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让课堂呈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张力.但审视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那热热闹闹的背后缺少冷静、有深度的思考.只有当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主人,学会了独立思考,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开始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让课堂呈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张力.但审视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那热热闹闹的背后缺少冷静、有深度的思考.只有当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主人,学会了独立思考,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开始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教学改革不变的主题是关注课堂,关注数学课堂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关注学生的学习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如果课堂上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那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只有突出数学思考,我们的课堂才有异于无根的浮萍,才会飘散出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尝试和思考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对学本课堂最初始的理解。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想,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思考的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情况安排。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对"学本课堂"有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实验学校,对于微课程我们不仅要看得见,而且要看得深、看得懂,因为我们知道,作为先行者,我们不能等,更不能靠,这就促使我们对如何有效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变革有了深入的思考……思考一:如何让一段视频促动课堂改革翻转课堂的应运而生,顺应了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师生关系。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将枯燥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精彩有趣、色香味俱全?成为我们探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一、信息化教学应进行理性思考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实惠,课堂信息量增加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了……然而课件选择是否恰当,课堂运用是否合理,这一切需要每一个师者冷静、理性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在探讨颠倒教室(翻转课堂)的时候,我们需要弄清楚颠倒教室(翻转课堂)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也需要用经典的教育理论,来分析怎样运用微课来设计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这是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否则我们的探索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思考课堂改革,我们甚至要重新来思考学校的功能和教师的角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由“一言堂”逐步过渡成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新型课堂。然而,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却放任自流了,失去了合理的秩序;我们的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过多的“互动”却掩盖了学生真实的思考。种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下半年,教培研中心要求我们教师进行课堂改进,倡导"生本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学科工作组的活动。一年多的学习和培训,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读了郭思乐教授的三本书,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展开小组学习、独立学习、互助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都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半学期的课堂实践,让我对"生本课堂"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在听课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思考最多的还是合作学习问题。为什么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多数流于形式,效率不高,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结合实践思考分析,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现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上。认识驱动操作,如果我们把思维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纵观品德课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往往一味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往往忽视了学生需"独立思考"这一探究合作学习的本真。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打一打品德课堂"伪探究合作学习"的假,让"独立"与"合作"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3.
如今,超市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它给我们提供了便利。顾客在超市中尽情地享受购物、交流的乐趣。这种自主、合作、交流正是我们科学课堂所需要的。我们不妨把超市模式引进科学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由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当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终端走进千家万户时,我们思考着技术给教育能带来什么改变。当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大学加入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英文简称MOOC)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席卷全球高等教育的时候,我们思考着基础教育该怎样迎接挑战。"翻转课堂"在这方面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对于我们一直探究的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提全球高等教育的时候战。"翻转课堂"在我们一直探究的如何率、实现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课堂学习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常常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生成成为课堂主流?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课上,学生有了自己的主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还应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理念的新变化,我们对课堂有了更新的认识。"引导""自主"等一系列新名词在课改后的课堂中被诠释,在关注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演绎进程中,我们的听课本上密密麻麻留下了对每一环节的设计记录,在课堂实践中,怎么会觉得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我们究竟忽略了什么?仔细一想,我们缺的是思考,我们没有思考名师课堂中老师与学生每一次对话时的细节,例如"称呼"谦逊之类的言语,我们更没有思考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回答,这些专家只用一种方式对应吗?还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应对或是判断或是鼓励,我们没有思考专家们的课堂教学主线启发是从何而来、怎样得来,所以,我们一味的模仿却发现自己仍不会创造,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在课堂实践中的不断学习,不仅是教学设计,还要关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的不断学习,和教师个人行为的不断提升,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你会发现学生得到的不仅仅只有知识,也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  相似文献   

18.
正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课堂开始充满活力,使学生更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但课堂的一些组成因素既在发挥着显而易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下面是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一些理性思考——一、改变学习生态,构建展示学习的课堂我们发现,最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表现欲的课堂环节,传统的课堂不具备,所以,变革课堂成为必然途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共同话题。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终于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有力的抓手。一、建立、培养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我们平时见到的部分课堂上,老师宣布小组讨论时,前后排的学生临时组成小组,有的学生高谈阔论,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汇报时学生也不知如何展示汇报。这样"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  相似文献   

20.
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并没有真正亲历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合作交流,教师就会"一锤定音".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精心预设的脚印一步一步走着,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去思考、去交流,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出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