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张阿玲  张大伟 《陕西教育》2009,(7):226-226,228
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西安,其城市建设应如何进行,是保留历史文化特色,还是摒弃一切"旧"的东西,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值得每一位城市建设者认真思考.本文试从西安市已建成的几座具有代表性的仿唐建筑谈起,通过对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文化价值分析,希望能够为西安以及其他地区的仿古建筑建设提供较为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文治在交通大学任职期间(1907—1920),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方科学教育,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现代大学教育相互融合,寓传统文化教育于科学教育之中,追求工科教育的本土化,力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的现代教育模式。这是唐文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点,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可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我们党组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革新的大无畏实践精神投入到"调经济、活市场"这一深刻变革中。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育本身就是人的创造物,集中地表现了人作为世间万物最高、最伟大的存在者所独具的创造性。因而,教育承担着创造的使命,而且只有创造,教育才能得以发展,才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6.
王毅 《文教资料》2020,(7):75-77
李唐王朝是传统王朝中少有的盛世王朝,但是在唐朝最繁盛的前期在政治上却极不稳定,即皇位继承不稳定.唐前期曾尝试过嫡长子继承制度,但因为个别原因而流产,表现出唐前期皇位继承制度的不稳定性.从唐代的政治继承和东宫的官僚体系及胡汉文化的斗争三个方面分析,可以探讨出影响唐代前期皇位继承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乐乐 《华章》2007,(7):143
虽然说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产生在不同年代,但是二者在不同程度上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应该说这是蒲松龄有意借鉴的结果.可是,二者又同时呈现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与唐传奇相比,究竟《聊斋志异》在题材方面有哪些继承和创新呢?这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代设节度使职,实乃军国要政之创举。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权势的发展演变,与唐王朝的治乱兴衰有着重要关系,且以唐后期尤甚。唐后期中央制衡地方的主要特征是"以乱治乱",这决定了节度使职存在的必要性;而地方节度使自身对其藩镇政治、经济的治理和改良则昭示其存在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唐后期节度使在削弱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维持着摇摇欲坠的王朝。  相似文献   

9.
关于唐传奇中李娃形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并非许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和故事的发展,李娃性格由诡诈、冷酷、无情逐渐转变为善良、忠贞、多情,清晰地呈现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立体性、多面性,这正是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所具备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论述了开放课堂在语文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开放课堂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和学生思维的开放,做到学习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民主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要以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时注意把握好课堂角色的变化、教案作用的变化、设计主体的变化、重点内容的变化和实施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代宫廷乐舞一度发展到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其文化价值,拟从以下四点展开阐述:促进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加速了舞蹈、音乐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加强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政治功能因为儒家而倍受重视,但人们在接受儒家音乐思想时却对此产生了误解,将具有政治功能的音乐等同于政治。直到唐代,这种误解才被纠正,代表人物有唐太宗与白居易等,他们认为政治是国家治乱的根本,音乐只是其辅助手段。唐人对音乐政治功能的正确认知,有利于促进唐代音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诗歌中,以音乐为题材的诗作并不少见,但象唐韩愈、白居易、李贺那样称得上“至文”,的恐怕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从音、形、感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三位诗人的音乐诗在对音乐之声的传达与主观情感的抒发上的异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表现技艺之高超,体悟中国文化的奥妙。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中的柘枝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枝舞来源于唐代西域石国,即今新疆塔什干地区。以唐诗为依据,说明柘枝舞在唐代的宫廷、官府以及上层社会的家庭普遍受到欢迎,并论述了柘枝舞演员的服饰与演出情况。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化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与清代的《蒙古乐曲》颇具典型意义。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以至于清朝包括《蒙古乐曲》在内的诸番乐舞,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从民族、民间、地方.以至域外音乐中吸取新的营养,丰富发展,奠了定中国多民族、多风格的音乐歌舞化基础。百乐会同熔炼,汇成中华民族音乐歌舞的海洋,在调和各民族、各地区的化精神,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方面起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唱曲《青春舞曲》以其积极的情感、活泼的情绪、动听的曲调深深地打动着人们,不失为我国合唱作品之经典。  相似文献   

17.
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湄洲妈祖祭典乐舞既融合了古代宫廷宗庙祭祀的艺术精髓,又自成一体,内容独特,散发浓烈的莆仙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研究和保护价值,尤其是在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冰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70-72,107,0,2
唐代是中国古代筝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代的筝乐活动空前繁荣,筝乐风格兼收并蓄,筝乐传播影响深远。其形成原因是:十三弦筝为主流,适应时代需求;音色的改进提高,符合审美需要;文人的大力推动,促进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时期,成都盛称都会,俗乐、宗教音乐尤为发达,乐器制造在古代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科白剧、歌舞讽刺剧、武打戏、猴戏、傀儡戏等各剧种常具一种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名作、名伶辈出,臻于时代高峰;舞台技术亦冠绝当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野调查,讨论了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乐舞传统在近代的发明与延续过程.直到1957年,还是沿用清乾隆八年颁定的祭祀乐舞.1980年代复兴的祭孔乐舞已经转向观赏性.尽管2004年恢复的公祭采用了明代祭祀的传统元素,却完全是当代人制作的产品,应称之为"新"祭孔乐舞;家祭中的传统符号比公祭多.现代人发明祭孔传统的本质特征是重复、人为性和与过去建立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