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读很重要。让学生初读时敢于提问。学生初读一篇新课文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对题目、生字新词、难句、课文内容等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很有必要。一方面,教师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了解学情: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围绕问题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一般经历初读、细读,精读三个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把握课文内容的层次,与这三个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即不同的阅读阶段,课堂提问内客设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做到适时、适度。 在初读课文阶段,主要是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文章脉络。这一阶段的提问,以提叙述性问题为主,提问主要方式为“是什么”。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出示课后练习一的  相似文献   

3.
【课堂回顾】在一次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教学预设如下: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句子: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2.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磨炼"提问,存疑,导入本课学习。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1.梳理学生初读前提的问题。确定主问题:(1)母亲是怎么磨炼儿子的?(2)为什么说也磨炼了自己?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不但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还能使学生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相似文献   

5.
《古井》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虽短,却集境、情、理于一体,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初读感知教学时可设计几个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文中写了古井的哪些事?3.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通过检查初读情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初读也精彩     
<正>很多人都认为,初读课文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小菜一碟。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每次让学生初读课文,都是大手一挥,回家自己看书,结果有一次就出了洋相。有一同事借我班上课,他提前让我布置学生初读课文,我也照做了,谁知第二天上课,喊了几个学生都读不好课文,甚至还有一个成绩特别棒的女生,课文没读几句,就错了五个字。由此我清楚地认识到,即便小小的初读也不简单,也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河南张衡一、指导读课文在讲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初读一下课文,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可以得到读书的训练,而且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分三步去读课文。第一步:要求先试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采用以段落为界限 ,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行之已久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课堂上多见这样的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段课文 ,接着根据这一段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 ,随之板书有关词语 ,再问板书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 ,一段段地讲完课文。笔者以为 ,小学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冲破以段落为界限的讲读方式。这是因为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达到了解课文概貌的目的。一篇文章的分段书写 ,是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 ,可用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初读初读的任务是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认认真真地读书,很快地感知文章内容,这是培养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的起码要求。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有:①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语,捕捉课文内容。如《飞夺沪定桥》要抓住“飞夺”一词;例、站)要抓住“小”;《捞铁牛》要抓住“捞”来体会课文的内容。②从课后思考题体会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把阅读课后思考题做为阅读的一个内容来研究体会。③抓课文的重点。如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总起段、中心句等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④归纳段意,研究课文的…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个地球》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此文在教材未修订前,学生已在第十册学过。那么,这篇课文该怎么上才有新意呢?我通过思考,决定结合本课“思考题二”及《积累·运用三》口语交际的内容,待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让他们讲口头建议书。●学生们有内容可说,学习兴趣盎然。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灵活地运用了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把教学过程简单地说一说,以飨读者。一、初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围绕“思考题二”,展开讨论,交流收获,互相补充,进行完善三、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及运用…  相似文献   

11.
课文《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名作。课文内容我已经烂熟于心,讲起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想不到一次上课时险些阴沟里翻了船。上课了,我首先给孩子们介绍一番许地山先生,孩子们还是蛮有兴趣的。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和作者的资料。课堂反馈时,我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学生明确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的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课教学的初步阅读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对课文有初步的、全面的了解,为讲读课文,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要预习课文,作好阅读前的准备,如读全文、查字典。在这一教学阶段,主要是初读课文,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概要。初读课文一般先由...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按以下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在积极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动探究中有所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摇自主思考1郾读题,自主质疑。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课题上看,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郾初读,理清条理。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清课文条理的角度思考:(1)狐狸和乌鸦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呢?(2)…  相似文献   

14.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问诊: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一)目标过高或过偏。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课文内容。一至六年级的教师都有这个要求,是没错的。但是如果你都要求学生快速读一篇课文后说出课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一、初读感知。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学生试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探究,然后形成共识: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课文倒数第二段中“读了这本岩石书……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初读感知中还要研究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川川、地质勘探队员的叔叔),写了他们的什么事(川川问了好多问题,叔叔作了系统的回答)。二、探究问题。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叔叔怎样回答?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难点,必要时教师给予点拨。交流时边讨论,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的课改实验,新的教学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就教学现状看,仍有不少教师突破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知所措,为此,笔者提出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模式,供同行们参考。一、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在学生尚未熟悉教材甚至根本没有接触材料的情况下就提出教学要求,展开教学活动,生吞活剥,其结果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读课文具体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整体感知文本,包括疏通文字,了解文学常识和有关背景材料;二是产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有所发现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我组织学生针对“蔺相如立了功,廉颇为什么要跟他过不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初读课文,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智斗秦王,两次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所以要跟蔺相如过不去。这样的回答与课文内容是基本吻合的,但没有触及到廉颇的思想。我觉得有  相似文献   

19.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由于多数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北京的景物不够了解,因而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20.
指导学生学习《养花》一课,可以采取抓住文眼,导渎全篇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又提高阅读效果。一、联系课文内容剖析中心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从课文的结尾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养花乐趣的句子即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知道作者的这段话,既对全文内容作了总结,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对中心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思考议论,从而知道:喜—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