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课前已布置学生准备好学具。学生按奈不住好奇心,上课前已经操作过,或者说是玩过了。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圆柱体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高就是长方体的高”这一规律,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底面积×高。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下面的“圆锥体体积”教学的一个片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出示教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吗?生: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推导出来的。(板书:转化)师: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体体积可以转化成什么来研究呢?(师拿出一个圆锥体教具)生:长方体。生:正方体。不,应该是长方体。生:我觉得应该是圆柱体。师: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生:我是凭直觉…  相似文献   

3.
教学开始,教师出示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里面装有一部分水,旁边放一个长方体容器,提问:怎样求出水的体积 ?学生答:将水倒入长方体容器。教师又出示一个圆柱形橡皮泥,问:有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 ?几个学生拿橡皮泥试一试,他们可能想到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再量长宽高,算出体积。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并猜测体积公式。对各种猜想进行讨论分析之后,给出公式。然后,学生算一算圆柱形玻璃容器的体积,再把橡皮泥捏成一个与原来不同的圆柱,要学生求出体积。课后,还要求学生求出校门圆柱形…  相似文献   

4.
圆柱的体积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是后面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过程中没有增加一块,也没有减少一块,所以体积不变,即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所以想办法求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圆柱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苏瑜 《河北教育》2006,(7):40-41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总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进行的一节总复习课。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并适当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四棱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突出转化规律,体现数学化思想。本案例中描述的教学片段,就发生在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之后进行的拓展练习。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长方体体积计算”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积的关系。最后,找出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相当于原来圆柱体的哪些部分,便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听了一节“圆柱体积”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圆柱的体积,谁能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能否说说依据?”于是,有好几个学生都说:“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学生却说出了另一种想法:“圆柱的体积=d×d×h×0.785。”并说出了他的理由:“正方形中最大的圆的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0.785倍,把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就是这个长方体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就等于这个长方体体积的0.785倍。”这时老师又说:  相似文献   

11.
金艳红 《湖北教育》2003,(11):39-39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橡皮泥,好吗? 众生:好!(兴趣盎然)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块橡皮泥捏一个圆柱体。(学生很快动手完成) 师:观察你们手中的圆柱体,谁能说出它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为了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现在的橡皮泥五颜六色,色彩鲜艳,而且不断散发香味,学生在美术课上爱不释手。于是,我就把橡皮泥带到数学课堂,让学生借助橡皮泥来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橡皮泥进行小学五年制第二册的“图形的认识(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圆柱的体积是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或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应用题: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钢块,锻造成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的长方体钢块,能锻造多长?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类应用题中钢块锻造时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呢?我受美术课上教学生捏橡皮泥的启发,先出示一团橡皮泥,提问:大家都捏过橡皮泥吧?捏橡皮泥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橡皮泥的形状在变,但体积不变呢?然后,教师迅速把橡皮泥搓成圆柱,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橡皮泥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呢?接着,教师将橡皮泥团成圆球,学生观察教师操作,进一步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再让学生想一想:用这一团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是…  相似文献   

15.
一般 ,教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书面作业 ,它是课堂作业的顺延 ,但这只对课堂知识起到再巩固的作用。要提高和发展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还需要从课外作业设计的内容上 ,多体现出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 多布置些动手操作题。如学习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后 ,布置学生用萝卜或橡皮泥做出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 ,再通过自己的测量求出其表面积或体积 ;学习“圆的画法”后 ,布置学生设计一些圆组合图案 ,如等。动手操作对学生来说不但有一定的兴趣 ,而且在动手操作的同时 ,也使之动脑思考 ,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1.教学前,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圆柱体体积的推导作好铺垫。2.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时,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说明和图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体会圆柱的体积可以转化成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电脑演示认识圆柱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切开后的圆柱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颜色观察,体会到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同时为下面学习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学《圆柱的体积》,可用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算一算等教法,让学生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下面仅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我的作法。一、复习、预习指导本节教学前,要求学生自己复习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和圆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并预习圆柱体体积推导方法。要学生阅读九册教材中的下述文字:  相似文献   

19.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案例1——最初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活动一:直观感知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体积…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本人执教了一节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新授课。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这个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着实感到十分的汗颜。课后我反复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在我们眼中懵懂无知的学生确是有着十分的宽广的知识,我们做教师的在备课时除了吃透教材、通透大纲,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现将课堂教学过程摘录如下:师:我们大家还能回忆起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生:……师:能说一说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生:……师:同学们手中都有圆柱体的模型,我们根据模型试着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发现了什么?生讨论后发现,发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