境因素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并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7.
当员工迫于外界压力实施组织公民行为时,这种行为便会丧失自愿性进而转化为强制性公民行为.由此可见,组织公民行为和强制性公民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强制性公民行为的概念、测量进行了梳理,比较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异同,归纳了二者间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生视角出发,对其高等教育公平感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西北地区某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总的高等教育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起点公平感最高,过程公平感其次,结果公平感最低;大学生高等教育公平感在性别、年级、学业成绩、生源所在地区、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大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会影响其高等教育公平感。最后就如何提升大学生高等教育公平感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组织中员工公平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全球化的加速进程,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90后大学生与60、70后相比,在世界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方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他们在学校自发产生的利他行为、爱护公物、团结友爱等组织公民行为较少。本文从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谈起,探讨培养90后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664名大学教师采用自编的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探讨了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现状特点。结果表明:本研究自编的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达到心理测量学上所认可的信度和效度,它包括三个维度:热爱学校、帮助同事和自我发展。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年龄和职称上有显著的差异,年龄越大,组织公民行为越多,但在50岁后开始下降;在职称上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大学教师的组织认同公民行为得分要高于中级职称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12.
组织认同的形成由角色融入、价值观一致、情感依赖三个过程交织构成,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认同感和组织公民行为。根据组织认同相关理论,选择浙江省8所高校为调查对象,研究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特点和不同背景变量组织公民行为的差异。提出培育更多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路径:引导志业追求、释放创新活力、促进与组织的适度的价值观共享、形成适度的情感依赖。  相似文献   

13.
组织公民行为中自发性的合作行为,能从整体上有效提高组织效能。组织内的信任能有效激励组织公民行为,促进组织发展。组织中的信任表现出的认同型信任、交换型信任与组织公正,从不同角度都能促进组织公民行为。为促进组织有效运行,应以构建组织信任为背景,注重组织资源与微观个人的互惠交换,营造组织公正,激励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图书市场细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也应建立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本文引出利益细分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对大学生在购书时所追求的利益进行实证分析,为细分市场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任涛 《闽江学院学报》2014,35(6):128-133
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构成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之一的行为体系的社会功能及影响力进行社会学分析,结果显示,社团组织及其活动的社会功能较强,一般性本科大学毕业生对行为体系影响力缺乏认同感,校园传统习俗活动影响力甚微.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为体系各要素的影响力,彰显校园文化氛围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焦凤梅 《高教论坛》2011,(8):13-15,55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知晓度的一种思潮,但大学生对其本质和内涵理解普遍不深。大学生接触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渠道呈现多样化,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其在社会思潮引导中的功能发挥尚不到位。应根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活动。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组织公民行为(OCB)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用OCB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900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与OCB整体差异显著,与OCB呈显著正相关;大五人格各因素与OCB各个方面也存在差异,外向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对OCB各方面呈现很大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高校作为社会场域特定构型,发挥了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权力等资本竞争优势,但受固有主观认知惯习影响,对个体心理资本潜能作用挖掘发挥不够。文章以564名高校中层干部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方差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实证分析,得到研究结果:不同高校中层干部心理资本具有显著差异;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显著相关,且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公民组织行为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校领导风格调节中层干部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民主型领导具有组织管理的普适性。最后,构建适应不同高校场域、不同校领导类型、不同职级中层干部管理效能的3M匹配模型(MS-MAP-ME)。  相似文献   

20.
随着慕课教学的问题日益凸显,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以其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优势,已成为大学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本文从地方高校大学生接受度的视角,对SPOC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并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