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做一个人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抱朴子》上有几句话: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  相似文献   

2.
学做一个人     
<正>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三)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学做一个人     
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三)为他人当做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他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五)一个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事,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我希望诸君至少要作一个人,至多只作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  相似文献   

4.
学做一个人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相似文献   

5.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大)这是什么字?生:大。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相似文献   

6.
(出示:连云港名胜风景幻灯片)师:同学们,你们游过花果山吗?花果山上有哪些名胜风景呢?(很多学生都笑着,谈论着)生:我们连云港最好玩的是花果山,谁没玩过呀?花果山上有玉女锋、七十二洞、娲遗石——孙悟空就是从那里面蹦出来的……师:我们的家乡花果山名胜很多,风景也很优美,全世界人都知道!全世界人怎么知道的呀?生:媒体早作过报道了呀,世界上有很多人也来过了,他们能不知道吗?生:我认为连云港政府应该给吴承恩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如果不是他的《西游记》,如果不是他老人家为我们做广告,花果山要想有这样大的名气我看很难。(出示:巴黎名胜…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苏教国标本第七册《说勤奋》)生:司马光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我觉得他这样做实在不可取。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夜里睡不好觉,白天的工作效率就不会高。师:是吗?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真不简单。同学们,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司马光这样做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好吗?生:我认为司马光不是不会休息,而是他深知,要完成这样一部著作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不珍惜时间勤奋写作  相似文献   

8.
计建华 《四川教育》2004,(12):26-27
【案例】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生:喜欢!师:你们喜欢看些什么电视呢?生:我最喜欢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生:我喜欢看《西游记》,里面有孙悟空。师:说到《西游记》,告诉大家,计老师也很喜欢,你们先说说喜欢里边的哪个人?生:孙悟空。他很有本领,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还有一根金箍棒,能大能小。生: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专门打妖怪。师:真好,有了本领应该为民除害,做有意义的事情。生:老师,我还会演孙悟空!师:你真主动,大家来看看他演得怎样?(生上台演)生:他的手做了这样一个动作(作猴子探路状),脚也勾起来了,很像。师:你们想试试…  相似文献   

9.
“预谋”     
覃军庆 《广西教育》2014,(44):49-49
正电视里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到了地上,磁铁裂成了几块。小朋友怕被大人责备,偷偷地用透明胶把它粘连起来……我心里忽然若有所悟,我不是正好要上《磁现象》这节课吗?这天是我的物理课,我拎着满满一大筐实验仪器走向九年级(2)班的教室。刚进教室,就听到学生兴奋地议论起来:"这节课又上实验啦!""做实验,哈哈!""那不是吸铁石吗?我家里有这个,我会玩!"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师:(出示ppt:苏轼《行香子·述怀》)苏轼叹道:"几时归去,做个闲人."他几次在诗文中自称"闲人",诗人笔下的"闲"到底包含了怎样的深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师:初读课文,我们要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和停顿,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怀.(生按要求自读)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句的停顿有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数学特级教师魏洁老师的一节观摩课《9加几》。魏老师为我们演绎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结合数学知识学习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学有兴趣的数学、有信心的数学、有思维成就的数学。片断一:以生为师,促思维成长师:看老师在黑板上怎么操作的,把你看到的说出来,而且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听懂了吗?生:盒子里有9个苹果,盒子外有4个苹果,一共有13个苹果。师:有意见吗?生:我觉得他算得很好,借  相似文献   

12.
《家长》2015,(3):10-1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复习了吗?曾子(名参)在孔子学生中并不是最聪明的一个,其智远不如颜回、子路等人。曾参虽拙了那么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喜欢一个人安静下来反思。不过,后来嫡传孔子学说的反而是他。他著了《大学》,而著《中庸》的孔子的孙子子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景:梦中世界、旅居世界以及现实世界。在文字内容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场景——中剪子巷。为什么说"中剪子巷"是一个潜在的场景呢?那是因为在原文中并未有直接对"中剪子巷"做过直接的场景描绘,文中真正直接说到"中剪子巷"的只有如下几处:(1)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2)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3)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实录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课间播放汪峰的歌曲《我们的梦》)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歌名是什么?生:《我们的梦》。师:对,这是汪峰的作品,这里所讲的"我们的梦"是指什么?生:2008年奥运会。师:那我们的梦圆了吗?生:圆了。师:是的,我们的百年奥运梦最后圆了。在40多年前,有位黑人也有个梦,到底他的梦能不能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有一个梦想》(板书)。光从这个题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90):31-32
<正>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名篇《窗》,尝试"浅"文"深"学,课堂上呈现了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与生活、与自己内心之间多维、立体、精妙的对话:师:刚才有同学认为,那个"不靠窗的病人"生来就是一个"见死不救"的恶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何依据?生1:不是。从文中他们"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看出他是善  相似文献   

16.
课堂回放《让想象的翅膀重新飞翔》教学实录师:上次作文课,我们以"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突然听到敲门声"为开头,编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学习了如何把故事写得曲折。课前,我印发了习作《杀手》,请大家谈谈读后感吧。生:我读不懂。这个人为什么要杀那个女人?那个女人和他是什么关系?小说结尾为什么又突然莫名其妙地冒出一个人说了一句"游戏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引词质疑(<盘古开天地>陈丽羽)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板书"创造",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就是做. 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学生找出了反映树儿和小鸟是好朋友的句子。我们师生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师:能找你的好朋友一块儿读读这句话吗?生1:我想和梦琦一起读。(生读,师评价)师:还有谁想读的吗?生2:老师,我一个人读。师:你的好朋友呢?生2:我没有好朋友,每天放学我一个人回家,课间也一个人玩耍……师:(抚摸着孩子的脑袋)没关系,让我来做你的好朋友,好吗?咱俩一块儿读。(生2点点头,微笑顿时洋溢在脸上。师与生2共读。读完后,教室里不由地响起了一阵掌声。)在课堂上,我自己越来越感觉到:少了一种命令的语气,学会了弯下身子倾听孩子说…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故事.老师读,你们听.听的时候要细心,要善于动脑,注意随时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或信息.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范读) 柴贵有种冲动,那就是要做点什么,但做什么呢?却又不知道. 他住的老屋,已经很破旧了,整个冬天都在漏雨.于是,在一个积雪化尽的晴天,柴贵决定动手修葺一下. 一天,柴贵正在干活儿,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问:"老柴,干啥呢?" 柴贵扭过头,见是三皮趴在半人高的矮院墙上,正用漫不经心的眼神望着他.柴贵说:"修房子,漏雨."三皮不屑地说:"喊,修什么呀!费那神干啥?还不知你能在这破屋里住多久呢!"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吗? 生:三皮为什么要说"还不知你能在这破屋里住多久呢"? 师:你们怎么想? 生:大概是柴贵要搬走吧? 生:这里要搞拆迁吧? 生:柴贵会不会已经很老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呢?  相似文献   

20.
正师: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文中的哪句话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呢?生: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师:这句话是谁说的?生:小红车主人。(板书:小红车主人)师:小红车主人对谁说的这句话?生:作者"我"。(板书:"我",提示要加双引号)师:"我"和小红车主人素不相识,从未见面,怎么会有联系的呢?生: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次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