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我们已身处现代性教育规训与教化的历史境遇之中,显然我们无法回避诸如“教化与规训的对抗”“理性的癫狂”“个体性的迷思”“自我实现的隐忧”“理想的命运”“道德的脆弱”和“知识的幻觉”  相似文献   

2.
金生鈜教授的教育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通过对理解与教育、德性与教化、规训与教化、教育与正义等一对对概念内在关系的深入阐释,揭示了不同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另一方面,他始终关注人的灵魂以及教育在人的灵魂重建中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广博而深邃的教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教育研究者用审慎的品格去追寻教育的理性真理,寻求变革现实教育应有的根本目的、根本价值和根本准则,并且为教育应有的理想辩护。  相似文献   

3.
作者简介:金生舷:甘肃兰州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现任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英国教育哲学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4.
规训与教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在此主要通过分析两种不同教育模式的特点,来阐述规训式教育所带来的去人性化的教育结果,并在反思规训式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探寻改善其负面教育结果的路径,即向教化式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当社会各界依然对学校德育抱着很深的成见的时候,甚至德育一线的不少教师对德育的前景依然感到茫然的时候,我国的德育研究却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革命,出现了许多质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德育理念的创新上。这种创新基于中国变革现实,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研究日渐深入,视野日益开阔,不以服从主流为宗旨,而以探求真理为原则,表现出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以人为本的精神。其理论未必系统完善,但对现代德育的启蒙作用是意味深长的。他们既有学者的眼光,又有平民的视角,既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关注教育现实的空前热忱。刘铁芳教授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6.
作者简介: 金生鈜:甘肃兰州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现任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英国教育哲学学会会员,英国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编委,国际道德教育学会刊物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特约审稿人,教育学术集刊<教育:思想与对话>主编.  相似文献   

7.
从规训到教化:当代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训或教化是两种不同趋向的教育。道德教育由“规训”走向“教化”,意味着教育中人的由“物性”回归到真正的“人性”。教育回归于“人”,也就回归到了它的原点,返回了人生的原始命意。教化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的善。向善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不可逃避的责任。寻求和接纳回归人性的善的教化,是教育本然而应然的意旨,是教育“成人之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微观权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强大的规训作用。规训与全景敞视主义都是福柯创造的新术语,它们是现代社会最为有效的权力功能运行机制。中国的人事制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从规训到引导:试论传统道德教化过程的现代性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道德教化以规训作为基本特征,从规训到引导是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规训在现代性历程中的此消彼长,提出道德教化的核心乃是个体的理性自觉,寻求超越传统规训理路的教化路径,主张把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牢牢地置于个体的道德理性自觉,在引导与激励的教化过程中培养个体“自尊自重之精神、担当责任之观念、独立自营之能力、判断是非之智识”四种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化是“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之意 ,道德教育称为“教化” ,“通过教育化理论为德性 ,化外在的‘他律’为内在的‘自律’”。尽管我国自西周以来就一直有着重视道德教育的良好传统 ,但明确提出教化的概念是在汉代。如“重教化 ,正法度的德治主张”、“行教化”、“德治与教化”、“以教为本”等等。那么汉代何以兴教化 ?又是如何实施的 ?它与先秦的道德教育有何区别值得探讨。汉代教化的兴起源于两个基本事实。其一是秦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其二是汉王朝夺取天下后治理国家的需要。汉代教化 ,有着较完整的体系和策略 ,首先是大力宣传教化的…  相似文献   

11.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中提出,规训有四种基本方式、三种核心手段和一种机制。四种基本方式是空间分配、活动控制、创生的筹划、力量的编排,这是规训的"微观技术";三种核心手段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这是规训的"宏观手段";一种机制是全景敞视主义。现代学校教育是一种规训教育,通过对学习空间、时间的分配与管控,"活动"控制及以"检查""考试"之名落实规训等手段得以体现。规训教育导致教育理想的散失、人的物化及师生关系紧张化等后果。  相似文献   

12.
怎样把握“现代性”,在多元化、开放性的现代社会如何确立道德教化的实践理路,是一个全新的而且重要的课题。刘铁芳博士新著《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以“生命与教化”为题,探讨现代性道德教化的基本问题,这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克拉拉与太阳》中主人公乔西在权力规训下逐渐还原被遮蔽、被驯服的主体意识并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探究石黑一雄隐藏在科幻外壳下的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发生机制以及多重情感的具体内涵。石黑一雄透过小说文本重建了爱、希望与信仰等精神维度的人类社会理想模式,从永恒的情感命题中寻觅到人类的独特性所在,反思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权力模式和思维模式,热忱呼吁主体意识的还原。  相似文献   

14.
《胎记》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对文本中权力运作机制的分析表明男主人公埃尔梅控制和支配妻子乔琪安娜的方式恰好契合了福柯的规训理论,且其在规训乔琪安娜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奴役和规训。从霍桑对他所处时代对科学的集体崇拜的批判态度我们可以推断,他睿智地意识到科学话语与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合流对人们所形成的强大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清朝同治版本《房县志》,由知县杨延烈领衔纂修。该志遵循“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约而不漏,赅而不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房县自唐虞三代至清同治四年的4000多年历史,实现了志书“张驰政治,以彰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规训是一种通过监视、纪律、检查等手段对人的身体和灵魂进行控制的权力技术。中国监狱的规训性惩罚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末的监狱改良运动。民国以后,随着"感化主义"教育、劳动改造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中国监狱的教化观从而实现了由传统"暴力性惩罚"向"规训性惩罚"转变。监狱的规训性惩罚在现代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揭示了现代监狱未来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揭示了近现代社会运转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四川绵阳作家安昌河的《羞耻贴》通过一系列女性的身体叙事揭露了女性所遭受的来自于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与精神进行奴役与统治的本质,同时凸显了被规训的女性以身体为基点对强加于女性身上的男权所作的生命抗争。可无论是被驯顺的女性还是反抗的女性,都摆脱不了其共同的悲剧性宿命。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作家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并对女性悲剧性宿命的缘由进行了探寻。但文本以苦难、宽容、奉献的如大地母亲般的女性形象来原谅与宽容男权社会所施加于女性身上的罪与恶、命与运,来抵达两性和解的文学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言之,作家男性中心的意识也因此而显露无遗。总之,女性身体在《羞耻贴》中成为了父权规训与女性反抗的场所与主体。  相似文献   

1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些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鹜、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