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如果说后两者更多地针对孩子已完成的良好行为、已取得的优秀成绩,目的是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那么,赏识的更大的作用应该是针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2.
瑶瑶快四岁了,妈妈对她越来越不顺心,特别嫌她爱说谎。 瑶瑶爱吃鱼。今天妈妈煮了条大鱼,瑶瑶饭也比平时吃得多,要是妈妈允许,她还想吃。 咦,瑶瑶蹑手蹑脚干什么?不用说,还是鱼!那样子,贪哪!正在这时,传来了脚步声,瑶瑶一惊,鱼汤飞溅,碗成了碎  相似文献   

3.
我有两个儿子,原来家庭幸福美满。我和丈夫曾编织过多彩的梦: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圆自己因“文革”而未能上大学的梦。可是正当我欣喜地看到两个儿子聪明活泼、健康成长时,丈夫却移情别恋,一下子把我们母子三人推入痛苦的深渊。望着一个5岁、一个2岁的儿子,我心如刀绞。孩子在有  相似文献   

4.
解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五爱”教育中就有“爱劳动”一项,1958年以后,又把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我校多年来对劳动比较重视,组织学生参加了饲养、种植、绿化、卫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的劳动实践,多数孩子也学到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但是有一次,我们要学生讨论“我长大了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却有一部分出身于工、农家庭的孩子,嫌父母的劳动既脏又累,没有“出息”。他们只希望读书升学,将来能做“轻巧”的工作。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轻视体力劳动和害怕体力劳动的思想呢?我们分析,主要是我们虽然重视了劳动内容的安排,却忽视了劳动意义的教育;虽然组织了校内劳动,却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接触劳动人民。因此,孩子们虽然在劳动,却没有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没有真正培养起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而也没有把长大了当  相似文献   

5.
常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心爱的孩子逛商店时出现的尴尬情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爸爸抱紧了哭闹着的孩子,匆匆地向外挤,妈妈则紧随着在后面不停地说“不买啦”,或者父母抱着哭闹的孩子边打边骂。当然,也有的面对哭闹着要买东西的孩子,无可奈何地解开并不见宽裕的钱包,买下并不需要的物件。  相似文献   

6.
教育孩子和尊重孩子是两个概念,但二者却有密切的关系。有经验的教育者认为,要教育孩子必先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就谈不到教育孩子,或者说,那样的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人,给孩子个人自主权,以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善孩子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在美国的圣迭戈野生动物园里,发生了一件感人而有趣的事。不知为什么,11岁的猩猩约恩变得沉默而忧郁起来,她把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一只小猩猩,放在了一边,不再看护,也不再喂养,只是一个人坐在石头边或者大树下,呆呆地看着远方。  相似文献   

8.
假如我是小明的班主任,我会让他去当小辅导员。首先,小明的要求表现了一种内在的上进因素,他看到本班为数不少的同学当了小辅导员,而自己却因为学习不认真,是“皮大王”,代表着“后进生”,而没有当上小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却主动提出要当小辅导员,这充分说明了小明的自信心。透过自信,我们还可以看到小明作为孩童的自尊和好胜心。这样,就为小明当好小辅导员建立了内在的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假期里,很多孩子都是独自一人在家,以往的教训表明,这时是犯罪分子入室作案的“高发期”。应该说家长对孩子独自在家普遍放心不下,上班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不能让陌生人进家。然而,家长说了多少个“防防防”,为什么最后还是没“防”住罪犯入室呢?因为,犯罪分子总是能提出出乎孩子预料的入室理由。本文对犯罪分子入室借口简举几例,并告诉孩子遇此情况如何自护自救。  相似文献   

10.
娃娃家游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明明家的爸爸提议道:“我们去旅行吧。”他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同。于是,他们在家中用椅子搭成一列火车,每个人都坐上去了。其他娃娃家看见了,好奇地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去旅行,红红家和小小家的人都兴奋地说:“我们也去!”他们冲进明明家。每人抢占一把椅子,表现都异常兴奋。我赶紧进去说:“你们干什么去?”孩子们说我们去旅行。我说:“我和你们一起去好吗?”他们高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12.
《顽皮娃娃》2009,(3):I0008-I0009
“宝贝一家亲”栏且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当孩子在商场因为想买玩具而大哭大闹时,家长会怎么办。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我带孩子去一位同志家玩。孩子看到同志家有个小摆设,感到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同志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一边是孩子想要得到人家的东西,一边是同志硬行把东西塞给孩子。我百般推托不过,只好依了同志,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在回家的路上,我批评了孩子,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多大把握。因为家里尽管有很多东西,也不可能穷尽世上所有的东西。而孩子又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怀有占有欲,看到新鲜的东西就想要,自我控制能力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同志、邻居或亲属都是碍着大人的面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随便要人家的东西,得不到就哭闹的坏习惯。怎样防止孩子养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认为,除父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外,还需要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成年人配合教育。假如到你家做客的小客人不客气地要你的东西时,尤其是小客人的家长不让要时,你最好不要慷慨大方地给她(他),而要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一致的开导教育。如果你确想表示你的心意,不妨在事后把孩子要的东西送给孩子家长,让家长把东西做为自己给孩子买的礼物转送给孩子。这样就能处理好你同孩子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家长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千万要讲究一下方法,不要顾及当时的面子。  相似文献   

14.
15.
《辅导员》2011,(1):58
可爱顽皮的张嘎子,机智勇敢的潘冬子,真实善良的王二小,渴望自由的"小萝卜头"……一台生动的音乐互动剧《红孩子》在北京市大兴区旧宫一小精彩上演了。孩子们与剧中"红孩子"一起经历了一场心灵洗礼,唱起了《红星歌》、《歌唱二小放  相似文献   

16.
与教师交流中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科学教材和教学内容都是按小班制编写的,探究对象和内容都是以小班制为对象的,而我们面对的却是大班,班级人数多,怎样合理有效地使用科学教材?怎么让大班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之中?笔者认为,在大班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验之中,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主要是通过成绩差异定标准而形成的等级,但在做人方面,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表现有时却恰恰相反,本文主要浅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一些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高等教育中现存的种种问题使得成人高等教育难以适应21世纪教育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已成为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背景、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他们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多了!"他们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这是成人常常对今天的孩子发出的感叹!那么今天的孩子他们缺乏什么呢?或者说教育要给予他们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先生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他认为今天的孩子要敬老、要勤奋。  相似文献   

20.
很多家长刚过中年就感慨人生无常,动不动就拿自己的不幸去鼓励孩子:“我这辈子没出息,就看你的了。”“我的命不好,我要有你现在的条件,我保准┅┅”等,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希望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实现。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理解,但家长不能因此而忽略自己的形象及孩子的感受。我们知道,家长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家长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家长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供养者、监护者,他们还是孩子做人的榜样,行为的表率。孩子们高尚的品德、聪明的头脑、强健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勤劳的习惯等都源于家长的教育和影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