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不厌百遍改。”作文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2.
修改是作文的最后完成阶段 ,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步骤。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事物是曲折的、复杂的。作文想一次就反映正确、恰当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 ,就需要不断修改 ,加以完善。鲁迅曾要求人们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他逝世前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就修改了五十多处。历史上的许多名著 ,都经历了多次的修改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共九十部 ,每部都修改过十几次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七易其稿 ;法捷耶夫的《毁灭》修改了四、五次 ,…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达意.”好的文章不是一下子就写好的,而是经过数次至数十次的精雕细刻,推敲琢磨,反复修改才写成的.作家们共同的宝贵经验是:“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些都说明了修改文章的必要性和“文成于改”的道理.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寻求写作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范围修改作文。指导建议一、诗文不厌改。玉器之精美,要经艺人千雕万琢;花卉之妍丽,要靠园丁辛勤培养;古今中外的好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无一不是反复修改而见功的。我国唐代的白居易写诗反复修改,他每次作诗,必问之老妪曰:“解否!”姐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近代、当代作家也是这样认真修改诗文的。鲁迅先生说过:“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写的小说《肥皂》,登在一九二四年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的《晨报》上。过了两年,鲁迅先生又把它修改。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经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许多同学没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往往是作文一写完就上交;即便是老师硬让修改,也改不出什么东西来。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没有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的缘故。那么,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呢?择其主要的向你们介绍如下五种:1.读一读。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大家也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拿到一篇文章之后,粗看一下,所能领悟的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6.
《华章》2007,(12)
"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这是学生常常发出的感慨。甚至更多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耳边也经常闪现关于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关于杜甫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现代的叶圣陶在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时,都是那么仔细。这些事例都说明修改在好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先生在《谈修改文章》一文中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工夫。"由此,我认为把批改的主权交给学生,可有效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潜能。一、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优点1.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减少作文评改的偏差;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的能力是相当必要的。这里,就怎样进行作文的一般修改(又称“小改”),结合高年级的教学实例,谈几点想法和做法。一、“小改”的意义首先要说说指导学生学习作文修改的意义。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写完以后要修改。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实践也证明,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名篇名著无不经过作者的多次修改而获成功。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写好以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掉。”我们要记住他的话,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样修改作文呢?一般要做到:  相似文献   

11.
一、三读三改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给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倡过这种教学方法.他说:“写完一篇文,念几遍对修改文章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念出声,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我相信,这是叶老的写作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试问有哪一篇名作不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呢?贾岛对"僧敲月下门"是"推"是"敲"的反复锤炼;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几经斟酌、修改才定下来;曹雪芹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还有托尔斯泰对《安娜·卡列尼娜》的反复修改,这些都是重视文章修改的范例。但现实中,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修改文章,他们对修改文章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作文总是一次性完成,不想经过任何修改,学生作文水  相似文献   

13.
读书和作文的关系实在难以说清,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依存,不可分割。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或可作为注脚:"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  相似文献   

14.
快速修改法     
人们常说:"兵不厌诈,文不厌改。"又说:"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的《肥皂》只有7000多字,竟修改了140多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同我国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的骄傲。曹雪芹为写它整整花了10年时间,增删了五次。一篇巨著的诞生要经过反复修改,一篇作文也不例外。考场作文中留给同学们修改的时  相似文献   

15.
杨小红 《教师》2014,(27):65-65
正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新课标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全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一、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  相似文献   

16.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描写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  相似文献   

17.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  相似文献   

18.
<正>理论和实践证明,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习作修改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呢?一、引经据典,明确重要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写完,并不意味着其过程的终结,还有修改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典范很多,通过讲解这些事例,唤醒学生的自主修改的意识。鲁迅曾说过:"写完文章至少要看两遍,将可  相似文献   

19.
对于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曾言:"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作文时,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文章写完便大功告成,不再去看,其实,要想成就一篇佳作,"写完"只是一半,另一半则是认真反复的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多从改中来。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对于文章的修改都有深刻的认识。如,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