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河北省     
《同学少年》2011,(10):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2.
上海     
《同学少年》2014,(7):14-17
<正>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2,(1):14-17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4.
山东     
《同学少年》2017,(1):10-13
<正>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1,(12):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6.
辽宁沈阳     
《同学少年》2014,(7):18-21
<正>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7.
2011年北京卷     
《同学少年》2011,(11):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8.
四川成都     
《同学少年》2013,(4):18-21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9.
天津     
《同学少年》2013,(4):14-17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0.
湖北武汉     
《同学少年》2017,(1):14-17
<正>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安徽卷     
《同学少年》2011,(11):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1,(12):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1,(10):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上海卷     
《同学少年》2012,(1):18-21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5.
吉林     
《同学少年》2013,(10):18-21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6.
安徽     
《同学少年》2013,(10):14-17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7.
2008广东卷     
《同学少年》2008,(9):14-17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2,(10):14-17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吉林省     
《同学少年》2009,(6):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河南省     
《同学少年》2009,(10):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