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孟庆菊 《山东教育》2008,(12):23-23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语文课上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无疑,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但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热”中也忽视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读写”自身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的主体形式应是多读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忆(回味),识多见广,多观静思默察,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之一个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教师能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其功甚伟。所以,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熟读、有感情地读、多读课文。那么学生熟练、有感情读、多读什么?先要做到“四读”教材,即一读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中心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听了几堂课改年级的阅读展示课。教师们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读声琅琅。可是,细细品味,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整堂课“一读到底”,读的多,想的少,更不用说写了。出现以上现象,可能与新课改倡导的“以读为本”的理念有关。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很多老师就认为语文课,不充分地读,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不读书就不是语文课。但笔者认为过分地强调“读”,占据了“写”的时间,也不是好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不是多读就是好课,浮在文本表面的朗读,没有深层次地挖掘,那也…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的目的任务。可见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那么背诵  相似文献   

6.
我们几个人都搞过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对讲课中的讲与读总觉得不好处理。讲多了,学生厌烦,讲少了,学生不懂。对于读,备课时考虑少,讲课中指导得也不多。因此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缓慢,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钻研语文统编教材及教材介绍,我们对过去的教训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开始在“少讲多读”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探索。讲读课在小学语文课中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语文课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主要通过讲读教学来完成。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讲读教学首当其冲的任务。“多读”是说教师必须提出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语文课上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无疑,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但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热“中也忽视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读写“自身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在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而轻读的现象.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往往是讲多而读少,甚至只讲解不朗读,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听,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我们应该认识到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朗读的意义,克服朗读被弱化、边缘化现象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问题,让学生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语音,把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浸润.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听了几堂课改年级的阅读展示课,教师们确实抓住了“读”这条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书声琅琅。可是,细细思考,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整堂课“一读到底”,读的多,想的少,这可能与片面理解“以读为本”有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老师就认为不充分地读,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不读书就不是语文课。笔者认为一味强调“读”,并挤占了“写”的时间,不是好的语文课。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其实,“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之精华。早在西汉时,著名的词赋学家杨雄…  相似文献   

10.
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每天早晨走进校园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是什么原因?走到教学楼的走廊一看,才明白:原来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做练习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这正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以读为主,朗读教学省不得。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已开始注重对朗读的指导,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新理念,我想这才是语文课之所以称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语文课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这也是众多语文老师共同呼唤的语文课本色的回归.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将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的 现象仍很严重,表现在阅读课上,则是不 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把语文规律本 身的东西放在次要地位。我们认为,要提高 教学效率,打好语文基础,就必须强化读背抄写说的训练,切切实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  相似文献   

13.
支玉恒老师说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促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是许多语文课的有效做法。可以说,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在新课标的“硬性规定”和名师名家的“经验之谈”下变得更炙手可热,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听课评课的热议,甚至是一堂好...  相似文献   

14.
古人为学,一开始既不授“文”,也不传“道”,唯“读背为上”,却能“五岁背六甲,七岁弄笔砚,十岁观百家。”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论述对我们现代语文教学有所启发。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摒弃繁琐的分析,串问串讲,倡扬少提问,多读书,多训练,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许多有识之士呼唤,语文课要上得简单、简单、再简单。教学环节尽可能地简化,做到“以读为本”,“以人为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5.
语文难教难学,这似乎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总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读”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甚至以“读”代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自觉地“读”,达到会读、爱读、多读、广读。一是会读书。读书跟做别的事情一样,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 《新型玻璃》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文字简洁,条理清楚。本文可确定如下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熟读成诵。在熟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安然无恙”、“问世”等词语;在熟读中领悟“不是……而是……”、“即使…… 仍然……”、“尽管……还是……”等关联词语表示的复句关系,以及这些关联词语的使用方法。 (点评:这个教学目的具体明确地提出了读课文的要求。从中不难看出,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2在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  相似文献   

17.
论“读”     
读,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都分外重视。《语文教学大纲》中多次提到读。在“教学目的”一节中说: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显然,这是把读摆在四种能力之首来考虑的。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一节中又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提示阅读方法”等。《大纲》如此重视读,这是因为读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写、听、说三种能力的基础。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1992年10月,江苏省教委制订的《关于改革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洪伟 《内蒙古教育》2006,(12):20-21
“多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也是当今许多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于是,语文教学近几年的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多读”的观点。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也鲜明地指出:“以读为本”。的确,“读”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而阅读教学中,“读”既是教学的手段、途径、方法,更是教学目标中所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离开了“多读"的实…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越来越注重“读”,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在评课活动中,老师们也常把“读”作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的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新课标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的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语文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可忽视。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同学不喜欢作文,把写作文看作是讨厌的事,总是敷衍塞责,应付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认为,多读一本书,少读一本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一二个月的语文课不上,也不感到有什么损失。对语文课不是“心驰神往”,而是“恹恹欲睡”。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工具和基本文化学科,我们就更应该灵活地将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到积极健康的轨道上来。一、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