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科毕业设计撰写是大学生涯必经的环节,也是培养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南京高等院校三所经管类专业毕业生设计为调研对象,可以统计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与其有诸多共同之处的美国顶峰体验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美国顶峰体验课程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峰体验课程作为美国高校在高年级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将顶峰体验课程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专业认同的建立以及知识技能的整合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顶峰体验课程的设计应当以项目为核心,凝练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手段,重视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的引入,还需要完善在教育理念、项目来源、教学团队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课程,顶峰体验课程自开设以来,就得到了欧美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了顶峰体验课程的内涵和教学目标,并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顶峰体验课程"ECE480"为例,介绍了顶峰体验课程的教学模式、特点和实际效果。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顶峰体验课程的成功经验对中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典型特征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是摆在全国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将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工程训练课程是实践类课程,传统的授课存在内容较单一、学生实习的兴趣不足,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忽略等问题。以作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从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翻转课堂以及教学氛围方面,探讨了教改过程中收获的经验,以期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项目教学法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学过程以产品驱动和项目导向为主线,让学生参与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调试和评价的全过程,从而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理解工程项目的完整流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为解决教育哲学博士(Ph.D.)和教育博士(Ed.D.)趋同的问题而实施的教育博士"顶峰体验"改革的经验,并为我国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了建议:以实践为导向,设置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提供优秀的师资保障等。  相似文献   

8.
9.
文章首先对工程训练课程与工程认证融合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说明了不同工科专业工程训练项目,接着阐述了工程认证背景下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最后论述了工程认证背景下工程训练课程评价和教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为目标,以综合性及创新性为特征的现代工程训练,设置阶梯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训练项目,遨游思维殿堂,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渐进式提升。论文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课程为例推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训练。对认知型训练,运用发散性思维+极限思维训练方法;对综合创新型训练,采用项目式的科学素养训练;对科技创新型训练,引入"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注重工程综合性与系统性,促进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的创新人才,可为其他高校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专业认证对高校工科类专业提出的重点要求。通过对复杂工程问题7个特征属性的分析,提出了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构想,构建了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体系。并以艺术小台灯创新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阐述了对训练项目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给出了课程体系的运行模式。实践表明,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等工程训练所存在的普遍问题,顺应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依托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提出了"开发符合现代工程实际的工程训练课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的论点,并就如何进行工程训练合作项目课程的开发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划说明,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204-207
介绍了训练中心近4年来在机械制造实习课程中加入工程素养矩阵建设的探索及进展情况,主要从提升工程意识、优化教学环节、保障措施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说明,指出在机械制造实习课程中引入工程素养矩阵建设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74-277
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工程训练中心,应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通过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综合工程训练体系,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入创客文化,打造创客社团,推动多元协同,产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努力打造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工程训练课程的OBE教学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力度不足和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制定了可实施与评价的预期学习产出。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学习产出的评价策略,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程伦理教育在高校工科工程素质培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高校工科现行工程伦理教育开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优势,提出在工程训练实训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搭建了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框架。该项教学改革旨在加强对学生伦理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174-177
简述了工程训练开放是现代工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工程训练模块化教学、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选修与竞赛等方式,实现了工程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和空间的开放。通过引入OBE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工程训练,扩大学生工程训练的自由度与受益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开放式工程训练是现代工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了工程训练基于教学平台、竞赛、模块、选修和OBE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工程训练,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扩大了学生工程训练的自由度与受益面。  相似文献   

19.
A principal consideration in recent cross-sector educational reforms in Hong Kong is ensuring that undergraduate programmes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workplace, a factor that has made the capstone a central feature of the new four-year curriculum. This paper discusses a study that explored the final-year student experience based on a final-year project (FYP). Both recent graduate and final-year student feedbacks reveal some uncertainty and a lack of confidence over successful transition that graduates attribute to an overtly research focus in the current design of FYPs. Inviting comment from senior academics allows a fuller picture of the rationale behind, and administrative considerations in, conducting a capstone experience. This formative study highlights specific features in designing a capstone experience and the need for academic engagement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desired outcome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探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大学新生未来职业取向、学校和社会在知识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阐述了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导论课程建设目的及其作用;探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些培养模式问题;指出建设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大工程观的建立和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