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14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独有偶,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过与李白相似的故事。据传,秭归人繁知一很喜欢白居易的诗。他听说白居易将乘船经过三峡,高兴地想:白居易过三峡,一定会游览神女祠,我得想法诱发他的诗情,就可以读到他的新…  相似文献   

2.
“楚王”是《巫山高》诗歌中的重要人物意象之一,本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在诗歌中有“大王”、“君王”、“楚王”、“荆王”、“怀王“、“襄王”、“楚寰”等多种称呼,考其实际用典,则所指有楚怀王、楚襄王和楚灵王三人。在《巫山高》的创作中出现了典故的“移用”,多将怀王、灵王事典用在襄王身上,这其中包含了文本和创作习惯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唐赋》最末一段虚拟襄王魂游高唐的描述是所谓“曲终奏雅”的部分,原文是这样的:王将欲往见之,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风起雨止,千里而逝。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这里尤值得注意的是“盖发蒙,往自会”一句,它表明宋玉对性梦将有启悟功能已经有非常自觉的意识,而整个作品的创作动机也与这种认识密切相关。李善注说:《素问》:黄帝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会,与神女相会。据此可知,“往自会”说的是襄王模拟先父,亲自去会高唐神女;“盖发蒙”则当为与神女交合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散文写得好,作诗也十分出色。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经常在自己的临江花园里种植柳树。他有一个叫吕温的朋友写了一首诗来开他的玩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柳柳拂天。这首诗妙在作者把柳宗元的姓(柳)、他被贬的地方(柳州)、他所种的树种(柳树)和种树的地点(柳江)全都隐喻在诗句里,更有趣的是,它们都有一个"柳"字,真是妙趣横生。因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美丽激情——试论《普希金童话诗》的思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二○年普希金满怀着顽童似的孟浪气概,写成了第一篇童话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美丽新颖的画面,生动纤丽的叙述,朴素典雅的风格,使普希金的老师茹科夫斯基惊喜非常。老师特意送了一张自己的画像给他,并题着这样一行字:“一个失败的先生赠给一个成功的学生。”这首诗也使普希金卓越的诗才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普希金又先后写成了《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等五篇童  相似文献   

6.
阳春白雪     
战国时,有一次楚襄王问宋玉:“先生莫非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满意你呢?”宋玉从容地回答说:“是的,有这种情况。不过请大王暂时原谅我一下,让我把话讲完。”于是宋玉给楚王讲了下面的故事。楚国都城里有个人,很会唱歌。当他唱楚国民歌“下里巴人”时,有数千人和着他唱。接着他唱稍微高雅一点的“阳阿”“薤(xiè)露”时,随他  相似文献   

7.
孙亚菲 《课外阅读》2012,(22):38-39
曾听说一件有趣的事:一个美国妹妹爱上了她的埃及男同学,可神女有心襄王无意,男生找了个最好的拒绝方法,问:"你能在世界地图上马上指出埃及吗?"妹妹当即气结。我也曾碰到一位在政府工作多年的美国老人,他骄傲地对我说,他当空军和在  相似文献   

8.
偶阅《社会科学战线》(吉林)1979年第4期,在“译林拾英”一栏上(206页),刊有杨德豫同志一文,“‘名书水上’辨”,觉得可以商讨一下。 杨同志指出:郭沫若同志有一首诗,其中一联为“意入天边云树远,名书水上月华迟”。诗后有注:“英国诗人济慈在临终之前,他希望他的墓碑要这样题字:这里是躺着一个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另外,查良铮译《济慈诗选》译序中亦将济慈此语译为“这里安息了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杨同志说:“名书水上或名字写在水上,殊不可解”。查此语原文为  相似文献   

9.
简简单单的一个“一”字,在诗人的笔下,却能铺排出多姿多彩、兴味盎然的“一字诗”。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竞相玩起“一字诗”来。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渡船刚刚离岸,于是苏东坡便喊船家驶回来,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认识这位大诗人,笑着起哄,故意为难他,让他即景赋首诗,诗中必须含有十个“一”字,然后才能接他。苏大学士无奈,只得应允。只…  相似文献   

10.
古有攀龙附凤之说。宋代吉州某举子就是其中一个。他赴京赶考,为了金榜题名,竟把自己的姓名与一代文宗欧阳修拉上关系,并在牌子上书写成文字挑在担竿头。于是有一好事者为之吟了这样几句打油诗:有客遥来自吉州,姓名挑在担竿头;虽知汝是欧阳后,毕竟从来不识“修”。一个举子乱拉关系,说到底他并不认识欧阳修。显然,这是拉大旗作虎皮欺骗人。此诗妙在末句,一语双关,特别是利用“修”与“羞”的谐音,予以有力的戏谑和嘲讽。好事者嘲某“举子”诗  相似文献   

