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怎样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通行证”。但中国传统教育的“划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了个性化教育的重大缺失。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和完善物质条件是获得这一“通行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教育研究的本土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的知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教育研究中的“中国研究”,即强调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及中国教育自主性的教育研究,“中国人及其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教育经验与教育知识的可能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存在的根基所在。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文本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和过程性存在。提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命题,其宗旨和意义,一是追寻以“中国人”为基点的教育研究;二是为人类教育学界作出中国人的贡献。当代中国教育知识界对人类教育学界的贡献,体现在基础理论、基本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双向构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谈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首先要认识现有的教育是什么“型”。自近代史的序幕拉开,中国教育一直是在“近代事件”、西方“形”、和中国“神”的抵牾中生成和发展的;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要在“近代型”的基础上,在中国“现代事件”和教育“现代精神”的耦合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在由孩子、家长、学校、社会构成的全景视野中,讨论“如何让中国孩子拥有幸福”的深刻命题。相比于2008年的“知识守护生命”主题、2009年的“爱的教育”主题、2010年的“我的梦、中国梦”主题,2011年的“开学第一课”选择探讨“幸福”的话题,可谓匠心独具,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理性审视当今中国教育产业化、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等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有利于促进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雷沛鸿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指出旧中国教育的症结在于“偏枯”“空虚”“点缀门面”并结合国情、省情逐步探索出“国民基础教育-国民中学-国民大学”这一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的中国化、民主化、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生转变的新时期。一百年来,中国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发展,中西、古今之争成为这个世纪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课题。其中既有“转型”与“重建”的问题,又有“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教育亦然。文章试图论述中国传统教育传承的硌要性和应该如何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会融入世界》是一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学会成长”倡议的学理依据与内涵的阐释性报告。它基于后人文主义立场,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对“学会成长”所描述的未来教育主张进行了内涵性阐释。这种后人文主义立场提示我们,中国未来教育应以世界经验为“土壤”,处理好人、技术、自然与教育的关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走向相互关联、共同生成的伦理立场;还可以以当代中国教育理论为“茎”,寻回教育的“自然”理念,丰富中国未来教育的理论维度;并以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为“叶”,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未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2.
教育如何应对W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中国终于扣开了WTO的大门。当“入世”促使我国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的新阶段时,中国教育也迎来了“入世”的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人们现在议论得最多的是“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其实,从长远看,“入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反映在对中国教育带来的影响上。据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的一份调查报告,“入世”对中国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首先会发生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上,从而引起中国教育结构以…  相似文献   

13.
OMEP是“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的法语缩写。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于198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以团体会员的名义加入了该组织。2001年,本刊曾设“OMEP中国委员会专版”栏目,栏目宗旨为及时反映OMEP以及OMEP中国委员会和其他会员国(地区)的活动情况,及时宣传境外幼教新的理论和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追踪境外幼教发展的动向。2002年,本刊将"OMEP中国委员会专版”和原有的“在国外”合并,改名为“放眼世界”,并注明“与OMEP中国委员会合办”,栏目宗旨不变。今年,根据OMEP中国委员会的要求,恢复使用“OMEP中国委员会专版”栏目名,栏目宗旨一如既往。“放眼世界”栏目仍予以保留,偏重刊发介绍境外幼教实践的稿件。竭诚欢迎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赐稿或荐稿,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本栏目办成了望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走向的窗口。本期“OMEP中国委员会专版”介绍的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著名的幼教专家新的理论探索以及对我们的启示。我们的感受是,中国幼教已越来越全面融入世界幼教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与大学教育的育人宗旨高度契合,“中国梦”引领大学理想信念教育,表现在“中国梦”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国梦”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是共同理想与伟大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梦”确立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价值坐标,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梦”定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奋进者,知行合一的开拓者,具有国家情怀的奉献者。因此,大学育人工作必须以“中国梦”为指引,积极推动育人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夙愿,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的梦,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信仰危机弊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当提升“中国梦”的生活契合度,坚持主体性“中国梦”认知教育,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作为一个有特殊含义并被世界公认的词汇,是个外来词,但其在中国并非新意,早在中国古代先贤教育家的思想及其著述中就不乏“人道主义”的身影。无论是儒家的“与民由之”、“恕仁”、“爱人”;还是道家的“贵生”;墨家的“兼相爱”;就连被人称为法制无情、强调君主利益的法家也有“利民”、“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认真发掘传统文化中“仁”、“与”、“爱”、“贵生”、“利人”等“人道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转化,推陈出新,对当今教育,尤其是对生存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纪瑶 《科教导刊》2023,(20):93-95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快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培育新时代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坚实保障。文章提出,新时代高校诚信教育应注重“显”“隐”融通、“主”“客”并重、“度”“效”兼顾、“横”“纵”双全,着力构建融合式诚信教育引导机制、协同式诚信教育激励机制、规范化诚信教育惩戒机制、联合式诚信教育保障机制相结合的四维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与大学生党建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旗帜的原则,使高校思政理论课、大学生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五大平台和方法途径,增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美丽中国”是人、自然、社会的完美融合,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价值内涵。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使命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实现其生态价值,树立“以人为本、善待自然”的新理念、确立“培养生态人”的新目标、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梦”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线“、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内容一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中国梦”应当作为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加强信仰环境的营造、信仰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创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