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优秀技术工人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不仅需要受过高、中等教育的专门科技人才,而且需要从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中培养和选拔大批有实践经验和较高技能的能工巧匠、优秀技术工人和其他人才。 我国现有一亿四千万城镇企业职工,一亿乡镇企  相似文献   

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形成。迄今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共培养了5000多万名毕业生,城乡劳动者13亿人次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造就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普遍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装备制造企业W公司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为例,深入剖析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方法,为丰富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建设和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出了特有的作用。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培养技术工人和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在我国职教体系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很薄弱,这无论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职教自身结构来看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地方经济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工人,还需要大量有一定专长和相当技能的  相似文献   

5.
万里同志在接见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代表的时候说:我们向师范院校不是要硕士、博士,我们向师范院校就是要好教师。培养合格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的天职。这些话,言简意赅,进一步明确了师范院校的职责。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大批专家、教授、学者;需要更多数量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需要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建设人才,需要兴办各级各类学校。正因为如此,师范院校在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着自己特定的位置,是其他类别其他层次的学校不能代替的。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师范院校的学员必须把忠诚于人民  相似文献   

6.
何红霞在2000年12月8日《甘肃教育报》撰文指出,贫困地区需要一批高级科学技术专家,更需要大批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城乡劳动者。贫困地区以传统经济为主,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更新与设备更新速度较慢,其对人才或劳动者的要求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大量的劳动者能适应本地特点,具有专业对口的中、初级技术。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只能靠本地的职业技术教育。一、同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大量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中、初级实用人才,而大量中、初级实用人才,是贫困落后地区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王中 《职教论坛》2005,(1):50-5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常州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近25万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每年达10万多人次,使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由"七五"期末的60:37:3提高到目前的38.6:52.2:9.2,为建设常州特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使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了依法治教的阶段。西宁市职业技术教育起步于80年代,10多年来,在办学指导思想、职校建设、专业设置、教学、教育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三个阶段,走过了一条摸索、寻找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职业教育网络的路子。目前,西宁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3所,开设专业80多个,累计培养各类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65384人。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西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管…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品质。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作为招生管理部门,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各类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选拔输送大批合格的生源,促进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地发展。当前,如何使招生工作适应教育奔小康的新形势,亟需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中 《职教论坛》2005,(1S):50-5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常州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近25万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每年达10万多人次,使初、巾、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由“七五”期末的60:37:3提高到目前的38.6:52.2:9.2。为建设常州特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集知识信息传播和技术、努力建立超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规格,为社会培养各类合格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九月四日劳动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隆重表彰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师和工作者大会上,邹家华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受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在职业培训战线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广大教师和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 他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经济建设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同时需要大批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技术工人和技术带头人。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更加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需要大量具有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大批应用型的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因此,如何发展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人才,己经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腾飞,要实现现代化,不仅需要大批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新技术人才,同时还需要大批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技术工人和技术带头人。日本在经济起飞的七十年代制定的《国民所得倍增计划》中,对人才需要计划指标确定为:科学技术人员新增7万人,工业新增技术人员44  相似文献   

15.
技能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优秀的技术工人、能工巧匠是千百万人才大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在我国即将“入世”、迎接新技术、新知识革命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变得日益迫切的新形势下,重视技能劳动者,改善他们的发展环境,培养造就大批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正如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正在从事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和大批熟练的劳动者。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建设。我们的教育、科学的发展还是很落后的,教育、科学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比例也是很不合理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  相似文献   

17.
一、立足基本国情,确立合理的人才结构,为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总值60%以上是由中低技术产业提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低技术产业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不但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需要培养大批高新技术人才,也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现代产业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产业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7年贵阳市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各级各类的人才支撑。因此,如何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机制体制,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合理引用外来人才,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生态产业,是该市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必须更新人才工作理念,破解人才短缺的本质问题,创新贵阳市人才使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积极打造贵阳市人才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李鹏同志在七届人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并适当地加强劳动教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专门人才,不但要有文化,还要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能力。为了更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加强学校的思  相似文献   

20.
知识已成为推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应主动根据这一新的人才培养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实行素质教育,切实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用人才,为下个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