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27):9
@施进军:促进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父母,他们能给以学校无法给予的人性、情感、自尊、价值观、品位、视野及生涯规划等影响,这些更能决定孩子的未来。@罗华:教育不仅需要引领学生理解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涵,还需要以整体化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共同体的情操,系统思考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9):9
@林格: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根。和种树一样,泥土以下的归家庭教育管,泥土以上的归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管。泥土以下的任务包括:培养习惯;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强大内心;锻炼身体;构建优良家庭文化,以文化育人。@王旭明:我坚定的认为,一定要破除只有上幼儿园才能让孩子成才的思想,更不能认为所谓好的幼儿园就是孩子成长好的起跑线。事实上现在所谓好的幼儿园,只是个"小小学",提前灌输了孩子英语、算术、语文等学科知识而已。  相似文献   

3.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24):9
@林怡:有句话叫"上帝是公平的",孩子在某方面发展得很好,在另一方面就会差点,这个世界没有完人,别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其他孩子的长处,无条件接纳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课。@罗崇敏:语言不但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外壳。中国学生不愿语言表达、不敢语言表达、不善语言  相似文献   

4.
教育微博圈     
曾维芳 《教育》2014,(7):19-19
林少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应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还应该有让孩子放松玩耍等内容。过于单调乏味的生活,只能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如易怒、厌学、感情脆弱、多有攻击性等。  相似文献   

5.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15):9
任玉岭:目前教育界功利主义流行。我们的很多学校都在追求升学率,很多校长都在追求学校规模。教育现代化就是要让教育从浮躁中走出来,真正使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传统上。刘长铭:如果在孩子们眼中,老师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复述者和讲解  相似文献   

6.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30):9
@仲青:一边倒地对学校教育进行批判,只会助长公众对学校教育愈加"仇恨",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焦虑,影响到孩子对这种冲突、困难的认知,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甚至做出无谓的反抗。@宏惘:中国教育培养模式的"粗制滥造",或许才是目前出国留学热的病灶。以前出国留学的主要是本科生,现在是"留学低龄化"。这说明,中国不仅是高等教育出了问题,基础教育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15):9
@宋少卫:"学习马虎"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问题,不是靠多做题就能解决的,需要系统训练和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二、学习基础能力有问题,如计算不过关;三、逻辑思维过程不  相似文献   

8.
教育微博圈     
黄林波 《教育》2011,(27):9-9
<正>@朱永新:一个好老师,是将根扎在教室,把心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在今后仍然瞧得起的老师,而这与论文专著关系不大。幸福的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教师节前后,能从一个学生的祝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的欣喜,谁会觉得教育工作是苦役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27):9
@朱永新:一个好老师,是将根扎在教室,把心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学生在今后仍然瞧得起的老师,而这与论文专著关系不大。幸福的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教师节前后,能从一个学生的祝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的欣喜,谁会觉得教育工作是苦役呢?  相似文献   

10.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15):9
@孙云晓:当孩子对异性最初表现出兴趣的时候,父母和教师往往倍加警惕和防范,而忽略了这是自我塑造的最佳时期。重视孩子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却常常忽视他们情感的生长,这绝对是一个教育的误区。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发展,应当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30):9
@成墨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郑希升:教育者,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必须守法遵规地实施教育行为,不能想当然地胡来。  相似文献   

12.
教育微博圈     
温希庆 《教育》2014,(6):19-19
@朱中林: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既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让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又要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6):9
@孙云晓:质疑是创造的前提。而应试教育的灾难首先就是扼杀质疑精神。哈佛教授安娜对北京中学生讲课说,美国、中国和犹太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学习习惯不同,对于已有的理论,犹太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美国人会自己探索,中国人习惯于接受。因此,中国学生最需要批判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33):9
@钮小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生压力大、作业多是现实,可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考核和考试,人生和事业要经历多种形式的考试,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杨林柯:外界压制不是教育,是控制和驯化。只有良好的态度、合乎人性的方法才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武宏伟:对学生约束的"法"在国外多得很。美国的教育是非常民主的;但是,惩戒也是异常严厉,严厉得我们几乎是想象不到。如损坏了一块玻璃,要5倍的赔偿,还要关禁  相似文献   

15.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27):9
@王人平: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微博圈     
杨东平 《教育》2011,(30):9-9
<正>@朱永新:许多校长和教师经常低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理想的价值。我经常对校长和教师说:"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而只要你真正地去改变自己,其实你就是在改变别人,就是在改变社会。"不要以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没有什么作为,他影响着几十个生命!  相似文献   

17.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30):9
@朱永新:许多校长和教师经常低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理想的价值。我经常对校长和教师说:"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而只要你真正地去改变自己,其实你就是在改变别人,就是在改变社会。"不要以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没有什么作为,他影响着几十个生命!  相似文献   

18.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21):9
@孙云晓:人的创造性从质疑开始,因此要从小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孩子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只有鼓励童言无忌,孩子才会敢于质疑学会探索,而这是真正的学习。@罗崇敏:要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在传承中反思,在反思中批判,在批判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的教育,大多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承教育,使学生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原因,没有从原因  相似文献   

19.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3):9
@杨念鲁:武汉有家长自愿放弃正规教育,为孩子自办学堂,是对现行教育弊端的无声抗议,从感情上深表同情和理解!可冷静分析,似与《义务教育法》相悖。国家对举办学校的条件和教师资质有明确要求。另外",封闭"办学也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恐会顾此失彼。还是应认真改造学校教育,还孩子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2,(36):9
@张剑平:当前学生最缺乏的学习品质是:积极和主动。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大多数呈现出的是被动学习,要么被老师牵着鼻子,要么要老师扬起鞭子赶。这种学习状态是非人性化的。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是建立在"被动学习"基础之上的。管理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剥夺与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