11.
我在讲《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提问学生:“在这首诗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这时一个平时纪律涣散,又不爱学习的同学坐在位子上喊了一句“听到了猪叫声”。随即教室里一片哄笑,课堂气氛一下混乱起来。面对此情景我真想把这个说话的同学臭骂一顿,定他一个无理取闹、扰乱课堂的罪名。然而看到他低着头、红着脸,尴尬地坐在那里的样子,我意识到他不是成心的,于是灵机一动:“这位同学听到了猪叫声,而不是作者听到了。我们能不能想一下在那儿?什么时候能听到猪叫声?谁能帮助这位同学编一首含有猪叫声的诗呢?”这问题一提出,…  相似文献   

12.
<正>“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杨仲弘),“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赵汸)所谓诗的眼睛,就是一诗或一句中最精辟最关键的一个字(有的并不局限于一个字)。这个字运用得如何,关系到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的好坏。所以古人说:“眼乃神光所聚”,“诗眼贵亮”。 “诗眼”也就是“句眼”。眼有传神的作用。据说,从前顾恺之画人物很有名气,他之所以十分注意描画人物的眼睛,是因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诗眼如同人的  相似文献   

13.
错过     
当他跑到车站时,那辆公共汽车恰恰关上门启动。“只差这一步。”他想,“有时侯只差一步偏偏会错过。”于是他靠在站牌旁,等待15分钟后的下一班车。这时,刚才的一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爱诗。读了一本又一本,写了一首又一首,一封又一封的投稿信寄向各家报社。他决心要考上大学,在文学的殿堂里深造,将来做个诗人。然而父母不同意,父亲说:“当诗人有什么好的?整天像个神经病似的。我们单位有个人也写诗,费了半天劲,登出来后只寄给他两张报纸。”妈妈也婉言相劝:“今后大学不包分配,咱又没门路。就算你大学毕业了,也说不准会干上什么工作。不如…  相似文献   

14.
说到纪文达,人们很快就会想起他写的一首以诙谐见长的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神女下凡尘。生下儿子去做贼,偷得蟠桃寿母亲。”其实他还是一位非常正直的老师。据《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载,他路过古北口时,“偶见旅壁一诗,剥落过半,中有‘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二句,公奇赏之。”后来他才知道这是他的门生朱子颖(字孝纯)的诗句。以后他出督闽学,在严江舟中赋诗曰:“山色空濛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望,处处随人欲上船。”这以后,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朦胧诗之争   1979年,青年诗人顾城在《诗刊》和《星星》等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诗歌。公刘 (也是诗人 )写了《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没想到他这一“谈起”之后,像顾城这样的诗就一再地被“谈起”。 1980年,《福建文学》围绕女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争论中,有一位评论家认为顾城和舒婷们的诗歌有意无意地写得十分晦涩、怪僻,他本来想称这些诗为“粗暴诗”,但一想似乎觉得不雅,于是他称之为“朦胧诗”。因此,“朦胧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充当了一个挨骂的角色。同年 5月,北京大…  相似文献   

16.
《褰裳》是《诗经·郑风》中的一首爱情诗,它写道:“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这首诗的意思很清楚,一对民间青年男女在幽会时,姑娘对小伙子  相似文献   

17.
课题:《天上的街市》教学时数:1课时操作过程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1.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板书: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注意这个“沫”字.右边是个“末”字,上面一横长,底下一横短,不要写成未来的“未”字。请大家听我把这首诗朗读一遍。一边听,一边还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满怀深情地引用了近代著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他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得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名叫《春愁》,的确如温总理所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感怀诗,是动人肺腑的爱国怀乡之作。这首诗作于1896年4月17日,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和约,也就是臭名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的国度,漫步诗苑,那吟风弄月的诗章,那寄情山水的诗作,那咏史抒怀的诗篇,等等,构成了一片灿烂的星空。在这片灿烂的星空,有一类诗很少有人注意,例如写“光头”的诗作,其数量虽然不多,但并不乏精彩之作,这里略举数例。明代秀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有一位叫李公衡文士,性格诙谐,喜欢与别人开玩笑,而且有时很尖酸刻薄。有人于是抓住他是光头这一特点,给他取了个外号“葫芦”,并写了首词: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炳耀千秋的伟大诗人,他不仅写诗才思敏捷,倚马千言,饮酒也痛快淋漓,一饮千盅。因而他赢得了“诗仙”和“酒仙”的美称。杜甫评价他的诗和酒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李白爱饮酒,又爱在酒后作诗。他的相当数量的饮酒诗就是这样产生的。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1)追求精神和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