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布鲁姆,综合了一些心理学家对智力测验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年龄的智商与成熟年龄智商的相关系数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的曲线图。他认为以17岁时测得的智力为准:1岁儿童的智力发展至少达到20%,4岁达到50%,8岁达到80%,12岁达到90%。他又指出: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智力衰退新发现新华社摘译美国《纽约时报》消息:关干记忆力丧失的新理论——通过志愿者受试表明.在80多岁的人中,只有20%至30%的人的记忆像30或40岁左右的人一样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沃纳·沙伊在领导一项正常智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研究。35...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这个词最先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感。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进行阶段衔接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维果茨基指出: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其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十七岁达到的智力水平算作百分之百,那么四岁时就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四至八岁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由此可见,幼儿在五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接受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但是怎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呢?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普通教育范畴的一个相对概念,构筑在传统IQ测验基础上的学业智力,是学生个体在长时间内连续对正规学业知识进行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一般随着学业的进程而逐渐提高,完成学业时达到最高峰,然后便开始逐渐下降。IQ分数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正印证了这一规律。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普通教育中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业智力水平的教学目标不同,成人教学目标便不能也不应主要指向于发展成人的学业智力,因为他们此时的学业智力水平正处于下降的态势。 但另一方面,“智力存在于人格的总体之中”,这是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提出…  相似文献   

7.
未来社会要求新一代人既要有理想、有道德、有化、守纪律,又要勇于探索、思想活跃、善于动脑、应变能力强。于是我们就不难发现,幼儿的智力将是他们立足社会的一个重要砝码,更是幼儿在未来进行创造、取得成功的根本。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智力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50%,4-  相似文献   

8.
你不聪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毕生致力于观察研究智力超常儿童的成长情况。他选择了1528名智商超过130的中小学生,对他们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踪。 特尔曼去世后,心理学家西尔斯等人继续他的事业,一直追踪到被研究者平均年龄超过60岁时为止。这项旷日持久的研究表明,智力与成就并不总是成正比。有才能、有成就的人常常不是当年老师和家长认为十分聪明的孩子。 在男性被调查者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的明显差别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个性品格的不同。谨慎、有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坚定性最终成就了那些成功者。  相似文献   

9.
情感智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战,只有20%是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也就是智商水平的高低、而80%是决定于人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鲜为人知的情感智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其论文《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中,即已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但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斯勒在他的论文《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后,非智力因素才为世人所公认。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继三元智力理论之后,又提出了“成功智力”的概念。他将“成功”定义为个体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最终达到的人生理想。因此,成功智力是用以达成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现实生活真正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构筑与学业智力截然不同的成功智力系统。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成功智力的三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可以简单表述为:分析性智力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两国对于成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过程美国成人教育出现于19世纪中期,而迅速发展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6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迅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为人们提出了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新情况与解决新问题的任务。于是任何人都有继续接受教育的必要。美国社会学家 H·G 韦尔斯表达美国国内一种普遍观点说:“人类的历史,愈来愈成为教育与灾难两者之间的一场竞争。”②随着人类对自己认识的深化,美国教育家以为人类在体力上和智力上的潜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可以使成人处于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过去教育心理学家曾认为人在25岁时智力就定型了,而现在  相似文献   

12.
邓公明 《辅导员》2010,(6):29-30
职业倦怠这个词最先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感。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而职业倦怠的情况存在于各个行业,典型代表之一就是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  相似文献   

13.
广泛提早开发智力,是大量造就人才的重要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至四岁发展到40%,四—八岁发展30%,八岁以后发展剩下的30%。人的整个智力能量,四分之三以上在他小学三年级时已经确定了。大脑研究资料表明:大脑皮层细胞分化,三岁大致完成,八岁与成人没有多大差别。我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  相似文献   

14.
一、幼儿早期教育的必要性所谓早期教育,一般是指学龄前幼儿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和观察表明,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脑重量也不断地增加,脑功能也随之逐渐完善起来,特别是语言功能的形成,大大地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据美国学者布鲁姆研究,如果以十七岁少年发展水平为100的话,则四岁时已达到了50%,八岁已达到80%,这说明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平特纳 (R·pintnes)研究认为 ,初生到五岁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 ,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据研究 ,儿童的某些能力发展是有时间性的 ,在某一特定时期 ,儿童对某种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训练既容易又快 ,若错过了这个时期再去学 ,就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语言心理学家认为 ,语言的开发学习应当从 0岁开始。幼儿到了 4岁时 ,其智力发展已达到5 0 % ,在 8岁时 ,心智发展已完成 80 % ,到 1 7岁时 ,才会完成余下的 2 0 %。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对语言智力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16.
王月平 《中学理科》2006,(11):38-38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个体先天具有的遗传因素,更与后天的学习、培养有关,因此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同时更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一、反省智力理论 大卫.帕金斯是当代对智力理论做出贡献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在1995年做了关于IQ测量及提高IQ的大量研究之后,提出"真智力"理论,他认为IQ有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其中,反省智力最具可学习性,相关研究支持反省智力  相似文献   

18.
郑丹丹 《江西教育》2012,(Z4):44-45
斯滕伯格是当代国际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智力、创造力、智慧和天才等领域研究卓越,在智力的研究上,他超越了传统IQ智力理论创立了三元智力和成功智力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智慧是指在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下,运用智力、创造力和知识,平衡个体与他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的利益而达到最佳的共同利益。智慧不仅是一种思维  相似文献   

19.
、成人学生学习能力的生理与心理基础许多现代心理学家对成人基本学习能力所做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 ,在 30~ 50岁之间 ,学习综合能力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稳定期 ;自 50岁以后 ,人的综合学习能力开始逐渐下降 ;到 60多岁时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相当于 2 0多岁的 90 %~ 80 % ,到 70岁时学习能力相当于 2 0岁时的 80 %~ 70 %。即1 8岁至 2 9岁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 30岁至 50岁阶段亦是人的综合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 50岁以后虽然人的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相对不如青年期 ,但实际上直到 70岁 ,人也是可以学习的 ,只是学习的困难程度相对大些而已。而…  相似文献   

20.
浅谈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的成功,既不靠IQ,也不靠EQ,而取决于你的成功智力”。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智力理论。这里所说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最终达到的人生理想目标的成功(即实现理想)。二是每个正常的个体都可以发展的成功(即取得进步)。所谓成功智力就是为了能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而用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是发现好的解决方法的智力,即有意识地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