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忘不了那些触目惊心的体罚、侮辱甚至打死学生的恶性事件,可是虽然足够触目惊心,却被公认为只是少数缺乏“师德”者所为,代替不了群体的光辉。于是我们除了为少数“败类”痛心,就再也没有了往深处思考的余地。又一则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某地一位教师被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打成重伤……真是咄咄怪事!我疑惑了,我从内心呼喊出一种迷茫:一边是教师体罚,强制学生,一边是学生辱骂、殴打老师。一边在强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一边在重申对学生行为品德的规范。但是悲剧仍然在上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说起批评,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没有人不会感到头痛。尤其近几年,教育上发生着很奇怪的现象:一边是赏识教育大行其道,另一边是教育恶性事件不断曝光。这种强烈反差揭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境,认为批评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批评意味着斥责、发怒、羞愧、不安、惩罚……这种种不良的反应使得大家都如同惊弓之鸟,闻批评而色变。我想,这大概是对“体罚”现象的一种矫枉过正吧。教师没有权力体罚学生,体罚只会把学生推到教师的对立面。但是,批评是德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又怎可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3.
自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废止对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指示之后,又经过教师暑期学习,禁止体罚学生,已进一步的引起了重视。一般教师都已认识到体罚学生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并表示态度坚决的对学生废止体罚。但有不少教师却提出这样问题:“废止体罚以後怎办呢?”现以我个人见解和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廖信山 《中国教师》2009,(Z1):534-534
<正>"严禁体罚学生!"这是当今教师当中常用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一位家长因老师处罚学生而在学校闹事之后,学校领导就会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这么一句话:"严禁体罚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也有了一种共识:老师不能体罚我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感到欣慰。"严禁体罚学生!"成为教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我们教育界"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最高宗旨。事实上,在教师队伍中,确有部分教师业务素质差,教学水平低,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动辄就讽刺挖苦,声色俱厉地批评,甚至拳脚相加,对学生的心灵、肉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种背景下,"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就成了学生的防护墙。  相似文献   

6.
一 时下,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其实,这是社会对惩戒看法的偏差.认为惩戒就是体罚,把教师依法对学生管理的手段等同于体罚.体罚,古人视其为天经地义,一把戒尺打出栋梁之材;而体罚已被禁止.但惩戒却不可随意摈弃.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  相似文献   

8.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9.
伍德勤 《教育研究》2006,27(3):88-91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周博士,您好。我们刚开完教职工大会,学校领导在会上反复强调教师平时对学生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惩罚学生,更要杜绝体罚。我正琢磨该如何落实呢。未必正确的周博士(以下称周博士):"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确是现在流行的主张,禁止体罚学生更是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体罚已成为教育“焦点之一”,剖析的角度也是多样的:社会学分析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固守体罚的原因;心理学探讨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及体罚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教育学质疑教师的教育素养及寻求避免体罚的策略与方法;经济学分析体罚的效果。本文尝试借助身体社会学视角重新探讨体罚背后的原因,以拓展对体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体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法律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另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教师要求过高。教师在良知、法制和常理的交织中踌躇不决,到底该不该管学生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一位教师。对网民关于2015年9月16日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评论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网民保持态度模糊。教师体罚学生虽然可以起到抑制学生不良行为的作用,但弊大于利,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善于教学自判与自控,逐步向零体罚教学迈进,最终实现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民众的呼声:教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再有人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相似文献   

14.
体罚学生早已为学校明令禁止。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这种以"罚"代教的"棍棒"式教育逐渐得到遏制。但是,另一种更为隐蔽的变相惩罚方式--"心罚"--仍大量存在。一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胁迫、谩骂、讽刺、挖苦、冷落甚至羞辱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极不文明的错误言行对待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在心理上、精神上给学生造成极大伤害。   与体罚相比,心罚之危害更大。从"罚"的外部特征来看,体罚是显性的,而心罚是隐性的。教师对学生"心罚"主要体现为一种言语行为态度,较之体罚,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当前对于校园的"心罚"风,一来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15.
梁宗宪 《文教资料》2011,(4):152-154
体罚是教师职业道德严厉禁止的行为,但体罚现象屡禁不止。除了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外,确实有一些教师认为体罚对学生进步有利,这种观念的存在致使体罚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论证了体罚对学生思想存在的一些潜在影响,以说明废除体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区分教师惩戒与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之间的差异,力图论证教师惩戒权是教师教育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学生有义务服从教师的管理,教师也必须合理使用惩戒权,教师行使惩戒权不是对学生的体罚与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与变相体罚是一个屡禁不止的现象,这既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黑暗的种子,又严重破坏了教师的师表形象。究其原因,有着深层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笔者认为,处理违规违纪学生应当遵循十大原则,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  相似文献   

20.
王海宝 《班主任》2014,(2):61-61
正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一名班主任说,他们班的班规规定,学生违纪一次缴纳班费十元,还强调自己与学生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其实,所谓的缴纳班费,本质是对违纪学生罚款。我们常说,禁止体罚学生,却往往疏忽了对学生的"钱罚"。我认为,"钱罚"与"体罚…"心罚"一样,应该摒弃。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