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在形成俄罗斯文化深层特征的过程中,农村公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俄国的农村公社的存在有上千年的历史,19世纪达到发展的顶峰。农村公社经历了基辅罗斯时期的维尔福、莫斯科公国的黑乡、17世纪的重分型公社,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较大变化,直到苏联农业集体化,村社的历史才宣告终结。村社既是农民自己的民主组织,又是官方统治农民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性质上具有双重性和矛盾性。村社孕育了俄国农民崇拜皇权、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从基辅罗斯时期直到20世纪20年代,村社一直是俄罗斯最基层的农村社会组织,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社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组织,而且是国家法令和政策的传播工具。村社职能涵盖了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行政司法、兵役、宗教等内容。1861年改革前后农村公社的职能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不可否认,在具体的经济职能、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上却在悄然发生着嬗变。正是这种细微的嬗变,为其后俄国历史的剧变积聚了力量,同时,也是俄国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在农民社会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系统、全面地探讨了马克思关于印度村社理论及其前途问题,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的村社理论及其形成历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为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大庄园和印第安村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大庄园的形成和地位的稳固而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武力冲突到逐步走向调和,在这个发展过程,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依存关系;其中大庄园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牺牲印第安村社利益基础之上的,而且大庄园从这种关系中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印第安村社。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庶人多层重迭的土地所有制向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的转变 ,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变化的总趋势 ,井田制、爰田制和土地私有制是这场变革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赵岩 《教学与研究》2008,18(2):80-84
"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反映了消灭农奴制,在村社公有制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进步要求,体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为把西欧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民粹派理论的核心,对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氏族和村社是古代社会的最基本组织。氏族是共产主义的原型,村社只有半共产主义的性质。通过对这两种社会组织的考察,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包括三个方面:财产共有、直接民主和互助友爱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8.
在出现意识形态真空、社会道德退化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力图以此为基础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重振俄罗斯。该举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得以重返俄罗斯中小学校,这与深刻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村社意识"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给贵州村社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当人们目睹贵州村社物质结构深刻变革的同时,也要思索物质结构变革如何作用于精神结构,以及精神结构如何变迁。从古老到现代性的变迁是贵州村社精神结构变迁的总体路径;从形式到内容的变迁是贵州村社精神结构变迁的本质;从旧生代到新生代的变迁是贵州村社精神结构代际分裂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东方社会,认为农村公社的长期存在是东方社会的特质。农村公社存在的根源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农村公社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所包含的集体经济成分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的农村公社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良性的,互动的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有利于社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进步。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建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从社区的角度探讨农村学校与社区之间关系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噶尔丹对俄外交政策以168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噶尔丹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对俄政策,只是采取了反传统的“温和”策略,实质是通过“绵里藏针”之术以达稳定边境、抵制渗透,保证其扩张顺利进行的目的,尤显政策的灵活性与务实性;后期以“联俄”为其政策核心,兼具不失原则地“亲近”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反被沙俄利用,“联俄”收效虚多实少,最终因清政府的出击而宣告“联俄”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党、关键在村组干部和村民。农村基层组织--村组的职能发挥得如何,决定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农村村组职能在新时代,将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进而建立健全社区化的村组组织,最终实现社区化。这将更有利于完成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村组职能的社区化是农村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需要法律保障,有赖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农村几乎都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甚至是名存实亡。对此,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但很少有人从共同体这一视角给予解释。此文引用秦晖“大共同体本为”的思想来对我国村民自治作一探讨。其目的主要是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王玉亮博士的《英国中世纪晚期乡村共同体研究》以中世纪晚期英国自然聚居的村庄为研究对象,展现了村民们在社区事务管理中自我调控管理的能力和影响。该书的出版为我们研究英国中世纪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中世纪的英国农民。  相似文献   

16.
在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土地整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些地方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客观上对区域内的古村落景观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表现为片面理解土地整治内涵、对土地整治与古村落景观生惠保护的关系缺少深入思考、规划文本可操作度不高、缺乏人才与技术、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强等方面。应从坚持统等兼顾、科学编制整治规划,着眼生态平衡、坚持持续健康发展,完善项目实施、建立生态预评机制,注重教育宣传、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加强科技攻关、拓展业务培训渠道,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仲岩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6):69-71
“城中村”居民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技能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社区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改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能够提升其文化素质,促进“城中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体育与村落体育都属于区域性体育形态。在全民健身计划落实过程中城市社区体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社区体育与村落体育理论研究的不对等以及内在规定性上的差异,使得两者外在表现形态上呈现各自特点。这种差异为我们统筹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西递、宏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古村落,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即使是同一个旅游企业,采用不同的运营机制也会带来不同的效益。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注意把握好长远规划、社区参与、协调好各方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