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话饺子     
过春节吃饺子,是我国北方各地的传统习俗,可是您知道为什么叫饺子呢? 原来,春节这顿饺子都是在除夕晚上包成的,待到半夜十二点时才吃。因为半夜十二点古称“子时”,除夕的子时恰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此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之意,因而人们称其为饺(交)子。时日一长,饺子便成了人们的一致称呼了。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始于明代,盛于清代,但饺子这种食品却远非明朝才有。1972  相似文献   

2.
关于王英琦     
两年前的一个中午,在人民日报招待所,我第一次和王英琦女士相遇,那次有趣的交谈,至今还记得。此前我曾写过一篇评论她散文的文章,曾引起过蒋子龙等人的注意,这便是王英琦与蒋子龙的通信中关于我的评论印象的由来。其实,那时我们并不相识,我的文章亦引起了王英琦的一点误解,但当我们真正相见了之后,这种误解便烟消云散。我们似乎一见如故,她的坦率与耿直甚至比她的文章更具张力。  相似文献   

3.
江西“南丰蜜桔”大小如墨水瓶盖,呈金黄色,吃起来一口一个,味道醇美,心都美透了。由此想到,看一篇好的短新闻,不也象吃南丰蜜桔一样,产生极其良好的感觉么?短小,“吃”起来方便。现代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人们看报纸  相似文献   

4.
“吃界”辩     
一位记者写了篇报道,不料竞引起另一位记者的不满,说是那个记者“吃过了界”,不该采访他分管的行业。“吃界”是新闻单位内部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特别是省(市)以上较大的新闻单位,似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吃界”。所以,那位记者的责怪好像也不无道理。究竟“吃界”对不对呢?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机构的设置,大都和党政机关对口。落实到记者就是分兵把口,“诸侯割据”。分兵把口有好的一面,新闻单位便于全面反映各条战线上的情况,不致于漏报比较重要的新闻。但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是只和“上”头对口,势必会疏远“下”头,从而出现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的现象。二是记者长期分管一个行业、系统的报道,就只对这个行业系统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不熟悉整个面上的情况,不熟悉全局工作的进展情  相似文献   

5.
我们吃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粮食,可是,是空气和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吃”空气,只是一般不用嘴,晚上睡着了,还在不停地“吃”,从生下来“吃”到完全停止呼吸为止。我们每天吃的第二多的是水,喝水,喝茶,吃的蔬菜、瓜果里主要成分是水,猪、牛、羊肉和鲜鱼肉里也主  相似文献   

6.
读报ABC     
A、看到某些肉麻的报道,我很怀疑这样的记者通讯员是否骨头里少了点钙质? 笔尖上是否蘸了点油水?“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也。”书法界称之为“柳骨”的柳公权一千多年前这句铮铮有声的“笔谏”不妨移赠给这些同仁。一位著名老报人说过:“蘸着油水写出来的东西,难免也是连油带水的。”斯言不谬。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从喷泉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要写“革命文”,需先当“革命人”,少气无骨怎么行?那种“东倒吃狗肉,西倒吃羊肉”的“笔杆子”到头来,肯定是个“吃谁家饭砸谁家锅”的“二丑”角色。奴性和投机性使然、没说的。 B、有人说“新闻报纸这个载体谁都可以坐一坐。”这话是不是有点“自由化”?或“热昏的胡话(鲁迅语)?但事实上却应了这个“点”,不是吗,谁给钱就给个档目,谁出钱就扬谁的名,钱多多登,钱少少登,这已经司空见惯不为怪了,只不过是报纸版权没有卖给谁就是了。这话是否有点太尖刻了些,会刺痛某些人神经末梢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鸟的飞翔原是够高的,只是翅膀系上了黄金.文人啊请警惕:文 贝=败。  相似文献   

7.
人们经常说,文学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毫无顾忌地在文坛新人身上打上烙印,作为中国文坛进入市场化过程中的第一批获利者和受害者,这些出生在80年代之后的年轻作家,被人们统一贴上“80后”标签,这个称谓的背后蕴涵了太多的希望、诡异,他们享受过这个标签的荣耀,现在又在挣脱这个符号的束缚。如今,他们已经步入成年,正在发出这个年龄段面对时代的呐喊。可许多人担心,从外部环境到心理贮备,“80后”准备好了吗?郭敬明们的成长之痛  相似文献   

8.
她是谁?是南和县东南张乡后高村的农民,叫王素金。说起邻居们唤她买柴油,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3月的一天,年已50的王素金提着一只天蓝色塑料桶,来到村委会门口排队买挂钩柴油。乡亲们见她也来买油,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她那口子当着咱县三思乡的党委书记,好歹弄桶油就够了,还排队买这点油?”有的冲着她说:“书记家的,还跟俺们争这三斤五斤的油?”王素金说:“俺种地也指着这点油呢。”  相似文献   

9.
我觉得“河底”类型(思想太丰富)的女人不一定是多数成熟中国男人的理想太太,起码现阶段不是。男人内心的秘密是希望太太在家小鸟依人。据我所知,那位近两年红遍中国的中央台女主持人XXX不到40岁已经结过好几次婚了。她是许多中年男性的梦中情人。因为央视主持人不能拍广告赚钱,只能靠出席社会活动赚钱(还不能在活动中上电视镜头)。大型活动不用说了,就是和王XX吃一次饭,也要付10万元的出席费,还不一定能请得来,可这是现在的行情。据说那些老板们和她同桌吃饭时,饭都顾不上吃,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正所谓“美色可餐”呀!:)你说当她的老公该开心呢,还是不开心?  相似文献   

