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堰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孺子歌》,经孔子、孟子传播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沧浪文化。《诗经》中的《汉广》也是产生于十堰的古代诗歌。尹吉甫是十堰最早的伟大诗人,比屈原要早四百多年。秦汉到隋唐五代,汉江是通往京城的黄金水道,这一时期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歌咏汉江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郧西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而且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文明,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歌咏题材的地域性、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作者队伍的兼容性、诗歌体裁的多样性、作品风格的多元性,是郧西古代诗歌所具有的鲜明特色。郧西是十堰古代诗歌的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3.
十堰诗歌发展繁荣是在元明清时期。促进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繁荣的第一大因素是武当山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明万历十三年至清康熙十九年,长达204年的郧阳抚治历史,促进了明清时期十堰诗歌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城市诗歌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与城市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兴起之初,从早期的《诗经》乃至汉乐府、大赋,进而到唐诗、宋词,其间都留下城市生活的斑驳投影。伴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诗歌所表现出的情境也愈加充实:建筑风光、世态万象以及民俗风情皆可入诗,诗歌成为古代城市文化的记录者。同时,它又是诗人心理空间在城市中的投射,蕴涵着诗人的城市观念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决不因为不考不写诗歌,就降低其教学的作用。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洋溢着诗人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澎湃激情,能拨动读者心灵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优秀韵诗歌,能使当代青年学生读后受到理想情操和美的教育与薰陶。诗歌创作,要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想象、联想,把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情,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学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诗歌的语言,凝炼集中;诗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教学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古代诗歌一般都篇幅短小,内涵丰实,富有节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歌中的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歌中的草 ,历史久远 ,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 :( 1)以草起兴 ;( 2 )以草布景 ;( 3)借草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 ,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 ,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 ,表现他们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 ,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白 《中学文科》2008,(6):157-158
诗人写诗,大多只表达一种意思.读者读诗。也只能读出作者所表达的这一种意思。这就是诗歌的显性含义;但有时,诗人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技巧,让诗歌还具有了除显性含义之外的隐性含义;所以对读者来说,也应掌握一些古诗隐含义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鉴赏我国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隐含义一般分为双关义、比喻义、象征义和言外义四类。  相似文献   

9.
我们必须面对中学古代诗歌教学的现状了:一方面,新教材以对古代诗歌教学权重的加大来体现重视,另一方面,古代诗歌教学仍是就书教书限于书本;一方面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经典教育出现“麦当劳”化趋势,另一方面古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仍处于高头讲章的解经状态;一方面古代诗歌的考试由客观选择而主观表达,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诗人写诗,大多只表达一种意思.读者读诗。也只能读出作者所表达的这一种意思。这就是诗歌的显性含义;但有时,诗人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技巧,让诗歌还具有了除显性含义之外的隐性含义;所以对读者来说,也应掌握一些古诗隐含义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鉴赏我国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隐含义一般分为双关义、比喻义、象征义和言外义四类。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歌中的草,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1)以草起兴;(2)以草布景;(3)借草以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表现他人瓣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们必须面对中学古代诗歌教学的现状了:一方面新教材以对古代诗歌教学权重的加大来体现重视,另一方面,古代诗歌教学仍是就书教书限于书本;一方面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经典教育出现“麦当劳”化趋势.另一方面古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仍处于高头讲章的解经状态;一方面古代诗歌的考试由客观选择而主观表达,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学生连古代诗歌的读懂入门关都没过。总之,当前的古代诗歌教学呈现一种曲高和寡,俯视众生的尴尬状态。古代诗歌教学到了必须平视学生的时候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着力以下几方耐,竭力使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能够平视学生,使教与学处于一种平视对流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梁艳丽 《成才之路》2011,(27):32-33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它优美和谐的韵律,丰富深刻的内涵,清新隽永的意境,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涵咏不尽,咀嚼不完。学会朗读,学会感知古代诗歌的声音形象、语言形象,进而走进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滚烫的灵魂,便能实现与优秀的古代诗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不仅有助于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类题目,更有助于传承优秀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歌反映了古代生活的诸多方面,长久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人文情怀、自然景观、历史抒怀、社会风俗等,而其中包含的不少自然科学元素却往往被忽视。其实中国古代诗歌包含了丰富的气象物候知识、地理学知识、植物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自然科学知识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是一个热爱观察、热爱思考、勇于质疑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诗歌到唐代空前兴盛。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又因唐代采用诗赋取士的科学制度选拔贤良,促使读书人把聪明才智大量用到诗歌文赋方面,诗歌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必修科目。经过几度发展创新,产生了近体的绝句、律诗及长短句、排律等诸多形式,这些形式广泛流传,使诗歌成为整个民族的广泛爱好,从而使我国赢得了“诗歌王国”的美誉。古代诗歌格律声韵的形式是诗人精神智慧以及艺术技巧充分发挥的成功例证。我国古代诗歌能拥有辉煌的成就,除历史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诗人的天赋外,诗歌先天的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具备巧妙艺术…  相似文献   

16.
李宏安 《学周刊C版》2010,(5):196-196
中国古代诗歌广义上包括诗、词、曲。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很久远,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所以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误解,不能享受其中的美感,不能感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又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现代的古风音乐,诗歌像黄河之水一样,从遥远的发源地澎湃而来,携带历代诗人的吟诵与绝唱,穿过历史的悬崖峭壁,回响于群众之中。诗歌鉴赏水平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发展,更关系到诗歌的传承。所以,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从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各阶段和各层次探讨了提高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古代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可以表现出诗歌的这些特点。学生在朗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再现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体味诗人的情感。朗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染自己和听众,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朗读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兵器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一直延传至今。兵器有多种,主要是刀、剑、弓、矢、戈、矛。兵器常用于自卫、锄奸和作战。古代吟咏兵器的诗歌,有的反映战争,有的表现武艺高强,有的抒写英雄气概,有的显示人物个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兵器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怀,在古代诗歌中有充分的反映。以诗歌吟咏兵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了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三个方面。历年高考题对其都有一定的考查。现就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予以浅析,以期在备考复习中给同学们一点帮助。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表达技巧之一。生活中的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都可以成为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历年高考中,对此考查也颇多。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