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塑造一个追求财富和敢于冒险的资产阶级英雄形象,实际上这个人物背后还有比新兴资产阶级攫取财富更为深刻的东西:经济个人主义。这种经济个人主义背后涌动着人类某种集体无意识,即源于人类从史诗、神话时代就存留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冒险冲动原型。  相似文献   

2.
庆凌 《黑河学院学报》2022,(6):124-125+149
语言特色是现代语言的核心,不同的地域、文化都会形成不同的语言特色,掌握著作的语言特色,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鲁滨孙漂流记》作为描写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其影响力不仅仅停留在英国,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坛。《鲁滨孙漂流记》的语言特色,使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作品所表达的唯美的艺术形态,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后殖民主义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小说自发表之后就一直备受关注。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读者,特别是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鲁滨孙漂流记》中体现出来的后殖民主义色彩。从这一全新角度对《鲁滨孙漂流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殖民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实质,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4.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文学巨匠笛福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笛福既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著名的政治评论家,又兼具商人身份,被后世赞誉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之父。《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他的船只不幸遇到风暴触礁,同行的其他船员都葬身鱼腹,只有他一人幸存,他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孙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后来,他从岛上的土人手上救了一个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作为自己的奴隶。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孙带着"星期五"返回故乡。文章对《鲁滨孙漂流记》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洁 《辅导员》2014,(5):53-53
上周,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深深地被鲁滨孙的不怕刖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相似文献   

6.
《鲁滨孙漂流记》最鲜明的特色是以第一人称的笔法来行,似乎是故事的主人公在给我们讲他的实际经历。记出身的笛福很善于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笔触来刻画人物、描:述故事。  相似文献   

7.
王春平 《考试周刊》2013,(86):14-15
“星期五”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体现了“大内容”。文章从“星期五”这一角色出发,解读《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的种族歧视、人的社会性、殖民主义、宗教文化殖民、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揭示出“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将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如梦令>的几个英译本做一些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论归化还是异化,都是文学翻译不可或缺的策略与手段,《尤利西斯》两个经典译本虽然对两种策略都有应用,但是,两个译本采取的都是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并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从事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便开始经商,经营过内衣、烟酒等,二十多岁时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了。1692年因经商破产,不得不开始采取其他方式谋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殖民主义"为视角,分析《鲁滨逊漂流记》蕴含的殖民主义色彩。在殖民主义理论看来,鲁滨逊是一个殖民者,他以枪炮为后盾,有计划地对以"星期五"为代表的原住民实行思想控制、语言专制、习惯管制和自由遏制,这些殖民行为不仅使被殖民者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自我身份,也使他们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原住地,最终变成了鲁滨逊殖民统治的臣民。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典型二元戏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笛福与鲁滨逊、鲁滨逊与星期五、鲁滨逊与荒岛、鲁滨逊与大海。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归化和异化是处理翻译中文化问题的方法,也一直是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焦点.对此,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评论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作用和局限,以此说明异化方法在翻译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专有项和文化交流方面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5.
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自19世纪末被初次译介之后就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鲁滨孙漂流记》在中国的短暂辉煌主要受译入语社会的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鲁滨逊漂流记》在历史上出现的19个全译本有着不同的叙述话语形式,是翻译小说叙述话语历时变化的一个缩影。文言译本无论在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学的叙述规范。白话译本总体上遵循的是源语的叙述规范,其中五四时期及建国后的译本经验视角较多,人物话语处于从译语传统规范向西方源语规范过渡;最近一个时期的译本在总体上遵循源语人物话语叙述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洛克等哲学家的影响 ,反对专制 ,主张信仰自由 ,笛福的这种宗教观集中地从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19)中,主人公鲁滨逊在英国资产阶级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与传统群体关系日益疏离.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殖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滨逊对"家"的理解.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家"在鲁滨逊看来显得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他与他的"荒岛之家"又表现出了特殊的亲密.鲁滨逊所谓的"家"并不是以感情纽带定义的,而是以他是否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控制一切的操纵者而定义的.  相似文献   

19.
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荒岛文学。在这些以荒岛为题材的作品中,主人公因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迫流落孤岛,继而展开一系列神秘离奇或是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其中,《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这两部作品可谓是影响最大。在这两部小说中,那些看似远离人间烟火的荒岛情节背后却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特征,体现出深刻的现实意义。荒岛,非但不是作家寻求逃避社会现实的处所,相反地,它们恰恰是作家藉以抒发对时代深沉思考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