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画是普通高师美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美学思想、艺术规律认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笔墨技法,推进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而目前的中国画教学则是以西方写实主义的素描造型的教学模式为主,造成了人们崇尚西方文化的社会氛围和艺术审美标准,对于中国画专业学生影响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对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的信心。中国画传统的师徒传承制和画院,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作为国粹的文化载体在当前的高师教学中面临窘境,研究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是对现代的中国画教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画是我国民族艺术以及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瑰宝,能够在美术教学中为初中生提供高价值、高水平以及高品质的艺术滋养与美育资源,助力初中生的知识积累、艺术启迪以及美育成长。为了促进中国画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务实强化初中生对中国画的认知兴趣,教师深度研究中国画的概念简介,全面归纳中国画的艺术特点,还会探析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可行性以及价值性,科学诠释美术课堂上中国画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因此,初中生能够获得精品化、优质化、趣味性以及实效性的艺术成长氛围,建构高品质的艺术成长环境。美术教学是初中生接触美术知识、绘画技能、艺术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一批学贯东西的画家给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由于现行美术教育体系完全引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各种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和画家传统文化素养的薄弱,致使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立足民族特色,认真对待西方美术思潮,建立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制.使中国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立足中国审美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黄震涛 《知识文库》2022,(18):28-30
<正>引言:中国画教学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中国画作为我国重要财富,其所具备的艺术文化价值可谓是毋庸置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强化对于学生中国画教学指导,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同时拓展学生对于中国画的认知,让小学生在不同视觉享受下产生较为深刻的音响,从而真正提升美术教学效果、点燃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为此,本文也就如何做好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中国画教学指导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来及时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关于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教学在师范美术系的各项专业教学中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的艺术成就。中国画是中国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中国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继承和弘扬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画与现代设计在知识融汇和多学科多专业跨越结合的当下联系紧密。中国画在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审美理念,谙熟高校各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探索与各设计专业相适应,与传统中国画课程教学有显著区分的教学形式。中国画课程的适应性教学使艺术设计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意境和文化内涵融合创新,学生在中国画中感知体悟传统民族艺术,传承与挖掘设计元素,拓展创意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审美法则、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自成体系,但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相互间交流日益广泛,尤其是现代绘画,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都或多或少受到彼此的影响;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画艺术语言转化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画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中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丰富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运用笔墨语言传情达意,还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画的历史特点及其价值,初中美术国画教学培养中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也谈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化运动后产生的一批学贯东西的画家给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由于现行美术教育体系完全引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各种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和画家传统化素养的薄弱,致使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立足民族特色,认真对待西方美术思潮,建立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制。使中国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立足中国审美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全国众多的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中国画教学中,山水画教学已作为美术学科的必修课程,山水画教学在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成为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对陶冶高职学生的思想情操,树立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山水画教学,要通过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在中国画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有效实施,教育学生正确审视和继承传统艺术留给我们的精髓,还要教育和指导高职学生对山水画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方法进行把握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现代素描造型方式,是在当代绘画潮流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起来的。素描教学是美术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历来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随着美术生源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为了适应现代艺术发展的要求,现代素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改变,它有别于传统的造型手法,但是与传统造型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传统具象绘画进行批判、改进后的产物,是现代绘画意识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美术教学吸收了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学科结构和绘画表现力。由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民族绘画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恒定的审美习惯并完全根植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不可能被外来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识所取代。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基础教学强调的是通过西方的写生手段使学生逐渐领悟造型的基本知识,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这显然不利于更好地建构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美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术作品,展览是使其社会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中国画教学来说,展览提供了学生近距离学习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官方美术展览,它在高等师范院校国画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影响其教学观念和立场,直接改变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对于每一个从事国画教学的教师,积极有机的利用美展影响,客观评价作品,在教授学生绘画技法形成的同时,养成自我判断,促进创作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在现代的曲折发展中主要途径有两条,其一为国画改良和中西融合派,主张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来改造中国画,其二为弘扬国光或坚守传统派,主张传统中进行自我变革,在继承中进行创新.这两条道路均推进了中国画的现代进程,并将影响21世纪中国画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与文字的结合源远流长,并最终产生了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具特色的中国画题款艺术。然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解构,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当代中国画题款艺术日渐式微,虽然作为构成文人画完整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始终在画面里保有一席之地,但无论形式或内容都已经不可避免的要求适应当代文化语境的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冠中先生认为:绘画艺术属社会科学,体现的是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发展绘画艺术不能模仿或照搬,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艺术思维进行互补,才能真正达到本质上的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对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教育科学理论和绘画艺术理论,结合大中专院校艺术(绘画)专业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对于绘画艺术中的观察方法、艺术表现方法需要重新认识的观点,并进行初步探讨。以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出发点,综合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的重点,结合大中专院校美术系或美术专业学生的绘画功底不够扎实和艺术修养较为欠缺这一现状,在今后的基础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结构素描为主,研究物象的形体、结构、解剖,结合全因素素描所强调的明暗、透视、空间、立体的教学理念,使大中专院校基础素描课程教学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加强大中专院校美术系或美术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确立基本素描理念,积极主动地融合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技巧于一体,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改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意笔、工笔、小品创伤训练入手,探讨中国花鸟画规范化教学体系,以打好师范院校美术生花鸟画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湖北民间布贴艺术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形态,也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乡土文化,传统的民间布贴艺术对现代服装的装饰语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借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湖北民间布贴艺术来为我们的服装艺术创作增砖添瓦、丰富现代的服装装饰语言,同时对于民间的乡土文化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既具备强烈的主体性、民族性,又具有兼容性,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油画作为舶来物,在中国仍然还只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只有不断地挖掘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并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国油画才能进入硕果累累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