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诗《江夏行》有两句刻划卖酒姑娘的形象:“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叙述了一个面如翠色,齿巉(?)如锯的狞鬼,披上一张经过彩笔描画的人皮后,竟变成“二八姝丽”。这些“二八”或“二八年”,往往容易误解成二十八岁。其实这是算术中的乘法在古文里的活用,表示二和八相乘的积:十六(岁)。《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之夜,大观园中两位著名的女诗人林黛玉和史湘云诗兴盎然,联诗作五言排律。林黛玉首先抓住一句现成的俗语,发声破题就是“三五中秋夕”。古诗《孟冬寒气至》亦云:“三五明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例2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13×5×6=13×(□×□)②19×□×□=19×(4×5)③25=□×□④16=□×□生1:……①②题是利用“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的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乘法口诀进行改写。师(指生1):你讲得好。那么大家一起来看看,25×16,可以怎样计算能使之简…  相似文献   

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小语第十二册)里有这样两句话:“一群穿着破料的纤夫”和“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穿着”,读音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课文是这样注释的:“句读的不解,疑惑的不明白”。很显然这儿把“之”字理解成助词了。这样的解释我认为欠妥。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之”字的用法。“之”的第一种用法是作动词,意思是“到……地方去”。如:“吾欲之南海”。意思是“我想要到南海去”。(《为学》)“之”的第二种用法是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如: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②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③学而时习之,不…  相似文献   

5.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御)“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唐.顾况《悲砌)“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六韬·文伐》)“贾母又道:‘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胚子?你还不知足?’”  相似文献   

6.
“物不知数”的简捷解法○肖钅监铿(江西省南昌师范学校)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题的解法通常有以下三种:解法一(运用不定方程理论)设有物n个,n被3、5、7除所得的...  相似文献   

7.
高语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把“敢以烦执事”译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将“敢”理解为表谦敬的副词。这样翻译,显然与上语意缺少连贯,理不通。于是有人认为:这里的“敢”字,应当理解为“岂敢”、“哪敢”、“怎敢”。此句可译为:“哪敢用这个麻烦您(亲自动手)呢?”以为这样译,前后理一贯,谦恭的语气也表达得很好。(见《中学语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  相似文献   

8.
析数     
析数,辞格之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数字相乘或相加,把一个大数拆成若干小数来说。如“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句中的“三五”即“十五”.“二八”即“十六”,用的是数字相乘,语意含蓄,含情脉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中有这样两句话:(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对这两个句子,《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翻译的:(1)“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这里,显然译者是将“岂”字译作“难道”或“难道不”、“难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10.
80后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读《古本小说集成》时,有个发现,初一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口技》被人做过微创手术了:在“妇人惊觉欠身”和“既而儿醒,大啼”之间,下面这些文字无疾而终:“(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期在《人民日报》上见到这样三个标题:1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见1998年3月4日策12版。2.《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见1998年3月23日第4版)。3.《各界隆重纪念周总理百年诞辰》(见1998年3月5日第4版X三个标题均用了“诞辰”一词,前两例用在动词位置上,第3例用作名词。看罢,着实让人座跷。带着疑问,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得到:[诞辰]ddn。h6n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如果说《现代汉语词典》对“诞辰”的诠释是正确无误的话,l和2两例中的“诞辰”就完全属于误用了。误用了就必须修改,修改的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2.
“共递相担”是古人漏洞吗山东/慕希远初中《语文》第二册《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与之配套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为其评点如下:“共递”,交替。两...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7册第3课《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酂、酂、苦、柘、谯,皆下之。”其中的“酂”字,注释为“zan.在现在河南省。”经查阅辞海.发现这个注音有问题。《辞海》1043页注.“酂”字有两个读音,为zan、cuo,分别是这样注释的:酂(zan)秦置。治所在今湖北光化西北。西魏废。西晋时,先后为南乡郡及顺阳郡治所;南朝梁,为酂城郡治所。酂县(cuo)秦置。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酂县。元至元八年(1271)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部将葛婴攻酂下…  相似文献   

14.
第1507期《足球》(2001年10月29日出版)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一条新闻:“足协悬赏米卢,寄望进十六强”。看了标题不由一惊:米教头犯事了?细看正文:“目前,中国足协正在考虑与米卢之间签订一个补充条款,即如果米卢将中国队带进了十六强,中国足协将发多少奖金给米卢。”原来如此。对米教头的担心总算释然。掩卷而思,仍觉得有话要说:“悬赏”:“用出钱等奖赏的办法公开征求别人帮助做某件事:悬赏寻人、悬赏缉拿。”(《现代汉语辞典》),《辞海》解释为:“出具赏格,招人应征。”“悬”在此是公开揭示之意。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15.
《五人墓碑记》中有一特殊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此句如何翻译呢?先来看看有关资料的译注。①江夏等编著的《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将此句译为:“在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的时代,做了官却不能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这偌大的世上,能有几个呢?”将“缙绅”讲为“名词做动词”。②原建平编著《文言文全解》(人民日报出版社)将此句译为:“在大宦官魏忠贤的这场祸乱的时候,当官而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又)有几个人呢?”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  相似文献   

16.
对高等动物的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人教1990年第一版的高中《生物(必修)》第126页作如下叙述:“高等动物与人一样,体内有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垂体等多种内分泌腺。这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具有调节的作用”。人教1991年第一版《生物(选修))第143。144页也作意思完全相同的叙述。如此叙述必然使中学师生产生这样的概念:l、“内分泌系统就是由内分泌腺组成的”(人教1993年第一版《生理卫生》第107页作的叙述);2、激素只是内分泌腺体的产物,或者说内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质才是激素。此概念在知识上显有以偏概全之嫌,在教…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t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玟两个字.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18.
1例题 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116页有这样一个游戏: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也许你以前曾经玩过,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相似文献   

19.
汪欣 《语文知识》2006,(12):33-33
《楚天金报》2006年8月1日1版有一则新闻的标题为:“武汉104所学校开放计算机教室(引题)政府掏钱让中小学生健康上网(正题)每人每天限两小时在全国首开先河(副题)”。其中的“首开先河”有叠床架屋之嫌。  相似文献   

20.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