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学生写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从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小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写成作文。 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   一、结合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习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有真实而具体内容可写,然后才是怎样写,怎样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内容形象地描述出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生活习作",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撷取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小片段作为习作素材,并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体验,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才能给人灵动和真实之感。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作文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有内容写,让学生会写,方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5.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6.
无话可写,是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难题.那么怎样使学生有话可写呢?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最有话写,也会写得最自然、真实,不知不觉中写作方法也运用自如了.学生当然也如此,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身体验.自主感受后不仅易于捕捉到写作素材,还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下面结合作文指导课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潘学廷 《广西教育》2010,(28):57-57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觉得写作难,主要原因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由于对身边的事物很少关注,学生提起笔来,往往一片茫然。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首先要解决学生写作材料难的问题,有了材料,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从而让学生在习作时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8.
"作文难,难作文!"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把话画出来,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内容可写,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写话。  相似文献   

9.
片断训练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让学生写好片断,就应该以教材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把一段话写通顺、写具体,让学生感到作文有序可循、有话可写.一、指导观察,为写片断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该写使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就作文内容来说,作文题目必须精选,要熔时代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作文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进生活、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无材料可写。在作文教学中要突破选材难,让学生获取并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关键是要在方法的指导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与实践 四年级学生写作文,许多同学都觉得没什么可写,所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自参加实践,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如指导写《第一次割稻》作文时,我采用了先做后写的方法,先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割稻,那时正赶上收割季节,学生们都到田里帮忙,有了劳动实践,上作文课时他们就有话可写了。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工程。有效的作文教学至少要关注以下四点:首先,创设开放的话题背景,让学生有话想写;其次,善于激活学生沉睡的记忆,让他们有话可写;再次,培养学生习作的效率意识,让他们有话快写;最后,指导学生在反复修改中提高,让他们有话善写。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与实践 四年级学生写作文,许多同学都觉得没什么可写,所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自参加实践,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如指导写《第一次割稻》作文时,我采用了先做后写的方法,先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割稻,那时正赶上收割季节,学生们都到田里帮忙,有了劳动实践,上作文课时他们就有话可写了。  相似文献   

16.
江可佳 《教师》2010,(29):78-79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一、从内容入手,进行兴趣作文 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一提作文往往感到无物可写,有一种畏难情绪。怎样消除这种情绪呢?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内容入手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生作文难教。一是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似懂非懂,实际作文时无法下笔;三是教师的评语没能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形成了这样一些思考。一、激发兴趣,开启"米"仓,让学生有话可说——想写让学生有话可说,先得消除其惧怕心理。写作是极平常的事,这是要给学生树立的观念。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样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 ,怎样写是形式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但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主要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学生写作文没有内容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米”下锅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下锅 ,怎样煮出“饭”来。这就需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 ,指导他们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激发他们的作文愿望。对此 ,笔者进行了尝试 ,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 :着眼观察 ,感知内容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一、指导学生实际观察 ,获得第一手材料人的认识是从感知…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要让学生乐于作文,能自感而发,有话可写,我认为在学生习作前要让他门充分做准备,主要包括生活积累的准备、写作知识的准备、语言材料的准备。一、生活积累的准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认识浅,如果不注意丰富其生活,只让他们埋头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整天局限于家庭──学校的圈子,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是很困难的。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才能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