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早就想给郭宗义大夫写个东西,但每次他都婉言谢绝了。原因嘛,很简单:‘人怕出名猪怕壮’。 今年正月初一,我照惯例去给他拜年。在他家里所见一幕,使我至今难忘。 一对中年夫妇千恩万谢,非要把一包东西留下,郭宗义千推万辞,非要让他们把东西拿走。可能有我在场,那对夫妇只好不情愿地依从了郭大夫。临走时,女的满眼噙着泪花说:‘郭大夫,您是俺家的救命恩人,俺代表孩子给您跪下  相似文献   

2.
办公室里开始有年的气氛。一位海南女士讲起自己的婆婆每年都省吃俭用准备10000多块钱的红包送给拜年的人,惹的周围同事都想排队去那位老人家拜年。这种气氛狠狠地幽默了这样的传说:年是妖魔鬼怪,还需要我们用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做成鞭炮把它轰走。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这样的传说,至少说明了年是一个让人悲喜交集的东西或者时刻。在现实生活中,它也莫名其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到好友潘某家闲侃。漫谈之中,话题扯到二战及抗战胜利60周年,老友忽然眼中一亮:“取样东西与你看看。”便从书房中拎出一扎东西来,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精装地图册。  相似文献   

4.
我的这个发言题目看起来有些俗,但要真正做到每天都很用心地去做标题并不容易。有时为了使标题跳一点,我们常常绞尽脑汁,一个标题想出十几种方案,反复比较,选出最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标题制作上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我把它归纳为三“追求”、两“回避”:1.追求把文章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拎出来做标题。有的可以做在主标上,如去年10月18日头  相似文献   

5.
新闻浮世绘     
法国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可以通过认“教父教母”的方式,周末去“另一个家”过富裕生活,体验其亲生父母不能给予的“生活中另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6.
去海边游泳,邻居梅医生的女儿突然抽筋,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救了她。周六的晚上,梅医生感激不尽地带着女儿,提了一大包贵重礼品来,我本就没觉得那是多大个事,婉言谢绝了。梅医生拎走礼物的时候十分过意不去:“你看,这,这……”  相似文献   

7.
《山西档案》1999,(2):42
三毛导语:大年初一晚上,去给表哥拜年,进门就让我大吃一惊:76岁的表哥正襟危坐电脑前!"怎么?大哥学电脑?"  相似文献   

8.
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节目兴师动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摄制出来,观众反映平平;而有的节目,人力物力消耗不大,却受到观众欢迎。我台有几个节目,在这方面就有值得回味之处。小节目引起大反响春节前夕,我台录制了一个小小的歌曲节目,起名《春节组歌》,内容是在大海、孔雀的衬景前,由三个演员演唱了《迎春四喜》、《过小年》,《包饺子》、《拜年歌》、《闹元宵》五首歌。这个节目一无豪华布景,二无宏大场面,但是,除夕夜播出后反映很好,值班人员收到不少电话要求重播,说:“欢度春节时看专门歌唱春节的节目亲切极了!”还接到郊区农村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拜年歌》里说的两家大嫂不说话,拜年解开了死疙瘩”的词儿在他们村应验了,还要求电视记者去采访呢!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写关于孩子文章最难的一次,以前还有个范例,这次我们面对的是三个只有二岁半,长得一模一样的孩子,也是目前我们国家儿童剧中最低年龄段的电视剧,算是开个先河吧。拍摄前,剧作的未来什么样子我们都难以去想像,就连日本电影《我两岁》,大部分还是成人的东西,难怪几次剧本论证会上专家们都说:“儿童剧一是通过孩子  相似文献   

10.
医生的字     
前两天,得了个小感冒,老婆非让我去医院看看。药拎了一大包,钱花了四五百,回家的途中,我掏出病历卡随便看看,病历卡上,有一行单独的三个字把我吓了一跳。"查一  相似文献   

11.
甲与乙,久别偶遇,寒暄数语后,甲问乙:"你孩子学习好吗?"乙答:"不好。"两个字,噎得甲说不出话来。更让甲心碎的是,乙作为微博控,当天就愤愤发微博道:"我终于拉下面子,勇敢地说了‘不好’……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再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可能就不至于这么变态了。"甲揪着我,吐槽吐得气急败坏:"我多有病呀我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连她孩子是男是女都不记得了!我不就是没话  相似文献   