10.
“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一一葡语文坛巨匠佩所阿,曾把欧罗巴比作一个曲肱而卧的美女。她的左右肘,分别是意大利和英格兰;她希腊式的眼睛回眸沉思,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的葡萄牙。于是每一个欧罗巴的欣赏者,都成了身陷巨人国度的格列佛,纵使有缘瞻仰美女的玉胸,看到的也不过是凹凸不平的毛孔。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对欧洲文坛的盘点,都不过是“一孔之见”。一孔所见的景观,往往让人麻木;然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孔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1.
“老通讯”     
汝南县老君庙镇宣传委员李月荣,从来没写过稿子,可是,人们都亲热地称她为“老通讯”。1984年,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工作经验交流会宣布:老君庙镇全年发稿数量为“0”,全县评比倒数第一。参加会议的李月荣同志坐在会场的一角,半天没抬起头。会议结束后,她饭也没顾上吃,就赶回到镇政府,决心在下一年度内实现零的突破,登上领奖台!  相似文献   

12.
抚摩着丁一岚大姐的赠书、几封来信和我的合影,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春天的探望去年4月,我去探望丁一岚。她的笑容还是那么灿烂,开国大典上现场直播的嗓音还是那么清脆悦耳,行走自如,一点都不像多年来靠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重病人。她热情地招待我喝胡萝卜汁,吃南方甜美的袖子。她说:“萧乾的老伴文洁若昨天送来的柚子。”我俩天南地北随意聊天,谈到中央电视台最近播放的《文旗随战鼓》短片。丁一岚说:“那是系列电视片‘百年回眸’中的一章,专门写晋察冀日报八头骡子游击办报的。你注意到没有,有一个骡子驮着印刷设备的…  相似文献   

13.
百科杂谈     
『吃了吗』的由来“吃了吗”是中国人相互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最常用的语言。为什么用这句话来打招呼?过去,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那时,人们经常想的是能不能顿顿有饭吃,人们之间互相最关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饭的问题。因此,人们在互相见面时最常询问的就是:吃过饭没有。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吃了吗”竟成了见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语。(常祖光)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夏季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因“午”与“五”同音,所以,古时又将端午称为端五。明清时代,北方人也习惯把端午节叫做“五月节”…  相似文献   

14.
肖丽琼     
肖丽琼,楚天金报深长报道部记者,负责公安战线新闻。“琼”者,其实就是一块红色的玉石。玲珑是外形,剔透是本质,既有玉的灵性,又有石的顽皮。双子座是她天生拥有着典型的双重性格,时而内敛,时而奔放。快乐时,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活动家”。爱笑,而且总是“笑都露齿”;喜欢随意和自然,很少穿高跟鞋,因为一穿就摔,屡试不爽。她喜欢在深夜静思,任脑海万马奔腾。她说:伴随《楚天金报》走过的这4个年头,就如同每天都吃了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多年以后,回忆起和《楚天金报》相随的这段岁月,脸上漾起的依然会是幸福的微笑。  相似文献   

15.
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代表,我们形成了传统的新闻观。然而,近年来在我国走红的深度报道,对传统的新闻观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有所深化。以往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研究,多着重于其特点和作用等方面,本文则试图从新闻观上作简单辨析。“吃”出来的“潜新闻”不久前,人民日报刊载了一则报道:《肯德基吃什么?》。肯德基从开办之日起,就不断有记者前去采访,去报道,有鉴于此,《肯德基吃什么》劈首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肯德基都快被记者写滥了,你还能写什么东西?”对此,记者提了一个带有原始性质的问题:前门快餐厅1988年销售额居肯德基世界各分店之冠,人们“到底吃什么来了?”记者由此层层  相似文献   

16.
“吃界”辩     
一位记者写了篇报道,不料竟引起另一位记者的不满,说是那个记者“吃过了界”,不该采(?)分管的行业和系统。“吃界”是新闻单位内部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因为,特别是省(市)以上较大的新闻单位,似乎都有一个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吃界”。所以,那位记者的责怪好像也不无道理。那么,究竟“吃界”对不对呢?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机构设置大都和党政机关对口,党政机关有什么部门、新闻单位就一律对口这些  相似文献   

17.
何为文坛“三户”?大多数读者是要先翻翻掌故的。“三户”的称谓出自鲁迅,指的是“破落户”、“暴发户”和“破落暴发户”。鲁迅说过:“使中国的文学有起色的人,在这三户之外。” 谁是这文坛上的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三个有名气,有市场,横跨雅俗两界,十几年来在文坛和娱乐圈  相似文献   

18.
1994年2月21日,根据作家二月河的四卷集系列长篇小说《康熙大帝》改编的同名大型电视连续剧,开始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很快引起观众的兴趣.二月河何许人也?港台地区称他是“文坛一杰”,大陆评论家干脆叫他“文坛怪杰”、冲向文坛的“黑马”.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I”和“T”这两个组合多年的好弟兄正在彼此疏远。根据Gartner近期的报告显示,这两个用来诠释信息技术产业的字母正在分离。  相似文献   

20.
一老吃一样的东西,腻味;老穿一色的衣服,单调;电影老是慢镜头,人们就摇头;舞台上老是八个戏,人们就不看了:凡事不能老套。为什么记者(泛称,包括编辑、评论员等等)写的文章(泛指新闻、通讯、评论等等)老是一个样呢? 近两年来,小说、话剧、诗歌、绘画、歌曲……不断有创新的作品出现,不但题材多样,表现手法、风格、意境都有新的的探索。相形之下,新闻作品多数面目依旧,老套居多。新闻没有个性。“会议认为”、“会议指出”,报道什么会议都管用;“某省某县认真总结了某某经验,落实了某某政策,取得了某某成绩”、“某地区从上到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