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社会公共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为了矫正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之法必将对上述两者施行调控而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现阶段,经济法必须对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作出积极回应,完善其作用范围,更有效地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利益观是社会利益观,社会利益是经济法产生和存在的天然基石;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实现个人利益,以充分体现经济法的人文关怀;经济法为社会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即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社会分配法律制度和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是以尊重市场机制为前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法不是要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 ,而是为了纠正市场调节的固有缺陷 ,以维护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为了维护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经济法不但要纠正市场失灵 ,也要纠正政府失灵。从本质上说 ,经济法是基于社会整体利益 ,为了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私人权利和国家权力进行引导、规制、平衡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在构建武汉城市圈和"两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主体法保护主体平等竞争;市场规制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宏观调控法保证经济生活的健康有序运行;社会保障法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经济法为实现湖北中部崛起,促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规范社会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专门性法律,是调整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法中许多规定都涉及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这种以公共利益为主要规范对象的特征也就成为了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法规的最主要特征。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如何有效运用经济法以进一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一方面,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产生的宗旨和目的并非确保经济生活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民法规制下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在市场经济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控,对社会经济进行第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经济法有其固有的本质,分析经济法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任务的特殊性角度描述了什么是经济法的主体。第二部分论述了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从产生的目的、任务和在现实社会中所起的作用看,行业协会是经济法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许辉 《沧州师专学报》2008,24(4):124-125
发展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寓于经济法之中的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执法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是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灵魂,也是统帅具体经济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社会和谐。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有效规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性出发阐述经济法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市民社会与经济法关系的分析得出经济法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的结论。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法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在公平、正义、效率和国民经济安全等方面,充分认识和发挥经济法的价值对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经济法,在培养学生对经济理论的应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提出复合应用型的新要求。从目前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理念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理念是对经济法的各种内在规定性的抽象概括和归纳。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的价值、原则、宗旨、功能等概念存在诸多不同。经济法的理念是社会本位主义。经济法理念具有预测、引导、中介、外化、评价以及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法律制度进化的功能。经济法理念的功能通过经济法律规范的有效遵守和执行等途径得以实现。加大对经济法理念研究的力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法论者把经济法的本质归为社会利益本位。实际上由于社会利益本身的模糊性和非终极性,决定社会利益本位并非经济法的本质所在。经济法具有特定的经济性,强调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其本质在于协调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利益平衡与经济法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宗旨是利益平衡 ,社会总体利益是经济法的价值归宿 ,基于经济法的利益平衡的宗旨和追求社会总体利益的价值归宿 ,通过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平衡利益关系的分析 ,提出了经济法体系建构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界关于经济法“法律本位“一理论问题,基本达成了“社会本位“是经济法本位的共识,近两年来,又有人提出“发展本位“、“以人为本位“等提法.这些理论看似正确,但实经不起推敲,也对经济法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错误导向,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本文从语义学考证的角度出发,探求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从经济法部门法特征的角度剖析,论证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重申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本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法界关于经济法“法律本位”这一理论问题,基本达成了“社会本位”是经济法本位的共识,近两年来,又有人提出“发展本位”、“以人为本位”等提法。这些理论看似正确,但实经不起推敲,也对经济法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错误导向,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本文从语义学考证的角度出发,探求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从经济法部门法特征的角度剖析,论证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重申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本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法学界,关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将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确定为经济法价值追求的现代取向,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法律价值观。凸显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是经济法独立性的显著标志,对明确经济法的性质、调整对象、立法宗旨与构建新型的经济法法律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两位作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章认为,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以其自由民主明的价值追求,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类今从未有过市民社会,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市民社会”不可能是“全体公民”的社会;在社会化和全球化时代,“市民社会”本能地抗拒国家与社会握手言和并开展深度合作,反对国家承担协调、经济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及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职能,也颇不合宜,有违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市民社会”的终结就是经济国家、经济法的兴起,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跨越。经济法是现代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它以维护整体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确保民商法得以对社会成员在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自在、自为的活动进行调整,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主体关系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方案,其运行机制及其机制的机理蕴涵着经济法最基本的四对相关属性,即社会公共性与政治偏好性、公共认同性与法律强制性、普遍性与回应性、应然性与实然性。这四对属性是我们认识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经济法基本属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实现经济法发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主体关系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方案,其运行机制及其机制的机理蕴涵着经济法最基本的四对相关属性,即社会公共性与政治偏好性、公共认同性与法律强制性、普遍性与回应性、应然性与实然性。这四对属性是我们认识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经济法基本属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实现经济法发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具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