12.
我看到有家报纸的第一版上有篇题为《培养孩子懂礼貌》的报道,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上海一师附小几个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去交通大学参观。碰巧外宾来了,他们就等在外边,让外宾参观。这天天气不好,大家却秩序井然地坐在寒风里……”。培养孩子懂礼貌,是很必要的。但象宣传一师附小这样是否可以称作“礼貌”,我是有不同看法的。诺大的一个交通大学,为什么外国  相似文献   

13.
来美国后我们和一个两年未见的朋友重新接上了头,只要他到纽约来,我们就会见一面。以前他曾有一次出差到北京,来我家吃晚饭。当时因为忙着工作,我随便用微波炉热了点东西糊弄他,临别时他的恋恋不合让人诧异。这次我们在飓风后见面,他先说要把我们送到地铁站,后来索性跳上地铁一路送回了家,坐在我家沙发上又嗑了一个小时瓜子,这才赶在暴风雪来临前回到曼哈顿去。这个朋友已去国30年,最早在华尔  相似文献   

14.
苏有朋怀着伤感的心情去给母亲拜年,因为弟弟在父亲那边,母亲家的冷清和凄凉让苏有朋心碎。桌子上摆放着两碟未吃完的菜,看得出来,这就是母亲的年夜饭!母亲蜷缩在涉发上,双眼踏淡无光,精神状态很差。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我的朋友吴律师回老家,去村委会主任家拜年。这时一个客户打来电话咨询,农村手机信号不好,他让客户打到主任家的座机上。主任一接,对方麻烦他叫"lawyer吴"听电话。村主任惊诧不已,这小子不得了啦,人家都叫他"老爷"了。结果,吴律师名声大噪。吴律师的创业史不能不提。他乃中原人,志向远大,精力充沛。过了40岁生日,他嘴里唱着刘欢的《从头再来》,腰包里装着2000元钱,东征上海,执业律师。吴律师听说,在上海,律师穿着打扮要  相似文献   

16.
1971年国庆之日,我新从上海新闻干校获得退役的自由,到了南京。当天下午,就挈妇将雏,去城南白酒坊张宅,打算邀同慧剑往燕子矶采购从苏北贩来的河蟹。我不见慧剑已有十年以上,他有几次约我到他的白酒坊新居作客,都因工作在身,不能践约;现在我自由了,我想他也应该自由了,故交新聚之情,洋溢心底。到了白酒坊十六号,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应门而出,一问是找张慧剑,立即目瞪口呆,出现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接着,大人出来了,慧剑的侄儿张孝熙也从屋后出来了,孝熙告知:“五叔(即慧剑)谢世已经一年多了!”孝熙  相似文献   

17.
由于长期在当地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接触了不少记者。见过一些出入讲排场,业务水平低的"假"记者,但更多的是那些深入一线、体谅基层、敢于吃苦、佳作频出的记者,我把他们叫真正的记者。在他们身上有不少东西,值得我学习。今年4月,《中国教育报》记者苏婷到肥城市采访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年"武文梅,我陪同采访了一天,安排她在宾馆休息后,就回家了。后来听说她晚上又去了武文梅家,看望武文梅的孩子,同武文梅聊到十点多,然后走三四里路回到宾馆。这种敬业精神着实让我感动。她据此写  相似文献   

18.
麻雀吱喳     
我回老家,是一闲人,闲人便关心一些闲事儿。这一来,害苦了家里人。天上飞的东西比地下钻我发现,庄院里麻雀极少露面,便追问,麻雀都的东西难鼓捣。我母亲便搬出一个古老的招法,筛哪去了?老家的人表情茫然。它们是天上飞的东西,扣。筛子扣雀儿,全国各地原理相同,但是到我老来去自由,飞哪去了谁闹得清哎?家,有一点地域色彩。器具仅一只圆筛和一根细长麻在我,不仅限于茫然,而且心底里隐含歉疚,我绳,农家的麻绳绳头上带木质绳挂,绳挂大致呈一中小时弄死过很多麻雀。那是50年代后期,正读高小,空的三角形,筛沿和绳挂在经年累月的磨砺中已变得是我最…  相似文献   

19.
陈琳 《黑龙江档案》2012,(5):128-128
我所认识的康艳新个性温婉,脸上常挂着和煦的笑,最近常说的话是:“走,小丫头,我带你学习去!”我28岁,工作5年了,可在她眼里仍旧是个孩子,同她离家在外的儿子一样——远家的我便常因这样亲昵的称呼暖了心。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球迷,但我坚信不疑:能让人像孩子一般率真的东西,是好东西.所以,我从眼力所及的世界杯图片里选择出来一些--我个人认为有点儿意思和味道的,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